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罐联合电针刺激对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1-12-17 05:22吴彩玲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枢性波幅面神经

吴彩玲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面瘫是由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引发的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具有急性起病的特点,本病患者主症为口眼歪斜[1]。中枢性面瘫为脑卒中常见并发症,是中风后面神经传导通路受损所致面部肌肉瘫痪。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于改善中枢性面瘫预后效果至关重要,治疗时机一旦延误,永久性面瘫风险提升。常规西医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从祖国医学角度分析[2~3],中枢性面瘫被归于“吊线风”“歪嘴风”等范畴,病机在于风邪入侵,气血运行不畅,经气阻滞,治疗原则为祛风通络、活血行气。中医外治作为补充替代医学的重要手段,对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明显。为研究易罐和电针刺激联合治疗面瘫的效果及对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本文选取诊治的78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进行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8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采用随机双色球法分为两组。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对照组(39例)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40岁~75岁,平均(58.67±2.47)岁;病程8 d~26 d,平均(16.20±3.21)d;面瘫部位:左侧19例,右侧20例。观察组(39例)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41岁~77岁,平均(58.42±2.24)岁;病程9 d~27 d,平均(16.41±3.03)d;面瘫部位:左侧20例,右侧1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面瘫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经MRI、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且符合中枢性面瘫临床诊断标准者[4];单侧面肌麻痹;存在流涎、口角歪斜等症状者;知情本项研究并签署意向书者。

1.3 排除标准

继发于脑外伤、腮腺炎等其他疾病面瘫者;周围性面瘫者;合并严重原发性系统疾病者;精神障碍者;哺乳期妇女或妊娠者;皮肤病或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电针刺激治疗,选取听宫穴、颊车穴为主穴,太阳穴、风池穴、印堂穴、地仓穴为辅穴,将电针刺激仪(型号:XYD-I,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电极置于主穴,波形选疏密波,刺激频率2 Hz~5 Hz,25 min/次。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联合易罐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面部经酒精常规消毒后,捏住易罐排除空气,以患者面部表情肌肉纤维走向和面神经投影为依据,进行拔罐治疗,5 min~10 min/次,1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面神经功能[6]: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患者面部神经功能障碍程度。Ⅰ级:面部功能正常;Ⅱ级:静止状态时,面部对称,但运动时,嘴角稍微不对称,眼睑闭合状态下无力;Ⅲ级:面部两侧差异明显,但面部外观形态不受影响,无明显联动运动;Ⅳ级:运动时眼睑无法完全闭合,额部无法运动,面部明显不对称,肌肉无力;Ⅴ级:静止时面部不对称明显,可观察到轻微运动,同时具有Ⅳ级别症状;Ⅵ级-面部完全无运动。②患健侧波幅比值: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型号:NDI-092型,上海海神医疗电子仪器有限公司)测定口轮匝肌、鼻肌、眼轮匝肌患健侧波幅比值,患者取平卧位,保持环境安静,温度26 ℃~30 ℃,接地线,用同芯针电极,先后刺入患者口轮匝肌、鼻肌、眼轮匝肌作为记录肌肉,分别加大电刺激,记录工作电位波幅。

3.2 疗效标准[5]

根据口角歪斜等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House-Brackmann(H-B)量表提高分数,将患者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症状基本消失,H-B评分较治疗前提高25分以上;有效:症状有所减轻,H-B评分较治疗前提高10分~25分;无效:症状未见改善,H-B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不足10分。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4.87 %,对照组总有效率79.49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面神经功能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面神经功能比较 例(%)

3.4.3 两组治疗后患健侧波幅比值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口轮匝肌、鼻肌、眼轮匝肌患健侧波幅比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患健侧波幅比值比较

4 讨 论

中枢性面瘫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以对侧下部面肌瘫痪为主要表现,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大部分患者伴有进食时口腔存食、刷牙漱口时患侧漏水、口角流涎等症状。中枢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的核上性面瘫,主要为面神经核上行至大脑皮层中枢的通路部位损伤。其中,颈内动脉系统闭塞为中枢性面瘫最主要的发病因素,一般为大脑动脉主干和分支闭塞,尤以颅内出血常见。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易出现吞咽和构音障碍等,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中医学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机体正气欠缺,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侵袭后,脉络气血闭阻,瘀滞经脉,气血不和,经络因缺失濡养,肌肉纵缓不收。从面部经络分析,阳明经是面部三阳经中的主经络,具有调节面部各经络血气兴衰的作用。

在结构和功能上,中枢神经系统具可塑性,是中枢性面瘫电刺激治疗的理论基础。电针刺激将传统针刺疗法和现代电刺激疗法相结合[7],一方面,通过传统针刺疏通经络、调整气机;另一方面,神经末梢在刺入局部组织的针尖放电作用下,肌肉收缩力增强,病灶处血液循环改善,有助于炎性介质的吸收。中医学是中枢性面瘫治疗中重要的补充替代治疗方法,易罐疗法是新型中医外治疗法,其以传统火罐原理为基础,选硅胶或橡胶等材料,规避了火罐易碎、点火等缺点,且易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变形性强,使用范围广泛,在小关节及不平整区域中均可使用[8]。负压牵拉皮肤和局部组织,对局部经络具有梳理的作用,有助于减轻对神经血管和肌肉筋膜的压迫作用。且现代医学认为,易罐的负压吸引有助于微循环,使有代谢废物堆积的局部组织处于高供氧低消耗的状态,有助于代谢物的排出,恢复受损组织。

本文中,联合治疗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94.87 %。采用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患者面部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结果显示,联合治疗患者面神经功能优于电针刺激单一治疗患者,提示易罐有助于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易罐和电针刺激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疗效,改善面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中枢性波幅面神经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基于势流理论的内孤立波追赶数值模拟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
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损伤功能梯度材料的波传播特性研究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