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故事引领全球生态绿色发展之路

2021-12-14 23:24王灵桂
中国报道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明绿色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环境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使“中国绿”成为全面小康最亮丽的底色、当代中国伟大故事中最为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底色。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确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山川大地更秀美,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地球家园增添了更多“中国绿”。

“中国绿”展现强烈的历史担当。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计谋当代,运筹万世,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基本实现各环境要素监管主要领域全覆盖。

“中国绿”源于人民的全面参与。进入新时代,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持续加大,公众参与环保决策和监督、投诉和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的机制更加完善,民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把河道当街道管理、把库区当景区保护,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实现山水“长治”。

“中国绿”源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懈努力。新时代,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内容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如火如荼,成效显著。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达87%;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到83.4%,居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达标率达到94.5%。

“中国绿”源于统筹全局的系统生态观。新时代,在生态保护和治理方面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增强生态系统整体性,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让中华民族在绿水青山中永续发展。

“中国绿”源于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逐步形成。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逐渐成为普遍遵循的发展路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正在加快形成。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持续调整,國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清洁生产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清洁低碳转型步伐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中国绿”源于对世界和人类明天的责任感。中国大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成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国新增植被覆盖面积约占全球新增总量的25%,中国贡献占比居全球首位,成为全球增加森林资源最多的国家。中国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大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正在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方向,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为全球协同环境与发展、减排与适应提供中国方案。

让中国绿越来越宽广,为地球增加更多的春色,是一条十分艰苦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既有客观风险,也有主观挑战。2021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全球风险报告》指出,未来10年全球最可能发生的风险依次是:极端天气、气候行动失败、人类环境破坏、传染病、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面对一些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奇谈怪论和奇葩言行,中国政府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全球发出了“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时代呼吁,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让生态文明的理论思想扎根祖国大地,让中国的生态文明故事走向世界,以中国故事引领全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之路。

本文摘编自王灵桂在2021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猜你喜欢
文明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