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班的孩子怎么办?

2021-12-15 14:35郭文红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均分班级家长

和几位年轻的妈妈吃饭聊天,席间一位妈妈几次说起了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纪律比较“乱”,因此有些担心自己孩子的发展会受到影响。于是,我给这位焦虑的年轻妈妈讲述了两个班级的故事。

第一个班级是我十年前教的一个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生学习成绩优秀,班级氛围温馨和谐,最重要的是大家对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价值观念。比如,有一个学生曾经在哄闹中将同学脸部划伤,受伤同学性格温和,并未因此大打出手或者纠缠索赔,而是主动与老师说明对方只是一时失手,并非一直如此,并在对方真诚道歉之后,选择了宽容和原谅,继续和其正常交往。

受伤同学的行为在班级里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由衷夸赞,他还多次被评选为班级“最友善的孩子”等称号。在这样的班级中,孩子们都能态度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自然大方地弘扬正气,坚决勇敢地谴责不文明言行。

这样的班级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不仅是安全的,也是积极健康的,这当然是好的一面。但是你可曾想过,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小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到了中学如果遇不到这样的好环境时,会有怎样的遭遇?

就拿刚才故事中的那位受伤的孩子来说,进入中学,他依然秉持着自己的美好品性,继续用他那颗善良包容的心去对待同学。然而,很可惜,他没有遇上原先那样的氛围。在中学班级里,不仅没有同学们对其美德的欣赏夸赞,也没有大家旗帜鲜明的仗义执言,更没有老师细致入微的观察了解。于是,善良与忍让便成了他被人肆意欺负的软肋,一个一直欺负他的孩子是这样说的:“一看你长的这张脸,就知道容易被欺负的。”

当孩子不知所措地回到家中想寻求父母帮助的时候,得到的却是一句:“为什么他只欺负你而不欺负别人呢?你要找找自己的原因!”这句话彻底关闭了孩子求助的心门,三年初中生活,成了他人生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魇。他说:“到了初中,我就变成了一个内向的孩子。”这孩子的故事令人痛心唏嘘。

第二个班级是我六年前教的班级,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这个班级当时是年级十个班中最“乱”的一个班。学校每个老师经过这个班门口时,都会因为里面异乎寻常的闹腾而驻足张望。小学阶段的所谓“乱”班,大多是因为这个班里有很难控制自己言行的孩子,他们大多行为表现异于常人,难于以一般的方式去管教。因小学生们年龄较小,容易受到各种情况的滋扰,故而班级常陷入混乱之中。这个班级所以“乱”,就是因为难以控制自己言行的孩子较多。他们淡漠的纪律意识以及一些身心上难以克服的问题必然对班级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影响。

那时候,班级学生家长很担忧,每次考完试总想知道我们班级在年级中的成绩排名,记得我是这么回答他们的:“班级平均分和你孩子的成绩有必然的关联吗?你孩子不及格,班级均分即使年级第一也与他无关;反过来,你孩子每次考出自己最好水准,班级均分即使年级倒数第一也不会影响他的发展。所以,不要纠结班级均分,带好自己的娃最重要!”也许是觉得我说的有些道理,他们后来就不再问我班级均分的排名情况,而只是关注于自己孩子的学习表现、知识掌握情况和自控能力等。渐渐地,一批学习意念坚定、自我管理能力突出、有着较强的学习主动性的孩子脱颖而出。

我记得当时还曾开玩笑地跟家长说:“过去都说乱世能够出英雄,现在看来‘乱班也能出人才啊。”一个在混乱环境中都能自控、自觉的孩子,他的自主性和抗干擾性是不是要比那些秩序相对良好的班级的孩子更高一些呢?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预言也在一点点变成现实,用家长的话说就是:“我们班的孩子正在您的培养下慢慢发力。”确实,我现在经常能够收到已升入中学的那个班孩子的各种喜报:什么初二期末五门总分全班第一啦;什么初一就当选“六星学子”啦;什么全班只有两个数学满分,都是来自我们那个班的啦;……

为什么曾经的这个“乱”班可以走出这么多优秀的孩子?因为一切的学习归根结底是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相较于良好环境的良好影响,源自内心的自觉、自省、自律无疑对一个人的发展更有价值,而在“乱”班中,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孩子们是不是都更早地得到了自觉、自省、自律的训练呢?

听完了这两个故事,那位年轻的妈妈终于释然。

班级“乱”,人们通常可能会将原因归结于班级教师(主要是班主任老师)的身上。不可否认,一个班级的班风良好与否,当然与班主任老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但仅仅这样归因肯定是不全面的,因为一个班级的整体状况除了老师的因素之外,还与班级学生的个性特质、父母的教育素养有着不容忽视的关系。作为家长,如果仅仅是单纯质疑教师的专业能力或者工作责任心,既容易引发自己的焦虑或不满情绪,又可能对学校、教师心生嫌隙,产生家校之间的沟通障碍,无论对孩子还是对自身都会产生较多负面效应,当然不可取。且在实际生活中,孩子遇到怎样的班主任老师,和哪些孩子成为同学甚至同桌,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恐怕都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去决定和改变的。因此,总是担心、焦虑和抱怨这个问题恐怕都是于事无补的。

正如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与祸总是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坏事可能会转化出好结果,而好事也可能会引发坏结果。作为一名老教师,其实我非常希望咱们的家长朋友都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当你看到太阳的万丈光芒时,一定也要知道自己背后有着阴影。无论孩子在怎样的班级,都可能存在着利与弊,我们都应当善用利好的一面,而警惕防范不利的另一面。

(郭文红,南京市芳草园小学,210036)

责任编辑:杨孝如

猜你喜欢
均分班级家长
班级“无课日”
蝴蝶标本(外一首)
家长错了
面积均分线的推广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