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嘱托 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2021-12-14 23:24邱江
中国报道 2021年11期
关键词:排头兵洱海云南

云南地處中国西南边陲,94%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境内高山峡谷相切、河流湖泊相间,拥有独特的生态区位、地质地貌、气候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是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2020年1月两次考察云南时,均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近年来,云南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定扛好扛牢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政治责任,全方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成效明显,工业发展格局已经从原来的烟草“一枝独秀”转变为烟草和能源两大产业双驱动,能源产业成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清洁能源装机占85%。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云南是全球36个物种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宝库,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物种基因库”的美誉。云南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省自然保护地体系日趋完善,生态系统质量稳中向好,一大批珍稀濒危、极小种群物种得到保护和恢复。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5.04%,位居全国前列。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六大水系主要出境、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中向好。

——生态文化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与大自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生态文化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苗族、水族、瑶族等许多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纳西族东巴文化认为,人与自然是兄弟关系,禁止砍树和狩猎;壮族有谚语说“荒山变林山,不愁吃和穿”;苗族谚语说“种树就望树成材,种竹就望竹成林”;傣族谚语说“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这些生态文化充分反映了人类对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认识和实践。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大理考察时,殷殷嘱托“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6年多来,大理的天空一直保持蔚蓝、苍山一天比一天翠绿、洱海一天比一天清澈,这些都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将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巩固和发展好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优势。我们将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我们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持续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我们将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加强监管执法力度,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本文摘编自邱江在2021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猜你喜欢
排头兵洱海云南
积极拥抱新能源 争当低碳排头兵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洱海月下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洱海,好美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洱海
爱上洱海,只需要这十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