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小先锋: 行动起来,向着“碳中和”出发

2021-12-11 06:58
关键词:植树节碳中和碳达峰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三月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刚刚过去的植树节各位小记者有没有参加相关的活动呢?据了解,2020年,中国完成造林677万公顷,面积比15万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这里面是不是有你的功劳呢?

3月12日的植树节过后,紧接着就是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说起这两个活动,聪明的小记者一定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那就是都与节能环保有关。说起节能环保,就不得不提今年的两个热门词语:“碳达峰”和“碳中和”。可能有的同学还不熟悉这两个词,可别小看这两个词,它们可是被写入了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呢!那么,究竟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二氧化碳的排放在这个时间点之后逐步下降。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企业、团体或个人,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也就是说,我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为什么要努力实现“碳达峰”,最终实现“碳中和”呢?

事实上,“碳达峰”“碳中和”与我们以往经常说的“节能环保”是一脉相承的。像节能环保一样,努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的正是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园。也就是说“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现和经济增长以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具体来说,由于人类的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导致地球的能量不容易“跑”出去,而来自太阳的能量更容易“跑”进来,这样一来,地球的温度就越来越高了,这叫作“温室效应”。温室效应造成了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就会使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逐渐消融,导致海平面上升。这些全球变暖导致的后果,不仅破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所以,人类采取有效行动,减少碳排放迫在眉睫,努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也就成了有现实意义的目标。

实现“碳中和”,我们能做什么?

目标已经定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采取具体的行动了,大家作为学生,虽然能力有限,但是也可以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去,真真切切地感受節能环保带给我们的乐趣和成就感。

3月是我们为实现“碳中和”作出贡献的一个好时机,在这个月份里,有两个非常有意义的节能环保主题活动,分别是植树节和“地球一小时”活动。通过参加以这两个活动为代表的节能环保活动,我们也能为减少碳排放,最终实现“碳中和”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植树节活动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今年是第43个植树节,相信很多同学都参加了这个一年一度的环保盛会,亲手种下了一棵棵希望之树。我们知道,树木的叶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可以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放出氧气,起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很多树木还可以吸收有害气体,一棵树一年可以吸收一辆汽车行驶约16公里所产生的污染物;树木还有增加空气湿度和减少噪音等作用。因此,植树造林是一项很有现实意义的环保活动。

“地球一小时”活动,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活动提倡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晚上20:30-21:30,大家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对保护地球的支持,用节能的方式减少碳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然,仅靠一个小时的节能,是不能解决全球的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但我们可以时刻提醒自己和身边的人,保护好周围的植被与生态环境,电器不用时及时切断电源,刷牙时及时把水龙头关上,做到纸张双面使用……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主动实践,让“地球一小时”变成“地球二十四小时”,我们所生活的星球一定会越来越美丽。

我们敬爱的习爷爷曾在一次讲话中说,“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人类不能再忽视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走下去。”我们应该谨记习爷爷的教诲,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植树节碳中和碳达峰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用好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倒逼机制开拓内蒙古绿色发展新未来
浅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发展与公平问题
植树节
植树节
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
倒霉的植树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