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策略

2021-12-13 14:47王雪
民族文汇 2021年5期
关键词:建模能力策略探讨数学课堂

王雪

摘  要: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重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地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推进数学建模教学的开展,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了解数学文化,体会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关键词:数学课堂;建模能力;策略探讨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重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模型,用数学方法求解模型,使问题得到解答,能够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探寻创新路径,通过开展新颖有趣的课程活动,帮助学生具备数学建模能力,以此减弱学习难度,强化学习效果。

一、在数学学习方式体验中融入建模思想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建模的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把建模落实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之中。使用建模与平常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这种方式去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具体的认识到数学建模的意义,并通过数学建模的这一过程达到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学学习方式体验中融入建模思想则能够使学生的学科意识得到有效提高。而在培养学生建模思想的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通过有效的思考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来融入相关的建模思想。而在数学学习方式体验中融入建模思想,则可让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对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激发兴趣,从多角度培养思维

数学思维一直以来是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重点所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融入建模思想,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数学情境中进行探究,促进学生探究热情,锻炼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从多个方面将数学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驱动学生的内在主动性。例如,互动教学、情景教学、合作教学、游戏教学、问题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中融入建模思想,真正全面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

三、详细推导模型,夯实建模基础

初中数学从本质上来看是更加偏向于理科的一门学科,而理科的学习重点就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需要学生能够从一些已知条件进行不断的分析,从一个逻辑推算到另一个逻辑。想要实现上述目标,学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建模思维,教师就需要学生形成一定详细推到模型的过程,夯实学生建模基础,帮助学生完善数学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克服建模过程中的重点知识。因此,初中教学当中教师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建模素养能力,当成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而不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详细推到建模过程,帮助学生在详细步骤培养建模素养,促进学生能力的进步。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核心素养,要求数学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立足于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数学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情况,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循序渐进提升自身的建模能力。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对数学教材进行认真研读,努力寻求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契合点,将建模思想渗透到生活实例中,或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掌握建模方法,或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实现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

五、通过灵活教学,培育学生建模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培育初中生建模能力期间,教师务必要确保教学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依据实际情况完成学生建模能力的提升。因此就要求教师转变固有的授课思维,避免运用“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授课教师应当选用多样化的讲课方式,主动地对教学予以革新,激起学生对于数学建模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致,从而主动地融入到课程的学习环境之中,为掌握更多的数学建模知识做好铺垫。另外,要想通过灵活的教学,来培育学生的建模能力,教师还应该做好建模素材的储备,详细来说,在储备建模素材期间,首先要发挥好课本的作用,通过对于课本内建模素材的积累,在数学日常授课中渗入数学建模观念,从而在增强学生建模思维的同时锻炼其建模能力。其次在积攒建模素材时,教师要注重生活化素材与跨学科素材的积累,这样才能提升建模质量。

六、迁移运用数学模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模型解决一类题,而不仅仅是解决一道题。培养学生数学建模,首先要指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变为数学模型,然后再用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求解模型,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再反过来去解释或检验实际问题。所以,在学生解出数学模型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迁移运用数学模型,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又可以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函数模型中,经常遇到求最值的问题,在指导学生掌握最值问题的求解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再设计一些有关于求最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建立的函数模型去分析和检验,从而达到提升學生数学成绩和数学素养的目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创新教学手段,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优化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能力,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建模意识。另外,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针对个体差异的学生制定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承权.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落实研究[J].考试周刊,2021(07):62-63.

[2]沈磊.数学建模:从方法到思想——兼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9(32):37-38.

猜你喜欢
建模能力策略探讨数学课堂
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培养的研究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思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初探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