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苗圃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分析

2021-12-17 20:17陈晓静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苗圃防治病虫害

陈晓静

摘要 苗圃苗木病虫害防治是林业育苗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技术,在苗木培育过程中,加强对苗木病虫害的防治,有利于促进苗木生长,提高苗木质量。苗圃病虫害防治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发展。

关键词 苗圃;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8–0152–02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Pest Control Technology in Forestry Nursery

CHEN Xiao-jing (Wanling forest farm, Xuanzhou District, Xuancheng City, Xuancheng, Anhui 242000)

Abstract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in nursery 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in forestry seedling prod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seedling cultivation, strengthen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seedling growth and improving seedling quality.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s in nursery must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prevention first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tak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diseases and pests.

Key words Forestry nursery; Diseases and pests; Control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随着我国林业事业的不断发展,苗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苗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苗木在生产培育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导致苗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导致质量下降,失去栽培价值,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因此,做好苗圃病虫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当前林业苗圃的病虫害问题,提出了几种防治措施。

1 苗圃病虫害种类及危害

苗圃病虫害分为苗圃害虫和苗木病害两类。

1.1 苗圃害虫

苗圃害虫分为地下和地上两大类,其中地下害虫较严重。常见的林业苗圃地下害虫有地老虎、蛴螬(金龟子幼虫)、金针虫(叩头虫幼虫)、蝼蛄等,这些害虫栖居于苗床的土壤中,取食幼根、幼芽、嫩茎及幼叶,造成苗木死亡,给育苗工作带来严重损失[2]。

1.2 苗木病害

林木病害往往会导致林木质量变差、产量下降,严重的会导致林木大面积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如果同一种病害发生在苗木上,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更严重。但由于苗圃面积小,管理细微,各种防治措施较易实施,这有利于防治苗木病害。在苗圃中,目前最普遍、危害最大的病害是针叶树苗的立枯病。

2 苗圃病虫害发生原因

2.1 苗圃病害发生原因

引起林木发生病害的原因称病原,病原种类很多,通常分为侵染性病原与非侵染性原物。侵染性病原的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类菌质体、病毒、类病毒,还有线虫、螨类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非侵染性病原是指不适宜林木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包括光照不足或过强、营养物质的缺乏、水分供应不调、空气中存在有毒气体以及农药使用不当等,这类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无法互相传染,没有侵染过程。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之间关系密切,既互相影响,又互相联系。

2.2 苗圃虫害发生原因

苗圃地下害虫的发生与苗圃土壤的含水量、酸碱度、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前作作物种类等都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与苗圃周围的农作物、林木、杂灌等有关联,为害虫提供了隐蔽的生活场所。

3 林业苗圃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苗木进出苗圃的检疫

林木病虫害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自然传播的范围毕竟有限。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改进,附着和潜伏于林木种实、苗木接穗、插条、木材及其他林产品上的病虫传播机会不断增加,由一个地区传播到另一个地区,当害虫和病原到一个新的地区,在生长发育有利的条件下,便迅速扩展、蔓延,猖獗成灾,扩大危害范围。在苗木调运过程中,应加强检疫,发现病虫害立即停止运输,积极采取措施消灭病虫害。抓好苗木病虫害进出圃的检疫工作,抓好苗木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防患于未然。

3.2 选育抗病、抗虫品种

选育抗病、虫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一环。不同树种间、同一树种不同品种间对各种病虫害的抗性均有差异,在林木育苗生产中应选育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树种。

3.3 科學育苗

3.3.1 选择苗圃地,冬耕深翻 苗圃育苗应注重圃地的选择,育苗前应先调查,地势低洼、土壤粘重的地方不宜作为苗圃地。为松类、杉木、刺槐等苗木苗圃选地时,不要选前茬作物是蔬菜、棉花、甘薯等的地块,这类土壤中有很多立枯病菌,容易发生立枯病,可选择林间空地、生荒地育苗,减少或避免立枯病的发生。冬耕深翻既能改良土壤结构并蓄积水分,促进苗木生长,又能减少苗圃病虫害的发生。

3.3.2 适时播种 适时提早或错开感病季节,可减轻或避免病虫害,避开病虫害爆发高峰期,防止或减轻苗木受害。例如,提前用塑料薄膜在阳畦播种育苗,在泡桐炭疽病、黑痘病感病期到来之前,苗木就已木质化,并已移植,从而改变了发病条件,增强了苗木抗病力。

3.3.3 苗期田间管理 苗期田间管理也与病虫有关。合理浇灌苗木,可以促进苗木生长。高温季节需要经常对苗床进行喷水降温,可减轻对落叶松幼苗的灼伤。当地下害虫数量增加,危害严重时,灌水可使其下移,减轻虫害。但苗期灌水过多,苗床过湿,有利于立枯病的发生。因此,应及时清除圃地的杂草、落叶、病虫木并集中烧毁,适时去除苗床上的覆盖物,改善卫生条件,减少病原物和害虫的种群数量。同时,合理施肥不仅可以使苗木健壮生长,提高苗木抗病能力,还可消除多种生理病害,保持合理的留苗密度,有利于苗木生长并控制病虫害的发展。

3.3.4 实行轮作 实行轮作可以恢复和提高苗圃的土壤肥力,增强苗木抗性,并使病虫失去寄生条件。

3.4 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既包括传统的人工捕杀,又包括近代物理最新成就的应用。这种方法在具体应用时主要依据不同害虫的不同生活习惯,相应地采取合适的物理手段进行防治。苗圃病虫害防治中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3.4.1 人工捕杀 对假死性或群集性的害虫,发生规模不大、面积集中的,可以用简单器械捕杀或人工捕杀的方法,如刮除舞毒蛾卵块。在苗圃翻耕时,捕杀蛴螬等地下害虫。对生活于袋中且行动迟缓又无毒害的袋蛾,可用人工摘袋。对于假死性害虫进行振落捕杀,如采集松毛虫的卵、捕杀幼虫等。如果有害昆虫已经成型,就可以适当地使用简单的机械加农药的方式进行捕杀。该方法不需要过多的资金投入,且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在综合防治中仍占重要位置。

3.4.2 物理阻隔 物理阻隔就是以设置阻隔装置的方式,将林区内的病虫害集中到一个地方或与其他病虫害较少的区域隔开,然后在隔离区周围喷洒无公害药剂灭杀病虫害。

3.4.3 高温处理法 林木害虫和病菌对高温的抵抗力都比较弱,可利用高温消灭种实内的病菌和害虫。例如,用45℃~60℃的热水浸种,可消灭橡实内的象甲幼虫,浸种后及时晾干贮藏,不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3.4.4 诱杀法 诱杀就是设置诱虫器械或其他诱物,诱集并捕杀害虫。诱杀法主要有灯光诱杀、毒饵及饵木的诱杀和潜所诱杀。

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防治病虫害的新途径。近年来,超声波、电力、放射性同位素、激光和遥感等新技术在病虫害防治和预测预报方面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

3.5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指利用自然界的生物控制病虫,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植物都比较安全,对防治对象具有长期抑制作用,大多可以人工培养。生物防治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技术要求严格,效果不如药剂迅速和明显。生物防治方法包括以虫治虫、激素治虫、以菌治虫、以病毒治虫、以鸟治虫、昆虫不育性的利用、以菌治病等。

3.6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效果好、作用快、使用方便,且应用广泛,便于机械化作业,受地域和季节影响小。尤其在病虫害严重时,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实现防治效果。但是,化学防治有很多缺点,若使用不当,会引起人、畜中毒和林木药害。化学防治杀死病虫害的同时也杀死了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可能造成害虫再增并猖獗发展,连续使用某种药剂能使病虫产生抗药性。此外,化学防治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仅仅在短期内减少病虫数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虫问题等。因此,化学防治只是综合防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单纯进行化学防治。

3.6.1 种子、种苗消毒 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或药剂拌种,以消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并预防病虫侵入危害,使种子、种苗表面均匀地覆上一层药膜,用于防治种子传染的病害和地下害虫,拌种用的药量一般为种子重量的0.2%~1%。

浸种或浸苗是把种子或幼苗浸在一定浓度的药液中,经过一定时间,种子或幼苗吸收了药剂,进而消灭种子、幼苗表面或内部的病菌。防病效果与药液的浓度、浸泡的时间密切相关,应根据药剂的特征、树种和防治对象的特点,灵活掌握药液浓度和浸泡时间,以提高药效并避免药害。

3.6.2 土壤消毒 在曾发生过或有可能发生病害和虫害的圃地培育树苗应先进行土壤消毒。土壤消毒用喷粉、喷雾或毒土等方法,将农药施于地面,随后翻耕入土,使药剂分散在土壤耕作层,防治地下害虫和经土壤传染的病害。处理土壤时,应严格掌握用药量,保证对种子和苗木不产生药害。

3.6.3 喷药防治 在苗木尚未发病时,要喷药预防。对不同的病虫害要合理使用农药喷施,切实做到合理使用,才能达到经济、安全和有效的目的,充分发挥农药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在病虫发生后,应立即采取化学药剂防治、人工捕杀等措施,综合防治苗圃病虫害。

苗圃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但各有优劣势,重治轻防或单纯采用一种方法,往往达不到防治的目的,甚至会引起其他不良效应。特别是长期以来,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对人类有害的一些病

虫也随之猖獗。应从恢复生态平衡的角(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度出发,综合管理病虫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 结束语

在苗圃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一方面,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生态知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另一方面,必須加强对苗圃病虫害的有效预防,可以使用综合防治方法来管理苗圃病虫害,避免因大规模使用化学药品破坏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宋敏.苗圃常见病虫害防治[J].安徽林业,2002(5):28.

[2] 蒋军辉,邹长生.苗圃常见的几种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19(13): 158-159.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苗圃防治病虫害
林业苗圃设计与苗圃管理分析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苗圃的司机老爸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车顶苗圃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苗圃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