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教学单位管理权限和管理模式探究

2021-12-12 07:16毛智灵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0期
关键词:教务教学管理部门

毛智灵

[摘           要]  民族类高校的教学与管理是民族类高校综合水平的体现。主要分析民族类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科学的管理对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为中国民族类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管理效能提升提供新思路。

[关    键   词]  民族类高校;教学管理;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0-0070-02

为国家持续输送优秀的投身祖国建设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类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民族类高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如何管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服务于人才培养,是高校特别是民族类高校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民族类高校教学管理的内容及现状

目前民族类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实行的是教务管理部门为主管部门,学院为执行部门,管理理念上并未强调民主与服务,而是命令与执行[1],强调的是教务管理部门对学院的控制和学院对教务部门的服从,不利于学院发挥主体作用。为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效能,教学管理理念的转变迫在眉睫。

(一)学院本科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

學院教学管理的任务主要分为8项:专业建设、教学运行、实践教学、考务管理、课程建设、评估督导、学籍管理、综合工作。每项任务对应若干具体内容。专业建设方面:组织实施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调整,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一流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促进教研室持续稳定发展等。教学运行方面:落实教学任务、排课、调课、核对教学工作量;负责学生选课管理、毕业资格审核、学位资格审查、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等工作。实践教学方面:实习实践教学任务落实、实验课安排;实践教学计划及经费预算、实践工作量上报审核等。考务管理方面:落实本科生期中、期末考试工作。协调安排新生入学、转专业考试、社会考试的监考等。课程建设方面:组织开展课程教学大纲编制与修订工作;开展各类授课比赛和教学技能竞赛活动等。评估督导方面:开展开学初及期中教学检查、期中师生座谈会;组织评教评学、学院二级督导工作等。学籍管理方面:转专业、大类分流工作等。综合工作方面:外聘教师管理等。

(二)行政化

目前高校的行政权力一般分为校、院两个层次,自上而下形成一个权力体系,从而维持高校的日常运作。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务管理部门是上级部门,学院是下级部门,学院的决策要按照规定报教务管理部门审批,方可执行。此外,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行政人员,无基层工作经验,有时在运用行政权力保障学校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实现上未能与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统一。

近几年我校的教务处处长都是长期参与一线教学的教授,有较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副处长基本上是行政人员,多数人没有一线教学经验,没有学院基层的工作经历,可能导致政策的制订及实施的过程容易脱离基层,无法考虑基层实际面对的困难,因而未能真正实现“简约化、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不利于学院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三)集权式

高校的各项教学管理政策、制度,是自上而下形成的。而在工作当中,教务管理部门不了解学院具体情况,在一些政策的制订上可能脱离实际情况,因此未能从制度上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另一方面权力集中在教务管理部门,学院在处理正常范围的事务时,层层报批,对各项资源造成了一定浪费的同时影响了工作的进度。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与学院的主体作用无法实现最佳结合。

二、提升管理水平,探索校院二级管理新模式

学校给予学院合理的人权、财权、决策权是全校教学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保证。学院教学管理任务多而杂,要做到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完成,避免层层申请、层层审批,赋予权力势在必行。下面从学院本科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探讨校院二级管理新模式。

(一)确立学院教学管理主体地位,调动学院办学积极性

从学院本科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来看,学院承担着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例如学生方案外成绩置换,学院只有初审权,学生提交的成绩置换申请最终需要教学管理部门(非专业教师)审批才能通过。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教研室主任和教学院长制订、审核通过的,对课程是否可置换更有决策权。决策权是个人提高动力的因素,也是团队高效工作的原则,学院拥有越高的决策权,就越有动力去发挥主动性,也就越能调动学院办学的积极性。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学管理工作中70%的工作是可以由学院独立决策并完成的,如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学任务落实、期末考试安排,实践经费预算编制、实践课程完成等,各项事情权都落在学院的肩上,而学院的管理人员,除教学副院长(双肩挑),就只有一位或两位教学秘书(根据学院学生人数确定)。本科教学作为高校的中心工作,学院反复地向教务处申请、报告各项工作会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对新开公选课审批、教材审核、开放选课权限、成绩管理等权力下放,教务管理部门工作将大大减少,学院管理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更有利于提高学院对教学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学院独立行使部分决策权的基础

我校2019年印制的本科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包括教学基本文件6个,教学运行管理文件14个,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11个,实践教学管理文件5个,教师与教学基层组织文件5个,质量监控文件7个,共48个文件,其中,10年前制订的文件14个,占比约30%。有的管理制度已经不适用现有的工作,有的管理制度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修订。此外,为适应国家高教改革及科技发展,与之对应的新的配套制度要立刻建立起来。有了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学院才可以根据制度进行有序而高效的管理,避免烦琐的申报审批程序;教师才可以按照制度执行,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例如,可以制订试卷互审制度,不一定要将试卷给教研室主任审核,给同一教研室教师审核即可。目前,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都成为实现教学的手段,制订新的线上线下教学管理办法将是对新技术的有力支持,同时起到鼓励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综上所述,健全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才能让学院独立行使决策得以实现。

(三)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是实现院级管理的保障

教学管理系统不应是简单的线下工作的平移,基础数据库的完善,统计、汇总功能的完善,教学方法功能的完善是实现院级教学管理的保障。例如,师资情况在教务系统中的完善,有助于学院全面、准确、快捷获取全体教师个人信息,在填报各项数据时做到又快又准。我校教务系统涉及教师信息目前只有教师号、姓名、民族、职称、姓名拼音、双肩挑职务六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性别、出生时间、学历、专业、所在教研室、获得各级职称的时间、职务、联系方式等信息的完善是必要的。这样在统计教师年龄梯队、性别比例、教研室平均工作量、任各级职称以来的工作量、男女教师评教结果等工作時才能实现快速汇总功能,数据获取不再通过其他部门就能完成,学院才能做到真正的独立管理。

又如,随着技术的进步,翻转课堂、线上教学占比逐年增加,就要求教务系统必须适应这些新变化,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例如,第一,增加教师每学期上传教学大纲功能,学生选课时能在系统查看课程教学大纲,将帮助学生更好地选课。同时,教师也可根据最新的教材,最前沿的内容调整教学大纲内容,而不是简单地按照教学大纲教导多届学生。第二,教师在系统办理调停课后,系统应能自动发送相关信息到选课学生绑定的邮箱,避免因未及时通知到学生造成的教学秩序混乱。总之,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才能有效提升校院管理效能。

(四)严密完整的监督体系是增强院级管理的驱动力

确立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在权力下放的同时,建立严密完整的监督体系能够保障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例如,人才引进的决定权下放到学院,通过制订包括教学要求在内的引进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对学院进行监督,考核未达标,则减少进人指标等措施,督促学院主动作为。又如,教师每学期允许调课2次,规定次数内的调课可以在保证通知到上课学生的情况下直接在系统中完成,超过两次的调课由学院及学校教务部门进行严格检查,对非必要的调课进行处理。

更大限度地发挥学院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校教务部门做好服务、监督等工作,从管理体制、功能作用、制度流程入手,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而建立起“层次清晰、职责明确、各司其职、简约高效”的管理模式[2],将会促进我校教学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红伟.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管理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林莉,周鹏飞.吴爱萍.中国高等教育效率损失的系统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教务教学管理部门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关于教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教务员业务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探究
写在最后
高校教务管理的现状及改进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