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通向知识原野的那扇窗

2021-12-13 16:17张成智
民族文汇 2021年5期
关键词:等待时间黄河教材

张成智

如果说教师是知识的引领者,引领着孩子们去寻求知识的源泉。那课堂就是一艘船,承载着孩子们去驶向知识的彼岸。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课堂提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它是打开通向知识原野的那扇窗,只有帮助学生打开那扇窗,学生才能寻求到知识的源泉。因此,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更有利于教师的课堂发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避免冗余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试谈有效课堂提问的几个着眼点:

一、有效备课,是有效课堂提问的前提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正确理解文本的含义,要多角色多次“进出”文本,即教师要站在作者和自身的角度读懂教材的内涵,教师要站在编者的角度读懂教材的编排,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读懂教材的难易,而且教师要在这几种角色互换中找到彼此的差异,然后以学生的视角出发来考虑学习教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要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准确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信,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还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二、面向全体,是有效提问的根本要求

提问是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课堂教学技能。提问要追求全体学生的参与,确保全体学生都能从提问中得到启发,有所收获,这应该是高效课堂的一个最根本的要求。

(一)提问要有计划性

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比如从课题的题眼切入、从关键的内容切入、从文章的结构切入等)都要进行精心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要胸有成竹,精心筹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深入浅,步步深入。要想学生学得明明白白、痛痛快快,首先教師本身提问的思路要清清楚楚,只有建立在清晰基础上的创新提问才是有效的。

例如,在教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时,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五个问题:(1)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她流经了哪几个省?(2)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3)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4)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祸河的原因是什么?(5)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通过学生对这五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很快明白了老师的教学思路,把握了文章的主题,从而突破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同时学生还感受到学得有趣,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开拓了他们的思维

(二)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和文章精彩之处

提问要促进学生的思考,要围绕教学目标,要减少或避免走过场式的应答方式——简单的问“对不对”、“好不好”、“学会了吗”,这种应答式的提问,不仅起不到启迪思维的作用,还会滋长学生不加思考、信口开河的坏习气,这样的课堂表面上很热闹,价值不大。

(三)提问要难易适度

提问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做到深浅恰当,难易适中,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事与愿违。因此,教师应把大的、难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减少每次提问的难度,减少提问之间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教师提问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把学生估计得太高,往往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全班举手者寥寥无几,这样的课堂往往会陷入僵局,即使回答了质量也不高,课堂成了几个尖子生表现能力的舞台,太多的学生参与不到其中来,这样的课堂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果问题设计得让学生“跳一下,能够着”,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圈子,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好的课堂讲究前后照应,讲究生动流畅。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一文时,当学生读到“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时,我适时提问:“鸟儿看到只剩下树根,她会怎么想?怎么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当读完全文后,我又问:“这时的鸟儿心里怎么想?怎么做?”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各自说出了不同的理解,课堂发言很活跃,真正理解了友情的可贵。

三、时间合理安排,是有效提问的保证

我们教师要知道提问题后“等待时间”的重要性。课堂上的周期性的简短的沉默称为“等待时间”。一般教师的“等待时间”一般都不会超过1秒,而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因得不到满意、贴切的答案而放弃等待学生的问题,自己将问题的答案公布出来的大有人在。研究表明,将‘等待时间延长到3—5秒的教师会使他们的学生和自己产生兴奋的效果。如果我们增加“等待时间”,课堂会发生以下变化:1、学生的回答变长;2、学生不回答的次数变少;3、学生回答问题时更有信心;4、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回答敢于进行挑战或加以补充;5、学生会提出更多的解释。以上这些变化,可以说是因为“等待时间”延长了,学生有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对文本的熟悉度高了,思考的范围更广了,自己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答案,这就让他们不怕老师提问了,相反更加喜欢回答问题,更加自信自己的答案正确。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我们要让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打开通向知识原野的那扇窗,能在课堂提问中产生思维的碰撞火花,获得源源不断的知识源泉。

猜你喜欢
等待时间黄河教材
教材精读
你承受不起让每个客户都满意
黄河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缩短感觉等待时间提高顾客满意程度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