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线动态造影联合颅脑磁共振DWI 在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1-12-16 05:37朱莉珍严德星郭强熊伟坚王康叶丽萍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1期
关键词:磁共振颅脑功能障碍

朱莉珍, 严德星, 郭强, 熊伟坚, 王康, 叶丽萍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 1 医学影像科, 2 康复科, 广东 韶关512000)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及功能障碍之一[1],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 同时患者误吸发生率有所提高, 进而导致肺炎、 窒息发生率有所提升, 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 临床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测患者误吸发生率, 对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 本研究选取脑梗死患者为对象, 进行分组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 其中男性41 例, 女性19 例; 年龄48 ~ 79 岁,平均年龄 (61.80 ± 10.33) 岁; 临床表现以偏瘫为主17 例, 以躯体感觉障碍为主19 例, 以偏盲为主18 例, 其他症状6 例。依据患者是否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将其分为非吞咽功能障碍组(n =36) 与吞咽功能障碍组 (n =24)。 依据患者是否发生误吸将吞咽功能障碍组分为非误吸组 (n =11) 与误吸组 (n =13)。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首次发病, 且病程在2 周内, 经临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死; 生命体征稳定, 意识清楚, 可配合完成研究; 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 有脑外伤、 占位性病变、 血管性疾病等其他脑部疾病;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及心理疾病; 佩戴人工耳蜗、 起搏器、 颅内金属架等MRI 扫描禁忌症; 合并其他系统功能障碍; 其他原因导致吞咽功能障碍; 未按照研究完成相关检查; 中途退出。

1.3 方法患者均接受X 线动态造影及颅脑磁共振DWI 检查。①X 线动态造影检查方法: 采用数字胃肠X 线机 (岛津公司),记录并录制患者正侧位或斜位的吞咽过程动态图像。 患者取坐姿, 头部直立, 安排专人对患者进行喂食, 食物由硫酸钡混悬液 (60%) 与不同剂量的凝固粉配制, 性状有稀流质、 浓流质及糊状。 嘱其依次吞咽不同性状的食物, 全程录像。 图像录制后, 由1 名康复科治疗师与1 名放射科医师分析患者的录像,并对吞咽功能作出评估。 ②颅脑磁共振DWI 检查方法: 选择Achieva 1.5T 磁共振诊断系统 (飞利浦) 对患者进行颅脑磁共振DWI 检查。 参数设置: T1WI: 矩阵256 × 163, TR 450 ms,TE 15 ms; T2WI: 矩阵384 × 240, TR 2 424 ms, TE 100 ms。T2WI FLAIR 序列: 矩阵256 × 161, TR 6 000 ms, TE 120 ms;弥散加权 (DWI): 矩阵192 × 113, TR 2 242 ms, TE 88 ms,层厚6.0 mm, 层间距1.2 mm, FOV 230 mm × 230 mm, b 值1 000 s/mm2, 二次激发, 时间为47 s, 生成ADC 图。

1.4 观察指标分析患者X 线动态造影及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 比较不同脑梗死部位与吞咽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

1.5 评价标准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误吸: 准备30 mL 温水, 嘱患者一次吞下, 若患者出现呛咳反应, 则诊断为误吸阳性。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吞咽功能障碍组与非吞咽功能障碍组脑梗死部位比较吞咽功能障碍组脑梗死部位多位于脑干部位, 占54.17% (13/24), 与非吞咽功能障碍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5); 吞咽功能障碍组无小脑部位梗死, 与非吞咽功能障碍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2.2 误吸组与非误吸组脑梗死部位比较误吸组脑梗死部位多位于脑干部位, 占69.23% (9/13), 与非误吸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见表2。

表2 误吸组与非误吸组脑梗死部位比较 [n (%)]

3 讨论

吞咽动作具有复杂的生理过程, 受神经、 肌肉等多重调配作用, 若脑梗死部位位于支配该动作的中枢部分, 将会对患者的吞咽功能造成损伤[3]。 临床对患者吞咽功能的评价方法较多, 如吞咽造影检查 (VFSS), 但该检测方法操作较为复杂、重复检查可行性较差, 临床推广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4]。 本研究采用的咽部X 线动态造影检查, 能够全面、 清晰、 动态地反映患者的吞咽功能, 检测钡剂通过患者咽部所需要的时间,是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的重要方式。 MRI 是临床应用广泛的诊断脑梗死的检查方法, 具有分辨率高、 空间定位准确、 成像清晰等优势[5], 同时可对梗死部位的血液灌注及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检查。

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60 例脑梗死患者, 均予以X 线动态造影联合颅脑磁共振DWI 检查, 详细分析了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 误吸与脑梗死部位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 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 梗死部位多集中于脑干位置, 且多合并误吸症状, 无位于小脑部位。 调配吞咽动作的低位中枢位于延髓, 并接受来自高位皮质及皮质下中枢的共同调节, 若脑梗死病变位置位于其中枢或神经传导路径中, 将会对患者的吞咽功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6]。 应用颅脑磁共振DWI 对梗死灶进行定位, 能够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 同时应用X 线动态造影检查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 进而对临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 颅脑磁共振DWI 能够清晰地反映脑梗死患者的病灶位置, 且结合吞咽调控中枢及神经传导通路等, 能够预测患者吞咽功能障碍; 而X 线动态造影检查能够准确地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 两种检查方式在脑梗死患者中联合应用, 可对临床治疗措施进行指导,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磁共振颅脑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