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习单:让学生成为会思考的学习者

2021-12-15 14:35朱皓华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学习者小学数学教学思考

朱皓华

摘要: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思维。研究学习单的设计与应用,既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又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系统化和具体化思维过程。通过问题导航、思维可视、变式拓展等方法,促进学生形成思维链条、优化思维模式、提升思维能力,达成自主思考的路径。

关键词:研究学习单;思考;思维;学习者;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1B-0045-03

一、引言

一切关于“教与学”的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首先,教师要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教师应是有思想的教学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1]。其次,学生的学不应是被动的活动。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思维,培养学生善反思、敢质疑的思维品质。于是,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提出了以研究学习单引领学生学习的学习范式,旨在让学生成为会思考的学习者。利用研究学习单创设一系列与教学重难点高度相关的研究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学引思,从而让学生成为一个会思考的学习者。本文以“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研究学习为例,谈谈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利用研究学习单开展教学活动的。

二、教师视角:设计引领思考的步骤

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要先行思考。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就需要先行研究教学目标、重难点等,将整个教学内容分解成几大思维板块,构建适合学生思维的研究学习单,从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透视”学生的思维,“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

笔者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品质,设计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研究学习单,主要内容包括:1.自主探索。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樣围面积最大?2.回顾总结。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把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3.变式拓展。(1)一张靶纸共三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华投中1次,可能得多少环?投中2次呢?(2)投中3次可能得多少环?投中4次、5次、更多次呢?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以上学习任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全部完成,学习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则可以尽己所能完成部分学习任务,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对更高的发展。这样的学习过程,既有利于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更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思维深度,从而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展开教学活动。

三、学生视角:达成自主思考的路径

以上是从教师的视角描述的教学步骤。但是,一切教学预设,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都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思考,所以学生的学才是检验教师教学设计好坏的唯一标准。下面笔者从学生的视角,解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运用研究学习单,开展学习活动的。

(一)问题导航,形成思维链条

一般一节课的学习活动,需要一个核心问题的引领,还需要若干个围绕核心问题的、层层推进的小问题。核心问题统领整个教学环节,是整个学习任务的核心,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若干个小问题的作用是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也可以说它们是帮助学生一步步完成核心任务的小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起到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作用。

比如,案例中研究学习单中的“自主探索”部分,学生需要完成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围面积最大?”。学生需要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探索学习,但是,如果只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将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甚至都不知道该怎样展开学习活动。此时,就需要若干个小问题或者小任务,引领学生的思维。首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笔者设计了一个“画一画”的小任务,学生都能画出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长方形。然后,笔者又设计了一个“算一算”的小任务,请学生算出自己所画长方形的面积。明白了题意和目的之后,就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围法?要知道怎样围面积最大,可以怎样做?”提出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核心问题所必须要经历的步骤有哪些。学生通过完成以上三个小任务,已经基本掌握解题思路,最后教师请学生完成第四个小任务,尝试用具体的方法解决核心问题“怎样围面积最大?”。

学生通过以上四个小任务的探索,已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条思维链条,即通过“画一画”理解题目意思,通过“算一算”了解画图的目的,通过“想一想”思考更多情况,通过“试一试”最终解决问题。学生在这样一条思维链中进行探索与学习,不同的学生所能达到的层次是不同的。教师也可以因此清晰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达到的思维层次,故而有利于教师帮助每一位学生往更高的思维层次提升与进步,帮助学生形成更长、更深入的思维链条。

(二)思维可视,优化思维模式

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明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让学生写出思考过程,叙述思考过程无疑是让思维变得可视的有效路径。比如,案例中思维研究学习单中的“回顾总结”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把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生1:我是这样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的,先根据题目要求画了一个长8米、宽3米的长方形,并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24平方米。但我认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不一定是最大的,所以,我又试着画了一个长7米、宽4米的长方形,算出面积是28平方米,我发现比我画的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大,但也不一定是最大的。我认为要知道怎样围面积最大,必须要列举出所有的情况。于是,我又分别画了长6米、宽5米,长9米、宽2米,长10米、宽1米这三个长方形,最后经过计算与比较,得到当长方形的长是6米、宽是5米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为30平方米。

生2:我跟他(生1)的想法差不多,我也认为要列举出所有的情况才能确定怎样围面积最大。但我在列举时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列举的,不然我觉得有些乱。我先从长10米、宽1米的长方形开始画,接着画长9米、宽2米的长方形,每次长减少1米,宽就增加1米,一直画到长6米、宽5米,一共画了5个长方形。最后经过计算得出当长方形的长为6米、宽为5米时,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是30平方米。

师:谁能来评价一下这两位同学的思考过程与学习体会呢?

生3:我觉得他们的想法都很好,都能列举出所有的情况,并在计算出所有长方形的面积后,进行比较得到答案,从而解决了问题。但是我认为生2的解题思路更好一些,因为他在列举时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这样可以避免在列举的时候出现重复或遗漏的情况。

通过“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经验和体会?”这样的问题,可以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实现思维的可视化。生1是无序列举,生2是有序列举,其他学生通过倾听与比较,也明确感受到了生2的列举方法更有序,显然这样的列举方法更加优化,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思维的可视,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从而达到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优化自己的思维模式的目的。

(三)变式拓展,提升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经常采用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一般的練习方式只能起到巩固思维的目的。而拓展变式练习能更好地突出思维的不同训练点,提高学生的思维难度,在思维迁移中提升思维能力。

如在上面思维研究学习单中的“变式拓展”这一板块中,笔者先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一个基本练习:一张靶纸共三圈(三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华投中靶纸1次,可能得多少环?投中靶纸2次呢?这两个问题,学生完成得比较轻松,投中1次可以得10环、8环、6环,有3种情况。投中2次可能得10+10=20环,10+8=18环,10+6=16环,8+8=16环,8+6=14环,6+6=12,有5种情况。这两个问题的难度与例题相近,只需通过简单的有序列举即可完成解答,起到了巩固学生思维的作用。但是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进一步的变式拓展练习。此时就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思考:投中3次可能得多少环?投中4次、5次、更多次呢?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首先,学生可以在列举中体会有序列举的重要性,因为随着数据的增多,如果不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列举,将很容易产生重复和遗漏的问题。其次,学生还可以在列举中逐步找到规律,即投中3次可出现的环数为最大值30环与最小值18环之间的所有偶数环,共7种情况;投中4次可出现的环数为最大值40环与最小值24环之间的所有偶数环,共9种情况……学生在列举与找规律的过程中,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思维能力也不断得到了提升。

四、结语

研究学习单的设计与应用,既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在学习单的引领下,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又能让学生在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归类等学习活动中系统化和具体化自己的思维过程。同时,学生在完成研究学习单的过程中,可以把原本隐藏在大脑中的思维路径、思维结构呈现出来,从而实现思维的可视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变化情况及时开展导、点、评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学会思考。

参考文献:

[1]赵印奖.论教书育人的现代教师角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4):58.

责任编辑:贾凌燕

猜你喜欢
学习者小学数学教学思考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