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改革

2021-12-19 10:08斯仁图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32期
关键词:课证融合计算机应用高职院校

斯仁图雅

摘要:该文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课证融合”课程改革入手,对“课证融合”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创新点进行了分析,指出“课证融合”必须要结合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多方进行,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证融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2-0229-02

1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证融合”概述

1.1 “课证融合”的重要性

1.1.1 加强人才培养效率

结合目前情况来看,“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该模式也是实施“双证制度”的关键。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改革,可以将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国家相关的职业标准高度结合,创建高职院校和国家职业标准的联动体系,避免出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和计算机应用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内容重复的情况,从而防止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出现内容重复导致重复学习、重复考试的情况的发生。由此可见,“课证融合”教育可以有效避免教育教学资源浪费的情况,加强人才培养的效率。

1.1.2 突出职业导向性

“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技能,让学校的教育与企业的需求高度结合,当学生投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能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做到学以致用。避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让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更加具有实用性。

1.2 “课证融合”现状

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在该专业的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计算机职业证书和学校毕业证书的配合。职业证书和毕业证书相结合时,毕业证书的选择有很多标准,学校要结合相关企业的具体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计算机职业证书类型作为学生的毕业资格证书。选择标准主要有证书的含金量、社会的认可度以及与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行业的匹配度等方面。很多没有意识到的“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对学生发展起到重要性,在选择毕业资格证书时没有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对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规划和安排不清晰也是“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专业的教材是以理论为主的,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专业知识点的更新迭代速度极快,导致很多计算机教材内容陈旧,与计算机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不符合,如何选择和合理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材也是“课证融合”改革过程面临的一大难题。

2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改革

2.1 以培养学生核心技能为目标

明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对该专业的具体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培养目标、做好职业规划是实现“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的前提。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规划教学目标之前,要深入当地的企业单位进行人才需求调查,根据当地行业市场发展的人才需求,结合技术领域的和职业岗位的需要确定培养目标。此外,职业证书的选择也是“课证融合”改革主要内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相关认证证书种类繁多,国家级的证书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高新技术认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资格考试等,相关认证有SQL Serve数据库、Oracle数据认证等相关证书。学校在确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职业认证证书时,要考虑企业的认同并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开设规划进行选择。

2.2 构建“课证融合”课程体系

构建“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该专业的学历教育相结合,以学校的学历教育为核心,以职业认证为辅,根据学校的综合实力、学生需求等方面实现课程整合,使课程结构和职业资格标准相契合,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实用性。

落实“课证融合”教育改革,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方向计划,构建较为完整的“课证融合”体系,学校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以确保“课证融合”改革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 “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的创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计算机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极快,高职院校相关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必须要与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相结合,让该专业学生的学习与时俱进。基于以上原因,高职院校必须组织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大赛,学校也应该多组织此类比赛,加强与其他院校的沟通交流。通过组织、参与技能大赛,可以解析赛事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在实现“课证融合”的基础上实现“课证岗赛融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

2.3.1 明确技能大赛考核重点,优化理论教学

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以太网交换技术、路由器技术以及网络安全技术是组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理论课程的主要部分。独立知识单元的理论学习是通过与之对应的实验项目进行的,不同单元模块之间的理论教学相互独立,缺乏整体化思维、知识点比较分散使得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没有系统性和集中性。通过教学改革,可以充分利用分层理念,将不同单元模块之间的知识点相互融合,让教学围绕网络安全项目、网络服务项目展开,通过技能大赛加强综合实训项目的训练,利用项目化的教学方法构建项目分组教学结构。

2.3.2 技能大赛促进“课证融合”教学改革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各级各部举办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大赛有着各自的特色,但也存在共性,技术技能大赛的设置具有时效性,可以为计算机教学课程的设置提供很好的参考方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大赛项目的设置体现了对应用人才的需求。参与大赛的部门众多,由政府部门主导,相关行业的众多企业参与,专家团队指导,根据计算机最新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在行业中的实际应用、岗位能力需求、企业发展动态为依据设置赛事内容,整个赛事过程充分体现计算机行业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从而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的融合,让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更加具有针对性。第二,计算机技术技能大赛体现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的理论知识扎实,实际动手能力不足,赛事内容的设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较高要求。着重考查学生将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参赛团队的协同合作能力、现场分析能力、诊断问题能力,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赛事为例,该项赛事对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中英文技术文档阅读理解、现场问题处理方面的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在参赛过程中,学生之间还需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学校积极组织和参与高职院校计算机技术应用大赛,有助于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内容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也具有目的性。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学校建立适应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

2.3.3 技能大赛实现产业融合

技能大赛不只是局限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层面,不同时间段的竞赛内容还跟行业的前沿技术与相关技术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相融合,大赛的难度也有鲜明的层次划分,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还对与之相关的其他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进行考察,从而区分出不同学生的能力。通过对前沿技术的具体应用指导学校实现“课证赛岗融合”,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大赛具有公平、公正、公开和示范性等特点。参加比赛可以增加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建立密切的联系。此外,通过竞赛,也可以让不同高职院校看到自身的差距,身临其境感受到其他院校的優势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从学生角度来看,通过参加竞赛,可以增加学生对其余的了解,明确学习重点和学习方向,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加强学生对自己专业全面了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提前规划职业方向,在参见工作之后能够适应岗位发展的需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参与计算机技术技能大赛,加强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方向,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桂兰.以技能大赛为切入点,创新教学内容,对接岗位需求——高职网络技术专业课证岗赛融合的改革与实践[J].电子测试,2019(10):116-118.

[2] 郑若鹢.“课证融合” 在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的实施探讨[J].科教文汇,2010(33):158-159.

[3] 肖俊华,吴江.基于能力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3,7(1):55-58.

【通联编辑:代影】

猜你喜欢
课证融合计算机应用高职院校
诠释CFC精髓的大数据时代医学案例
关于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有关问题研究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财经类高职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