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2021-12-13 17:04王炳义
民族文汇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

王炳义

摘  要: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在实践探究课程中,让每个学生能够得到亲身体验历史的感觉,初步有了“历史是由证据得来,但证据一定要和历史一致”的感觉,让学生逐步形成对历史的了解和理解的能力。历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历史资料,历史信息的基础之上,没有史料,就无法了解历史的真相,也无从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就不能培养学生学生的各种能力。只有学生通过对史料阅读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进而形成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借助史料实施教学。

关键词:历史知识;历史史料;借助史料;教学

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一书中明确提出:在进行研究型的课程中,让学生取得探讨研究历史事实的经验,开始养成“历史是由证据而来的,证据和历史达到统一”的思想概念,从而更好地增长了认识和解读历史的本领。因此,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借助史料实施教学。近年来,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将史料引入教学己成为趋势。

一、历史史料的来源

历史史料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是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虽然教材中也有一些,但远远不够。文献史料即记载历史的各种书籍,有些书籍比较难懂.甚至有的是用繁体字写的古文,学生自然看不懂,这就需要老师筛选、选取适合初中生的文字资料。斯塔夫里阿诺斯所编的《全球通史》,近几年历史中考的很多材料就源于此书,还有陈乐民的《欧洲文明十五讲》,朱星的《中国皇帝评论》,等等,从中可以选取到有用的历史材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因为学生主要是在学校学习,很少有机会到实物史料所在地参观.所以建议教师把实物史料做成图片、动画等形象直观的课件供学生欣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就历史图片、动画素材等史料,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比如“国学网”、“做课件吧”都有许多图片和动画资料.也可以直接在百度浏览器搜索所需图片、音乐和动画资料。口述史料是指经历代口耳传承得以保存下来的以往人类的言行,但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不多.所以就不详细举例。

二、史料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充分使用教材史料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材中史料的教学价值,是实施史料教学的重要前提。与传统历史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强调对史料的应用,不仅如此,在新教材中史料的内容更为丰富,不管是直接史料还是间接史料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史料的种类也很多: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图表史料等等,非常丰富。这些史料基本上是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取的,和正文内容相互补充,具有情景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

(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史料是现代人与历史对话的重要工具,历史学习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因此,在实施历史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历史,做到有史有据,突出对史料价值的挖掘。在历史授课中引进史料,真正做到既发挥了学科的学科特性,有能通过史料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三)真实性原则。收集的历史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因为历史材料是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记录。如果材料不真实或没有依据就不具有说服力。课堂教学使用的史料必须真实可靠,这是体现历史学科科学性的坚实基础。所以,选择史料最好是可信度强的原始材料、第一手资料,一般情况下还应该注明出处。把野史趣闻当正史材料运用是史料教学的大忌。

(四)渐进性原则。史料的解析,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的古现代汉语功底,较广的知识面。所以,史料的应用须吻合多数学生的认知程度及规律。应用其教学要逐步推进,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有足够的了解。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所需要的史料应该是有区别的。比如:低年级查看的资料就应该更直接、简单些,但是高年级阅读的资料就应该是稍加难度的

三、史料教学对历史教学的作用

(一)有助于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与自然学科相比,历史学科所要认识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客观的历史活动,是人类的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强烈的空间和时间上的不重复性。历史学科要认识的对象本身已不存在现实之中,只在现实中留下它的延伸体和一些残存的遗物、遗迹与文字记载。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不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对象产生兴趣,是教师们要面对的问题。史料教学或许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可以通过史料更加深刻地理解史实,甚至还原历史真相,在观察、阅读和讨论的过程中,去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感知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全面地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史料,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学习、理解的难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增强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二)史料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目前中学生在获取信息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如学生对文字的阅读能力差(特别是对古文的阅读理解)、归纳能力、总结提升能力、观察力不够,对于关键信息缺乏应有的敏感度。而史料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这就与史料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有关。文字史料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比如精读、略读、速读等;影像史料可以培养学生对图像、语言、动作等的理解接受能力;图片史料、实物史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三)史料教学有助于学生公民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质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通过讲授或灌输式教学来培养优秀公民素质显然会大打折扣,而事实上,很多教育者在教学中对这一素质的培养还没有足够重视。新的教学模式——史料教学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的环境,并允许、鼓励学生有自主的思考,通过自己对史料的理解,赞成其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来解释和解决问题、表達自己的观点,增强其自主性。

史料教学无论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方面都很重要,更是适应中考历史形势的要求,把史料教学引进初中历史课堂非常迫切。

参考文献:

[1]庞卓恒:《史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9页

[2]范光明:《史料教学浅谈》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年(7)第34-35页

[3]王亚军:《高中史料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4]刘丽娅:《浅谈史料教学》,载《世纪桥》2010年第150-151页

猜你喜欢
教学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教学设计(Part B)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组合》教学设计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