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行为分析

2021-12-12 09:16郭宗怡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0期
关键词:动因动机层面

郭宗怡

[摘           要]  大学毕业生作为就业大军中的一个庞大群体,其就业问题关乎国民经济的发展。运用动机理论从个人和外部两个层面分析大学生就业行为的动因,其中个人层面动因包括个体职业胜任感、个体生存需要和个体价值观;外部层面动因包括社会生存环境、市场供需变化和外部信息获取。为促进大学生的有效就业,学校应对大学生的就业行为进行指导,指导大学生尽早制订符合自身能力和个人意愿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大学生掌握收集全面、可靠的就业信息的手段,帮助大学生合理筛选就业信息。

[关    键   词]  动机理论;大学生就业行为;个人层面;外部层面;动因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0-0214-02

一、引言

就业从国家角度来说,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动,是大学生学有所成后服务社会的途径;从个人角度来说,一方面是为了获取收入以保证家庭稳定,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实现自身理想与价值的需要。就业行为是大学毕业生有目的地对收集的工作信息进行加工以促进就业的行为,而这种目的性正是引导就业行为结果的动力来源。动机是指一个人行为的动力,即人的行为开始、维持、导向和终止的动力,它具有激发、引导大学生就业行为的作用。笔者希望通过运用动机理论,从个人层面和外部层面对大学生就业行为进行分析,以对大学生的有效就业提供指导意见。

二、大学生就业行为个体层面的动因

大学生在开展就业行为之前,其专业和个人爱好已经固定,这也是大学生对就业信息进行筛选的依据。因为专业和个人特长爱好表现了大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它会为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带来自信心,有利于大学生更有效、更快速地获得就业机会。同时,与自身专业和特长爱好相匹配的职业是大学生能够轻松获得的,因为个体所拥有的能力可以满足职业的需要。根据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在较容易的任务中其工作效率会随着动机水平的提高而上升,也就是说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选择与自身专业和特长爱好相匹配的职业会获得更高的就业效率,高的就业效率会使大学生更积极地为实现就业做出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也保证了大学生有效就业。

大学生在对就业信息进行加工时,会对职业的收入水平和发展前景进行比较和筛选。一个人选择就业首先是出于生理本能的需要,因此,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职业的收入水平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而在生存得到保障之后,大学生会进一步追求归属的需要,这里考察的是大学生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当个体工作能力满足职业需要时,在就业过程中会表现出自我满意,从而获得职业胜任感和归属感,并对自己的社会角色产生认同,促进个体社会化。在职业归属感得到满足后,个体会进一步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只有少数人能够达到,即在工作过程中不再考虑收入及工作环境,而侧重于考虑自我是否能在所從事的职业中体现出个人价值,从而获得自我成就感。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的过程中,个体的价值观取向也是影响其就业行为的内部动因之一。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而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受到其主观价值观的影响。根据其他学者的调查表明,外企、党政机关和高新技术企业等是大学生职业选择的重点趋向。以高收入、工作环境好且发展机会多为价值取向的大学生更侧重于选择在外企进行工作,而在以工作稳定有保障、能够行使权力为价值取向的大学生更侧重于选择在党政机关进行工作。

三、大学生就业行为外部层面的动因

根据动机理论中的驱力理论和诱因理论可以推出,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会受到外部刺激的驱动,其中就业地区环境就是一种外部刺激。首先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会优先考虑未来工作的城市位置,尤其侧重于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具有良好的就业环境,其人力资源需求大,发展空间广;其次大城市具有良好的教育、医疗资源,为大学生的未来家庭生活提供了保障;再次由于受影视作品中对白领等职场工作的美化描述,使大学生将在大城市工作生活作为实现自身理想的美好愿望。正是受这种外部刺激,大学生在对就业信息进行筛选时会带有明显的城市、地区指向性。

市场供需环境也是大学生就业行为的一种外部刺激。大部分准大学生报考志愿时会选择当时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但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就业市场对专业需求度可能会出现变化,这就造成了就业困难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部分大学生可能会选择提高自身来获得就业,也有部分学生会适应当前市场供需环境来更换职业方向,如从事不需要太多专业技巧的工作;或是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来为自己就业方向的转变提供技术支持。这种市场供需环境变化带来的外部刺激,造成了大学生在就业信息筛选过程中出现行业指向性。

人们接收信息的途径除了网络信息外,最大的信息来源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交换。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获取的外部信息是离大学生最近的一种外部刺激,它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抉择。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获得某一行业更容易就业或是就业前景更好的信息,就会使获取这些信息的大学生对应聘这一行业产生更多的就业动力,并为了能够有效就业而积极地采取就业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个人层面和外部层面的动因驱动了大学生的就业行为。

从个人层面来说,在对就业信息进行筛选时,大学生会选择能够获得个体胜任感的职业,即大学生通过能力与职业的匹配获得从事该职业的自信心,从而促使大学生积极准备以保障成功就业;就业是为了个体需求获得满足,因此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会受到个体需求的影响和制约,即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会对各职业的收入水平和发展前景进行比较;大学生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褪去了原有的稚嫩,形成了自我价值观,因此,在选择职业时会做出贴近大学生自我价值观和就业意愿的选择。

从外部层面来说,社会生存环境、市场供需变化和外部信息获取都对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产生了影响,社会生存环境是大学生为就业后的未来生活要考虑的方面,市场供需变化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考虑的方面,而外部信息获取则是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方向,因此这三点是大学生就业行为的间接影响因素。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下面的动机模型:

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影响着大学生就业的最终结果,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有效就业,学校应对大学生的就业行为进行正确、全面的指导。

首先,学校应指导大学生尽早制订符合自身能力和个人意愿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动机理论中的成就目标理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属于成就目标中的掌握目标,就业能力和知识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手段,大学生应将掌握这些就业能力和知识作为其目标定位,并采取主动、积极的行为。而尽早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会让大学生面对就业时做好充分准备,增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自信心和胜任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效率。

其次,学校应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不能只考虑当前得失,而要将眼光放到长远的未来,这样有助于大学生选择出更有价值的职业。面对短暂就业情况的出现,建议加强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职前实习机会,建立实习档案,促进大学生实习经验的获得,从而促进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明确自身的就业需要和目标,保障大学生有效就业。

最后,学校应指导大学生掌握收集全面、可靠就业信息的手段,帮助大学生学会对就业信息进行合理筛选,并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应聘桥梁。目前市场上的用人单位参差不齐,大学毕业生对市場和用人单位的情况并不太了解,学生对学校是充满信任的,因此学校也要保护好这份信任,帮助学生剔除掉不好的用人单位,客观真实地告知学生要应聘的用人单位信息,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贾晓波.大学生职业适应性发展现状与就业能力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68-73.

[2]云绍辉.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研究现状与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3):43-47.

[3]魏鹏程.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7(7):107-109.

[4]孟大虎.从专业选择到职业定位:专用性人力资本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行为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7):48-51.

[5]梁小伊,刘红斌,李尚蒲.大学生就业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企业经济,2005(2):130-132.

[6]黄敬宝.自身因素与大学生就业结果的实证分析[J].高教探索,2007(4):117-120.

[7]钟兴言.结构化理论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行为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30-34.

[8]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动因动机层面
课程思政的动因、理路以及堵点治理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研究
凶手的动机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风险度量及防范措施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横看成岭侧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