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的思考

2021-12-12 08:21张齐斌钟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0期
关键词:国防军事时代

张齐斌 钟华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以不同形式与之渗透、交融,高校国防教育也以其特有的形式加入其中。介绍了互联网+在国防教育中的高效性和参与性、渗透性和多样性、个性化与互动性、即时性和便捷性互相融合的特点,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军事教师的四个新要求,阐明了互联网+在国防教育中的四点应用。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校国防教育;思考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0-0146-02

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和建设国防的基础,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国防教育体系。高校在互联网+时代应根据新媒体出现的新特点、新方法,转变传统的国防教育模式,摸索一套适应互联网+时代最佳实效的方式方法,贯穿于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提高国防教育的学习效果,为国防建设服务。

一、互联网+在国防教育中的特点

(一)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渗透性和多样性相融合的特点

德国教育家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认为,“人总是通过他与世界的交往而不断形成着他的思想观念或发展他的思想观念”,国防教育利用互联网+传播与发散,提供多样性平台,增加国防教育的多样性,因此,将高校实际与互联网+相联系,一是能将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相互渗透,二是能将国防教育向互联网渗透,使国防教育信息的主动输入和大学生的主动接纳相渗透,切实做到国防教育的渗透性和多样性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二)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防教育,可以更好地体现个性化与互动性相融合的特点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传统的新闻媒体,这些媒体面对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进行大众化的信息传播,而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兴趣与习惯,大众化的信息不可能为大学生单独制作和传播。互联网+条件下的现代社会,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评论或与他人共同评论。比如2018年9月29日新华网《走近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特高压》。作为读者,大学生在看完消息后,一是可以了解到我国军事高技术在追赶世界先进科技的进展,二是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可以与网友交流。这种互动性、个性化的融合扩大了接受国防教育的大学生人群,扩大了国防教育的辐射面。

(三)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防教育,具有高效性和参与性相融合的特点

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和军事知识的宣传工作主要是高校的人武部和军事教研室,主要通过单向的教育模式进行教与学,其他部门和学生组织对国防和军事知识传播的热情较低,一般不会参与国防知识的学习和宣传,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学习和传播国防教育知识的积极性,借助微信、QQ、微博等新时代传播工具,转载和发布国防知识,让身边的同学和亲友成为国防教育的受众。国防信息传播速度级数大大增加,互联网+时代提供的宣传和教育模式大大增加了大学生国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四)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防教育,能充分体现国防教育即时性和便捷性相融合的特点

在现代大学生生活中,传统的新闻媒体在传播国防信息方面会有较长的制作周期,在“即时性”方面受到限制,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使用在时间和空间上不会受到限制,可以“现场直播”当时发生的人和事。在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特别是涉及军事的时事动态、热点评论。比如在新华网《走近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特高压》的消息中,学生能够知道我国在少数高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国际上也能独树一帜,还能够知道网友对中国军事力量强大会带来各种影响的评论。利用互联网+发布和收集相关军事信息变得更加突出和必要,互联网+所反映的信息实时性更强,贴近大学生关心的时事热点。互联网+即时性和便捷性相融合为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途径,目前广为大学生所喜爱。

二、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军事教师的新要求

(一)在互联网+时代,要求军事教师思想素质强,作风过硬

国防教育是思想政治和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思想政治要求。我国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大学生居安思危的意识有所弱化,面对这种情况,军事教师更要突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是必须熟练掌握党、国家和军队的政策法规,紧跟党的思想步伐;二是作风过硬是军人的要求也是军事教师的要求;三是军事教师要有“行高于言”的严谨作风。

(二)在互联网+时代,要求军事教师熟练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军事教学

军事理论教学尽量以启发式、提问式、诱导式等方法,通过声、光、电、影、音、图、实物等现代化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军事理论具备视觉的冲击力。军事技能教学要求教师是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的“四会”教练员,能够应用多种训练方法,增加训练乐趣,寓教于乐,提升军事技能训练效果。

(三)在互联网+时代,要求军事教师具备丰富的军事知识

军事教师必须具备军队武器装备的军兵种知识,还要有高技术装备和信息化装备的知识,要能够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和世界军事发展状况,能够紧跟时事和重大国际热点事件,把国防知识和时事案例的思想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着眼于国防的现实和未来发展,这就要求军事教师备课时需要收集准备大量的信息和素材,并加以分析应用于军事理论教学之中。

(四)在互联网+时代,要求军事教师认真学习和掌握互联网+的技术知识

一方面军事教师要熟练掌握PPT、Word、Flash等软件的使用,贴近学生的思想脉搏,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发制作上课的课件;另一方面要掌握了解网页的制作,能够对微博、QQ等新媒介的网页平台进行管理,强化国防教育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结合国家安全形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等问题讲理论,运用现代战例,开启学生的思想闸门,引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触动思想升华的目的,从而使高校国防教育充满时代气息。

三、互联网+在国防教育中的应用

(一)互联网+为国防教育制作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教学课件提供了便利条件

目前高校正在积极革新教学理念,互联网+时代为国防教育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互联网+相关技术目前正在高速变化和发展,而多媒体教学等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比较适合互联网+这种更新速度快、应用性强的学科。引入互联网+进行国防教育,是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必然要求,新技术制作的新颖课件和动画效果的添加,可以大大激发大学生对国防知识学习的兴趣。

(二)互联网+为军事教师获取教学素材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作为高校的军事教师,要对所教学科有透彻的了解,广泛涉猎军事相关知识,要具备深厚的教育素养,互联网+时代的军事知识浩如烟海,从古今中外军事思想丰富的内涵到世界各国军兵种知识的发展脉络,从国际战略环境的深刻剖析到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详细论述,从高技术兵器的最新发展到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冲突的来龙去脉,国防和军事知识应有尽有,军事教师可以在互联网+提供的军事知识海洋中尽情畅游,满足各项教学内容的需求。当然海量的国防和军事信息中充斥着各种欺骗、虚假或色情等不良信息,军事教师应当有一双火眼金睛对其进行分析和辨別,真正让互联网+平台在国防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军事教师及时为大学生发布与军事有关的权威消息

军事教师应当观察和把握大学生国防知识学习的各种需求,选择合适的国防教育方式。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开学和毕业阶段、重大节假日等。开学军训时段可以运用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动漫画图片宣传国防知识,渲染严格、有序的训练氛围。毕业和就业阶段利用电子屏幕和灯箱、LED显示屏大力宣传征兵入伍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新的就业途径,结合学生常用的微博、QQ等新媒介的网页平台,设置“国防动态”“热点追踪”等栏目,发布征兵信息和权威军事新闻,适时进行网络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提高学生爱国爱军、献身国防的积极性。

(四)互联网+时代要让大学生学习国防知识的态度发生转变

互联网+时代对高校传统的国防教育模式产生很大的挑战,填鸭式的军事教学方式效果有所下降。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更喜欢使用现代媒体认识和接受国防知识,高校国防教育教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掌握学生对高新军事技术的好奇心理与特点,不拘泥于传统的教育观念,探索切合学生实际的国防教育新方法、新路子,结合国际时事,融入新闻热点,引发学生的关注,让大学生对国防知识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互联网+时代让每个人都能获得信息共享的权利,如果高校国防教育能够正确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搭建信息平台,让大学生随时随地都享有国防教育平台带来的各种便利,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6

[2]郭源阳.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国防教育途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7):112-113

[3]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2015-7-4.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国防军事时代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巴基斯坦国防日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中国国防预算增速下降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俄罗斯2009—2011年国防预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