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特征、路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三重向度

2021-12-13 20:16王殿君
贵州农机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现代化政治思想

刘 应,王殿君

(贵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0 引言

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上看,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这在历史交汇点上是一次伟大的宣示,它开辟了中国之“治”的新篇章新征程新目标。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是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作了整体规划与系统部署,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新要求。

1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我们理解一个问题通常是从它的释义层面进行剖析,那么如何厘清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从构词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在于充分把握以下两个演变思路:其一是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其二是治理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

第一个方面思路的演变,以现代化为起点,以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为终点。侧重于内容视角的拓展。更加注重的是范围上由大到小,研究对象越来越具体的过程。首先我们来解释什么是现代化,这一词常用于指我国综合发展水平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它是一个多方面集成的过程。其次,“教育现代化”这一词不过是将其描述对象界定地更加具体化而已,我们的立足点是教育层面,但教育层面的进一步发展又不是同其他方面的发展是孤立存在的,它也需要其同其他领域的发展形成合力的模式,简而言之,教育的发展需要多方面因素的推动。最后,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一词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一步细化,因此它们两者之间应该是一个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活动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根据社会和人的现代化发展需要,为促进社会和人的现代化发展作出相应超越和变革的动态发展过程。”[2]

第二个方面思路的演变,以治理现代化为起点,同样以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为终点。但侧重于方式方法的实践应用拓展,这里面提到了一个新的词汇——治理。治理不同于“管理”与“管制”之意的,治理更加凸显在“治”上,这里的“治”又是和“制”不同,一个是整治,整改以及从事研究之意,另一个只指局限于表面制度约束管束之意,因此“治理”二字更加彰显我们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也更能体现我们的改革的强度与广度。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就是在思政教育方面我们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型发展。具体表现为构建更加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综合施策以发挥其教育效能以及实现其治理发展水平现代化的过程。

2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意蕴着显著的理论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科学性;二是制度性;三是协调性;四是效能性。

第一,科学性是其基本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使其达到现代化目标的过程中要始终以科学性为准绳和基本要求,如果违背其科学性我们的改革和转型升级就是失败的,设想我们不尊重教育发展的客观演变规律,那么就不能实现其教育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实质核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科学性要体现在其产生、发展、成熟以及最终形成这个过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科学性要融入和贯穿到每个环节。要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用科学的治理方法为手段、用科学的系统运行为特征,用科学的发展目标为结果。

第二,制度性是其本质要求。尽管“治”与“制”存在内容上与本质上的区别,但其两者也有联系之处,“治理”强调的是我们改革的方式方法是多方面的,但在众多方式方法中采用制度治理又是最根本的,因为制度更具有约束与规范的效力,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需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彰显制度韧力。要想成一整套系统完整而又合乎实际的制度体系,只有制度化才能其水平以及发展程度,因此制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考量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发展与推进,不仅仅需要柔性准则约束同时也需要刚性规约的治理制度。要在宪法以及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规范进行。

第三,协调性是其鲜明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推进需要发挥其诸多要求要素之间的合力,实现各个要素的相互协调与优势互补,需要实现教育主体、客体以及中介之间的有效协调与相互配合。协调性发展是更加科学性的一种发展,要想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不断优化系统内部结构,在各部分结构科学合理的布局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而当部分以无序、混乱的结构形成整体时,这时候原有的部分性能将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的时候,整体的功能将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要不断强化系统治理、多远共治以及协调合力。

第四,效能性是其根本指向。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最终落脚点是要考虑推进的效果程度如何?能力水平提升如何?这些都是同寻求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效能性问题息息相关的,如何去客观评价我们是否取得成绩,其效能性主要表现为治理过程和治理结果的有机统一,其中治理过程中有没有体现阶段性效果,治理结果中有没有体现最终教育目标这两者都是我们作为最终考核是否取得实际效果的角度标准。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最终效能性的提升主要集中在我们的目标有没有实现,这个目标应该是我们的立足于“人”的根本上,因为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培养人的过程,而且培养的人要高度契合我们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与走向。

3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主要聚焦在怎样治理问题上,其中发挥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改革创新能力现代化亦是一种时代关切和目标指向,本文这部分侧重于研究高校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具体包括“六个主题”实践路径。

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把控中,要牢牢抓住并做好意识形态等问题,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与过程,如何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一个有责任担当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需要在高校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树牢坚定的政治立场与观点,充分发挥各学校的独特区域优势以及丰富的校史文化,借助相关实践活动以及新媒体手段开展爱国主义信仰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二是开展法治诚信教育。法治诚信同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法治是社会层面的要求,诚信是公民层面的要求,两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统一关系,社会需要有法治的彰显,要求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是公平公正的有力保障,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最基本的底色要求,人无信则不立,因此在高校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愈发重视其作用,不遗余力地开展法治诚信教育,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是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在高校切记不能忽视,如何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平等的校园氛围与文化?特别是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以及思政课教师要发挥其自身的职责,在生活中和课堂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生命健康是至上的,要让学生懂得生命健康的珍贵,爱护自己就是爱护他人,同时抱以一个善良的心对待他人。

四是开展科学技术教育。创新是重要的驱动力和引擎力,因此在高校开展适当的科学技术教育也是必然要求,要发挥其高校博采众长的特色与优势,让学生多了解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前沿知识,同时在很多课程的开设中也应该加入实践创新的课程,让学生动起手来,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拓展学术视野。

五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新时代下我们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是不能主观随意破坏的,否则将承受其严重的后果,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具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如此,要持续做好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宣讲,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六是开展时代楷模和先进人物教育。学习时代楷模,了解先进人物事迹有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己,找到差距,进一步改进。最终给予启发,要引导学生时刻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国家发展动向,学习先进典型,将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因此很大程度上我们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力度去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把时事政治、社会要闻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大学生科学对待与正确认知,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优化高校思政工作,夯实思想阵地。

猜你喜欢
现代化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思想与“剑”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