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着力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12-13 14:00金艳红宋水萍
新农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金艳红 宋水萍

摘 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国当前及“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以江西省莲花县为例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思考,认为要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做好五个着力——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着力推进产业振兴;以聚集多元人才为关键,着力推进人才振兴;以公共文化示范创建为抓手,着力推进文化振兴;以生态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推进生态振兴;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着力推进组织振兴。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江西莲花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同时也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第一个百年目标完成后,也开启了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民族要复兴,乡村就必须要振兴,而农村是民族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是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了系统部署,并设立了五年的衔接过渡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也强调“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所以当前及“十四五”时期,要持续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首要地位。

莲花县是全国832个实现摘帽的贫困县之一,脱贫摘帽已经为莲花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重要基础,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是对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提升。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总体要求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聚焦“三农”问题,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和发展能力。

1 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着力推进产业振兴

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产业是基础,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同样是基础。在乡村振兴目标设置中,产业兴旺被置于首位,充分体现了产业兴旺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引擎。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要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做好“三个融合”,聚焦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发挥农业多功能性,着力推进产业振兴。

1.1 要推进农村农业内部有机融合

一要积极申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进一步推进高洲吉内得、胜龙牛业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产品加工等产业融为一体的新农村产业。二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依托特色优势,整合特色产业链,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比如莲花县发展有机稻+莲子、油菜、中药材、草食畜禽、果业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努力争创全省粮油生产先进县,使特色农业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可持续“造血功能”。

1.2 要促进产业链延伸发展融合

要形成从扶持种植基地建设,到农产品加工制作、仓储智能管理,再到农业休闲、乡村旅游、品牌建设,行业集聚等一条龙发展的“全产业链”。扶持培育10家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引导龙头企业发挥产业组织优势,联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农业產业化联合体,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依托,进一步拓展农业的多元复合功能,探索“农业+”的附加功能,促进乡村振兴提质升级。

1.3 要支持科技渗透发展融合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要提升农村产业融合的科技创新水平,支持引入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引进先进的生产栽培模式等,不断将新理念和新技术应用融合到农村产业中去,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2 以聚集多元人才为关键,着力推进人才振兴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动员和凝聚了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乡村振兴,也是要解决好“谁来振兴”问题,关键是人才振兴。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要以人才衔接为着力点,以聚集多元化人才为关键,要在引人、育人、用人和留人上下功夫。

2.1 要广开门路引人才

莲花县农村空心化严重,大学毕业生多数走出了村庄,乡村的劳动力也大多外出务工,很多在外人才不愿意回乡发展,人才的紧缺成为莲花县发展面临的瓶颈之一,而乡村振兴的核心因素是人才。先聚人气,才有活力。要坚持引才与引智并举,建立“人才双向流动”机制,通过“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能人返乡创业”等方式,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和创业能人到乡村工作和创业,对愿意回乡的本土人才,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回来,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

2.2 要多措并举育人才

一要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加大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文化人才和非遗传承人等。二要大力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对涉农企业管理人员、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干部和新型主体等进行培训,将乡村打造成为“孵化”人才的基地,鼓励和选派更多年轻干部投身于农村广阔天地,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全面激活乡村潜在人才资源。

2.3 要做好保障留人才

人才引进来了,关键还要能留得住人才。莲花县地处赣西边陲,罗霄山脉中段,区域相对偏僻,要想真正留住优秀人才在乡村工作,一要打好“待遇牌”和“乡情牌”,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对于返乡创业人员,要抓好优惠政策的落实,减化行政审批手续,在专项补助、担保贷款、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让返乡创业者创新有动力、贡献有舞台、奉献有荣誉。二要健全和完善人才使用机制,注重把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想法、有经验、有办法的优秀人才充分利用起来。

3 以公共文化示范创建为抓手,着力推进文化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不仅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文化哺育和支撑,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和源泉。推动莲花县乡村文化振兴建设,要结合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培育文明乡风更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3.1 充分发掘历史文化基因

莲花地处赣西边陲,罗霄山脉中段,历史文化厚重、民俗文化独特、红色文化经典,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进军井冈山的决策地,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基因,立足于乡村的历史文化,挖掘莲花的古色、红色和民俗文化资源,感受乡风乡情,有机融合民俗文化与环境特色和人文景观。

3.2 创新开展乡村文明活动

一要培育良好家风。开展“百善孝为先”主题教育活动以及文明家庭、好邻居、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倡导敬老孝亲之风、节俭之风、自立自强之风,勤劳致富之风、脱贫光荣之风。二是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要加强体育设施、乡镇文化站及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组织一些层次高雅、内容通俗、贴近生活、群众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开展文艺演出、图片展览、体育竞技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三是极稳妥推进绿色殡葬改革,把工作做深做细做通,破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俗,完善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树立新时代文明新风。

3.3 培育发展乡村产业文化

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注重挖掘和开发新时代乡村文化的经济价值,培育、发展和壮大新时代乡村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好乡村文化的资源优势和创造性禀赋,把新时代乡村文化与现代乡村观光农业基地游、休闲度假游、种养殖体验游、历史文物古迹游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起来,倾力打造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项目,闯出一条实现乡村文化与现代乡村资源有效融合、互利共赢之路。

4 以生态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推进生态振兴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生态振兴助力于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同实施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要以生态绿色发展为导向,把生态宜居的要求落到实处,着力推进生态振兴。

4.1 树立践行“两山”理念

一要牢固树立“两山”理念。把生态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树立生态保护理念,增强生态保护意识。二要传承生态文化。弘扬传统农业中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理念,将乡村生态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加以固化,发挥非正式制度对生态环境破坏行为的约束。

4.2 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水平

一要加强城乡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完善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大力植绿覆绿、提高绿化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好城乡环境治理提升战,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二要完善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好环委会和专委会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函告提醒、台账管理、调研调度、督导检查等机制,构建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生态环保大格局。

4.3 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一要精心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要进一步精心打造坊楼沿背、六市海潭、良坊田心等旅游重点乡村,推出湖上乡裕葡萄、高洲吉内得、路口湖塘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完善相关硬件设施,带动农民通过农家乐、民宿、特色农产品等形式增收致富。二要做好乡村旅游规划布局。围绕新农村建设“319线现代农业示范带、吉莲线休闲观光示范带、路坊线特色小镇示范带三带和生态休闲旅游区、红色文化教育区、古色文化传承区三区”规划布局。组织“乡镇沿线申报、村落连片打造”,重点打造以坊楼镇和良坊镇为主线的红色旅游和水生态文明路线创建。三要擦亮莲花绿色生态品牌。2019年11月莲花县获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2020年12月,莲花县又获省生态环境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功获评“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试点)”,并入选“2020年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要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依托生态优势,以全域旅游为龙头,大力发展荷花小镇、红色培训小镇等特色小镇,擦亮莲花绿色生态品牌,让生态绿起来、老百姓富起来。

5 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着力推进组织振兴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党的组织发挥了根本保障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党的领导是确保乡村振兴政治方向正确的坚强保证。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同实施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着力推动组织振兴。

5.1 強化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

基层党组织是落实乡村振兴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着力推进组织振兴,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一要建强基层支部。深化开展新时代“王佐支部”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积极推进“红细胞”工程,建立产业基地联合党支部,将党组织建在产业一线。二要配强“领头羊”。突出抓好乡镇党委书记、村第一书记、村支书、致富带头人“四支队伍”建设,全面推开“廉洁村居”建设,不断壮大推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5.2 提升村民自治组织的治理水平

一要坚持群众路线。要充分利用“乡村夜会”等形式,利用晚上时间召开村民大大会,讨论新农村建设、清洁工程、环境整治等村级有关事宜,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二要完善村民议事决策制度。加强村民理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四议两公开”议事制度,畅通村民诉求表达通道,营造邻里互帮、村民互助、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

5.3 激发各类组织的发展参与活力

一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壮大发展集体经济组织的关键前提。二要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要充分激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三是鼓励、扶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发展。鼓励行业协会、基金会、各类志愿组织等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调动资源、引入资本、激活主体的作用。

■作者简介:

金艳红(1988.2-),江西莲花人,中共萍乡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

宋水萍(1970.6-),江西萍乡人,中共萍乡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解析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中高职公共课有效衔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