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温湿化氧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1-12-17 11:10宋瑞珍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30022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22期
关键词:氧疗黏稠度饱和度

宋瑞珍 天津市环湖医院 (天津 300222)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在实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加温湿化氧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是本院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家属治疗意愿的不同实现分组,其中将加温湿化氧疗作为治疗方法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普通湿化瓶经导管给氧作为治疗方法的28例患者作为参照组。结果:氧疗后研究组患者经皮质氧饱和度、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及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存在显著差异,P<0.05;氧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氧疗前后痰液黏稠度后可知,氧疗后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氧疗前两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后可知,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持续加温湿化氧疗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氧疗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痰液黏稠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湿化效果。

颅脑损伤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伤类型,指的是因为外力作用于头颅或者是脑部所引起的一种损伤,导致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跌倒、坠落、交通事故以及火器伤等[1],这一外伤可能单独发生,也可能与其他类型的损伤合并存在,会导致患者出现头痛、意识障碍以及呕吐等相关的症状与表现[2]。重型颅脑损伤属于较为严重的一种颅脑损伤类型,其具体指的是格拉斯评分介于3~7分的患者,昏迷时间更长,并且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3],存在着严重的意识障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随时可能会出现病情的变化。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气管切开是一项非常必要的操作,但是这一操作后患者的气道湿化与加温功能得到了一定的弱化,无法更好的过滤与咳嗽,给患者的更好治疗、恢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更好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本研究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在实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加温湿化氧疗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为本院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根据患者家属治疗意愿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28)与参照组(n=28)。研究组男、女比例为17:11,年龄区间为25~62岁,平均(42.36±3.41)岁;参照组男、女比例为16:12,年龄区间为24~60岁,平均(41.87±3.36)岁。将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后可知,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上;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4]≤8分;③无既往呼吸道疾病以及感染病史;④原发病类型包括脑外伤、脑梗塞以及脑出血;⑤需要行气管切开且无既往气管切开以及胸部手术史,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感染情况的患者;②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③合并糖尿病、脓毒症以及乙型肝毒性肝炎患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临床资料不完整以及不能理解本次实验研究内容和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后均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开展相关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2.1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加温湿化氧疗,由医生开出具体的氧疗医嘱单,并确定具体的氧流量与流速,具体的实施包括:合理地选择治疗的仪器、管路以及套件,以加温加湿器作为中心,两端分别通过呼吸管道与输氧面罩以及氧流量表进行连接,之后为患者实施加温湿化氧疗,具体的氧气浓度通过加温湿化器文丘里空氧混合阀进行调节,气流通过加温湿化器,进入人体内的气体要保证37°C的饱和湿度,流量设定在3~5L/min。

1.2.2 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湿化瓶经氧气管吸氧,将氧气管一端与湿化瓶连接,另一端剪掉鼻导管,一侧系死结,另一侧直接插入患者气切中,专用输氧面罩盖住气切处。常规Q6H雾化吸入,做雾化时,用面罩雾化吸入器导管一端连接氧气表雾化接口处,另一端在水腔中加入0.9%氯化钠10mL,将氧流量调至6~8L/min,观察面罩处有雾化气体喷出,每次雾化时间20min,雾化后改为普通湿化瓶吸氧并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雾化吸入器用后先用流动水冲洗,再用75%酒精擦拭消毒,每日更换。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观察与评价指标分别为氧疗先后经皮质氧饱和度、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以及痰液黏稠度和并发症(形成痰痂、刺激性咳痰、肺部感染、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

痰液黏稠度判定标准:痰液呈现出了白色泡沫样或者是米汤稀液样,可以轻易的被咳出,且在吸痰之后并没有痰液滞留于玻璃接管内认定为Ⅰ度;痰液相对较为黏稠,需要很用力才能够咳出,吸痰之后会有少量的痰液滞留于玻璃接管内,但是用清水可以轻易的清洗干净认定为Ⅱ度;痰液黏稠度较高,呈现出了黄色,难以被咳出,在吸痰的过程中吸痰管可能会因为负压而出现塌陷,且吸痰之后有大量的痰液滞留于玻璃接管内壁,难以用清水清洗干净为Ⅲ度。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现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为±s,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为%,其检验方法分别为t与χ2,统计学差异显著以P<0.05作为标准。

2.结果

2.1 对比分析氧疗前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

氧疗后研究组患者经皮质氧饱和度、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及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存在显著差异,P<0.05;氧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氧疗前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

表2. 两组患者氧疗前后痰液黏稠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氧疗前后痰液黏稠度比较

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氧疗前后痰液黏稠度后可知,氧疗后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氧疗前两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并发症

研究组有患者28例,其中仅有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包括形成痰痂、刺激性咳痰、肺部感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7%;参照组有患者28例,其中有10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其中包括形成结痂、刺激性咳嗽患者各3例,肺部感染与其气道黏膜损伤患者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7%,对比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后可知,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χ2=15.513;P=0.039)。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属于神经外科一种危急重症,这一疾病不仅仅病情复杂,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全身多系统损害或者是功能紊乱等情况的出现,其中对患者影响较大的就是呼吸系统损害,这会加速病情的发展,也影响患者的预后[5],因此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气管切开是一项非常必要的操作。但是在这一操作后需要合理的为患者提供湿化与氧疗,以保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更加有效的排出,因此,为了患者的更好治疗与恢复,需要分析更加科学、有效的氧疗方式[6]。

在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氧疗的过程中湿化瓶经导管吸氧属于应用较多的一种方式,其可以对人体解剖湿化系统进行有效的模拟,通过加湿的方式来更好地实现病毒与细菌的过滤,但是这一方式的湿化并不充分,并不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可能会增加呼吸道阻力,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对患者的恢复有着一定的影响[6]。加温湿化氧疗属于一种新型的氧疗方式,其通过加温、加湿器的合理应用来控制温度,保证进入人体气体中的温度介于35~37°C,避免了温度不稳定对患者呼吸道造成的刺激,在提高痰液流动性、充分发挥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分泌物的更好排除,在改善患者呼吸道通畅性的同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气道湿化效果[7]。本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不仅氧疗后相关血气分析指标以及痰液黏稠度与参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证明了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加温湿化氧疗在改善患者病情,促进痰液排出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中有着显著效果,而林炜等[8]的相关实验研究将接受持续雾化吸入氧疗的29例患者与接受持续加温湿化氧疗的30例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痰液黏稠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相关结果有着一致性,进一步说明了与大多数氧疗方式相比加温湿化氧疗均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加温湿化氧疗是一种理想的氧疗方式,获得了相对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猜你喜欢
氧疗黏稠度饱和度
糖臬之吻
不同氧疗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中的疗效研究
这些表现是假黏稠
小学品德学科长课程的路径设计
血液黏稠患者忌食花生红衣
加温湿化高流量氧疗治疗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病例报告1例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氧疗联合造口粉及安普贴的使用治疗失禁性皮炎疗效观察
什么是血液黏稠度升高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