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灯光诱杀在林业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021-12-17 20:17秦兰香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策略

秦兰香

摘要 对于林业虫害问题,常规的防治方法是化学药物防治,但是化学药物防治存在污染性高、易产生抗药性、对植物生长不利等问题。机械式灯光诱杀法替代传统的化学药物防治具有无公害、低成本、高收益等效果。本文针对机械式灯光诱杀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 林业资料;虫害防治;灯光诱杀;策略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8–0134–02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Light Trapping in Forestry Pest Control

QIN Lan-xiang (Heshan Town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Donggang District, Rizh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Rizhao, Shandong 276823)

Abstract For the problem of forestry pests, the conventional control method is chemical drug control, but chemical drug control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high pollution, easy to produce drug resistance, adverse to plant growth and so on. The mechanical light trapping method replaces the traditional chemical drug control, which has the effects of pollution-free, low cost and high income. This paper makes a specific research on mechanical light trapping and killing.

Key words Forestry information; Pest control; Light trapping; Strategy

1 机械式灯光诱杀技术研究

1.1 灯光诱杀技术概述

机械式灯光诱杀技术主要采取物理式杀虫,主要设备是特殊诱虫灯光设备,利用灯光吸引有害昆虫靠近并将其灭杀。这种技术环保、安全、可靠。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农业种植、林业管理中大量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导致很多植物、农作物产品受到农药的污染,同时也破坏了环境,甚至出现过多食用而中毒的问题。因此,当前在防虫工作中需要努力突破技术瓶颈,采取更加高效、安全的灭虫技术。灯光诱虫技术成本低、易于推广、效果好、安全且无污染,是目前林业病虫害防治最为推广的一种技术[1]。

1.2 灯光诱杀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目前,灯光诱杀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与农业配套生态技术融合,既可以解决杀虫灯有效使用与管理的问题,又能够提高灯光诱杀效果,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的收益。而目前灯光诱杀技术应用最典型的领域是稻田养殖,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稻田种植面积和最悠久的稻田种植历史,很久之前就为稻田种植申请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灯光诱杀技术在我国稻田种植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并与农业生产中的养渔业融合,形成我国独具特色的水田养殖和旱田养殖的技术群,既可以很好地提高作物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保障渔业的产值[2]。

2 灯光诱杀技术在我国林业虫害中的应用

2.1 研究内容概述

我国种植业和林业在灯光诱杀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光源有很多种,如古代的火把、油灯,后来的汽灯、电灯到黑光灯,甚至现代更高级的高壓电网和新式频振杀虫灯,这些灯光器具在畜牧业、种植业、林业中被大量推广。但是,目前在我国林业虫害防治中最常见的灯是普通黑光灯、金属卤素及高压电网杀虫灯。光波范围在330~400 nm,对人的影响很小。随着这些年我国在农林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通过研究各类昆虫的神经,发现很多昆虫眼睛都有一层特殊的色素,且这种色素会吸收特定的光源,主要指特定波长的光,一旦吸收,昆虫的神经就会受到影响,集体朝着光源飞扑。经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对频率越低的光线,神经感知越麻木,而频率越高,反而敏感性越高。因此,许多专家收集研究害虫,发现害虫大多对330~400 nm的波长异常敏感,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因此,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黑光灯是非常合适的诱杀工具,它的灯光波长涵盖了360 nm作用的紫外光,对病害虫具有很好的吸引力。

目前,市场上的诱杀灯具越来越先进,且效果也越来越好,已经有交流电频振式、直流电频振式、太阳能电频振式的各类诱杀灯具,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的发展[3]。

2.2 具体材料的安装与使用方法

2.2.1 黑光灯的安装 黑光灯主要由管内气体、黑光灯灯管、荧光粉和管壁等部分组成。同时,相应的配料包括开关、继电器、镇流器。当前,黑光灯根据供电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交流黑光灯跟直流晶体管黑光等。两者主要区别在于:交流黑光灯采用的电压为220 V交流电,且诱杀效果好、光度高,但使用环境受到限制,如电线的长度、高度等。而直流晶体管黑光的电压则是6~12 V的蓄电池作为电源,亮度更低,使用时长较短、诱杀效果较差,但是这种灯更加便捷、使用场合更多。可以根据园林的情况合理进行选择,相互配合发挥灯光诱杀的效果。

其它灯光部件说明:

挡虫板:主要用于防止害虫扑灯,并将害虫收集到具体的收容器。一般挡板不仅有金属,也有玻璃,长度与灯管长度相同,一般为4片。

防雨罩:主要放置在灯具顶上,用来防止下雨淋湿灯具,避免漏电损坏灯具,具有保护作用,而灯罩材质一般为金属,有一定的硬度。

收集器:主要安装在挡板与灯具的下面部分,主要用于收集诱杀掉落的害虫。其中,害虫收集容器包括铁纱笼、铁筒、瓷盆等。灯架主要用金属制作而成,作用于固定灯源和相关附属设备。

2.2.2 具体使用验证 黑光灯价格优惠、使用方便、安全、效果好,在林业虫害中应用时,根据环境,将灯具的高度维持在1~3 m之间,并每隔200 m布置1个黑光灯,主要用于夜间环境害虫的诱杀。在炎热、无风的环境下害虫诱杀的效果最佳,同时害虫的种类和数量也最多。而在风 (4 m·s-1以上) ,有雨或温差大的环境下,害虫种类和数量会明显减少。

经过一个夜晚的使用发现,19:00~21:00之间害虫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最集中。21:00以后,数量逐步减少,22:00~24:00所能诱杀的数量很少。因此,采用黑光灯并不需要整晚都开启,为节约用电,保障诱杀效率,在00:00以后可以关闭黑光灯,同样能达到预期的诱杀效果。在采用黑光灯诱杀捕虫时,可采取轮流分组的形式捕杀成虫, 把灯具下的害虫收集器拿出来,倒出诱杀的害虫,同时拿到实验室,进一步收集与比对数据。其中,需要收集的数据包括各类害虫的种类、数量、雌雄比例、是否产卵等情况。这样可以明确黑光灯对害虫的影响,同时调节黑光灯光源,对不同光源下的病害虫数量进行对比,得出最佳的灯光光源强度[4]。

在设置光源强度时发现,铜绿金龟雌成虫趋光强烈,而雄性不会趋光。同时,大黑金龟则雄成虫趋光, 反而雌性不会趋光。因此,经过综合性数据的对比,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时间,并设置有效的光源强度。采用黑光灯最佳时间应该在5—9月之间,气温高,病虫害情况严重。

采用灯光诱杀松墨天牛对比与探究实验,其中将灯距设置为80~120 m,通常情况下,灯具的光距可以根据灯管的功率进行调节,要求布置整齐、均匀,以保障诱杀效果。2000年,闫志利等[5]曾经做过诱杀虫害实验,他采用3种诱虫灯对美国白蛾做相应的诱杀实验,最终发现处于1 000 W诱捕点击灭蛾灯有效照射可达到1.2 km,且平均每日诱杀量可达81.9只;采用30 W频振式杀虫灯,有效照射半径为200 m, 日均诱杀量达47.6只;使用250 W昆虫诱捕器,有效照射半径为1 km,日均诱杀量为38.7只。灯具设置没有统一的高度标准,能够正常操作即可。2002年,乔秀荣等[6]团队采用频振式光控杀虫灯进行诱杀试验,数据参数以不同高度来做对比(表1)。

由此可見,在高度1.5 m可以获得最佳害虫诱杀效果,且在空旷地带可以相应降低高度。同时,在尹奉谆等研究春尺蠖防治中发现,雄蛾大多处于2 m左右的树中,根据害虫类型,高度设置在2 m最佳。

3 数据结果分析

3.1 总结试验数据

灯光诱杀害虫效果明显,到目前为止,可以对15目100多科300多种昆虫做诱杀实验,其中有不到5%的昆虫是益虫。

3.2 可以有效消灭大量虫源

从灯光诱杀害虫实验可以得出,诱杀的害虫中雌性害虫数量最多,同时发现大部分雌性害虫并未产卵,总体灭虫效果突出,能够很好地降低害虫的密度。在实验对比中,虫的整体密度可以下降80%,同时落卵率也能下降80%。

3.3 具有诱杀面积广、成本低等优势

在整个灯光诱杀实验中,灯光诱杀面积广,成本低。如采用低廉的20 W的黑光灯进行害虫诱杀,最低诱集半径以200 m计算,最终可以实现非常不错的害虫诱杀效果。而采用黑光等诱杀最突出的优秀是电费低廉,仅为普通灯的1/4。此外,新式频振杀虫灯也可以将每只灯的照射面积控制在3.3 hm2,一晚上电费按0.70元/kW.h计算为0.17元,十分划算。

3.4 用于害虫的预防与科学研究,作为重要数据参数

目前,利用灯光诱杀技术可以有效研究害虫的分类、分布、虫群密度,为病害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现明,陆宴辉,梁革梅.昆虫趋光行为及灯光诱杀技术[J].照明工程学报,2020,31(5):22-31.

[2] 孙立飞,李宏斌.桉树人工林灯光诱杀金龟子技术实验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9,35(6):1-3.

[3] 陈文勇,陈昌东,况桂云.害虫灯光诱杀技术在十堰市的推广应用[J].湖北植保,2016(1):40-41.

[4] 关丽萍,卢洪斌,胡明慧.浅析灯光诱杀在林业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防护林科技,2015(8):58-59,64.

[5] 闫志利,韩立萍,赵成民,等.河北省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的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1(3):30-38.

[6] 乔秀荣,韩义生,徐登华,等.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繁殖与利用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4(3):1-3.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