一种临床用充气式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应用于减重患者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2021-12-10 12:30张晓燕周娟李芹李赛男陈红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1年6期
关键词:充气式插板固定装置

张晓燕, 周娟, 李芹, 李赛男, 陈红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安徽 合肥 2306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超重与肥胖的患者大幅度增加, 减重手术(即袖状胃切除术)成为纠正肥胖的一种方法[1], 为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术中进行严密监测, 术前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有创血压监测是麻醉前常规操作。 肥胖患者基础疾病较多, 皮下堆积大量脂肪, 桡动脉不易触及, 临床上常规穿刺手法是左手或右手扶起, 手心向上, 手背向下, 手腕放置在输液袋上, 胶带固定, 此穿刺方法操作步骤比较简便, 但是穿刺的过程中, 输液袋易出现移动, 并且大部分患者手腕大小又存在差异性, 由此导致常规穿刺手法适应性不强, 进一步造成穿刺成功率降低, 并且多次穿刺后, 会增加患者的疼痛程度, 穿刺失败后, 医护人员需要按压5~10 min, 不仅增加患者的疼痛程度, 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影响医护人员工作效率[2-3]。 目前, 临床上肥胖患者经桡动脉穿刺存在的问题为腕关节无法充分伸展, 并且穿刺难度大[4]。 因此, 本研究发明一种临床用充气式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 通过将患者的手腕固定在方便穿刺的位置, 有效的节省穿刺时间、根据病情情况穿刺无体位要求、节约人力和提高穿刺成功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选取2021年1~7月在我院进行桡动脉穿刺的患者60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 对照组: 男13例, 女17例, 年龄18~45岁, 平均年龄(32.75±2.66)岁; 观察组: 男11例, 女19例, 年龄16~43岁, 平均年龄(30.81±2.77)岁。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需要进行桡动脉穿刺; 均为ALLen实验阴性者; 所有患者的年龄均超过14岁; 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患者腕关节位置处的皮肤组织存在明显的受损, 且存在明显瘢痕; 伴有其他躯体疾病者; 患者腕关节存在骨折史者; 存在明显出血的患者; 中途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式对桡动脉进行穿刺处理。 指导患者放松, 动脉搏动明显点作为穿刺点, 或者以桡骨茎突作为基点, 并向肘方向移动0.5 cm位置处作为穿刺点, 针尖斜面向上, 并同时与动脉呈现30°刺入, 动脉血管出现回血的现象表示穿刺成功。

1.2.2 观察组 采用一种临床用充气式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 手臂外展角度为45°左右, 支点为肘关节, 尽可能自然搭放至临床用充气式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上, 再将患者的手固定在斜面上, 手臂适当的抬高, 穿刺位置处皮肤处于自然绷紧, 桡动脉自然固定。 严格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 医务人员采用左手进行消毒, 右手持针, 注意进针的角度, 需要严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沿着动脉走向与皮肤角度呈现45°左右, 穿刺成功以后, 回血后, 固定右手, 同时借助动脉压力, 抽吸足够量的动脉血溶液, 迅速戴上安全帽, 预防空气污染, 具体结构见图1、2、3。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端板结构右视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部结构示意图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时间、穿刺疼痛程度。 疼痛在临床上多使用VAS评分, 分为0~10分。 0分: 完全不痛, 患者无感觉; 1~3分: 轻度疼痛, 患者能忍受; 4~7分: 中度疼痛, 轻微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 8~9分: 重度疼痛, 严重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 10分: 剧烈疼痛, 疼痛无法忍受, 患者因疼痛不能自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表2 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 [n(%)]

2.3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时间对照组(1.5±0.5)min较观察组(3.4±1.6)min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表3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时间比较

2.4 两组患者穿刺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0分占40.00%, 1~3分占53.33%, 4~7 分占3.33%, 8~9分占3.33%, 10分占0.00%, 并且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表4 两组患者穿刺疼痛程度比较 [n(%)]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的临床用充气式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属于新型固定装置, 固定板顶部设有压力袋, 固定板两端均设置中空装置, 固定板插有限位球, 限位球与插板之间设有第一弹簧, 插板一端连接端板, 端板表面设有松紧带, 松紧带设有松紧壳, 松紧壳两侧设有松紧孔, 松紧壳设有压板。 其主要的特征在于固定板与端板一面位于插板, 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海绵垫, 所述端板顶部位于两端松紧带之间设置有按摩垫; 另外固定板的宽度与端板的宽度相等设置, 所述固定板的厚度与端板的厚度相等设置。 端板顶部的松紧带可采用手表带设置, 所述压力袋采用充气式设置; 固定板两端的插板长度、宽度和高度尺寸相等设置, 2个所述端板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尺寸相等设置。

本研究结果发现,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更高, 并且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此项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穿刺手法进行比较, 临床用充气式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穿刺成功率, 同时有效减少穿刺次数, 进而减轻患者穿刺部位的疼痛程度, 临床用充气式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主要包括图中: 固定板、压力袋、插板、限位球、第一弹簧、定位孔、端板、松紧带、松紧壳、松紧孔、压板、压孔、第二弹簧、压钮、海绵垫、按摩垫等, 临床用充气式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 其中按摩垫有利于在对患者手臂固定使, 对固定位置进行按摩, 保证患者的舒适性, 海绵垫不会造成腕关节过伸等, 同时海绵垫有利于预防端板和固定板之间挤压到患者, 可减轻穿刺部位的疼痛程度进一步提高穿刺成功率, 同时穿刺成功时间缩短提高麻醉医生工作效率[5]。 使松紧带将患者手臂固定, 然后松开压钮, 使压钮的压孔和松紧孔相配合将松紧带固定, 从而将患者的手腕固定在方便穿刺的位置, 有效的节省穿刺时间、根据病情情况穿刺无体位要求、节约人力和提高穿刺成功率[6]。

综上所述, 临床用充气式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穿刺成功率, 同时有效减少穿刺次数, 缩短穿刺成功时间进而减轻患者穿刺部位的疼痛程度, 可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充气式插板固定装置
不同插板下的航空发动机进口压力畸变试验
一种手外科充气式垫手架的设计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软土地基边缘区域插打排水板施工方法
烟花分板码垛系统设计及优化
汽车零件加工用固定装置的设计
便携充气救生衣
别开生面的充气式太空旅馆
大型客车座椅固定装置强度的有限元分析
会发光的充气式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