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造纸与生物质领域学术期刊竞争力分析

2021-12-21 10:18杨苗秀陈丽卿董凤霞刘振华
中国造纸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制浆生物质学报

杨苗秀 杨 艳 陈丽卿 董凤霞 黄 举 刘振华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02)

2018年,中央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全面分析了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标和方向,其中,未来5年的建设目标之一为“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1]。近年来,制浆造纸行业,尤其是与高得率制浆、纸基功能材料、生物质材料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相关的研究备受关注,为造纸与生物质领域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与此同时,各学术期刊也面临着国内期刊竞争、高质量学术论文向国外出版机构倾斜、互联网数字化出版对传统纸媒的冲击等各项挑战。由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中国造纸杂志社编辑出版的3本学术期刊《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Paper and Biomaterials》多年来致力于服务我国造纸、生物质及相关行业,围绕行业前沿,顺应行业发展,对造纸和生物质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造纸和生物质领域国内外出版学术期刊发展现状,并以上述3本学术期刊为例,利用SWOT分析法,对比和分析了期刊的优、劣势及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供行业同仁参考。

1 造纸和生物质领域学术期刊发展现状

1.1 中文期刊概况

1.1.1 造纸和生物质领域的中文学术期刊概况

本文选取了13本造纸行业相关的中文学术期刊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发展趋势,调整期刊发展的应对策略。选取期刊的刊登内容与造纸和生物质行业当前研究前沿热点密切相关,如制浆造纸新工艺与新技术、生物质精炼、纳米纤维素材料、植物纤维三大组分有效分离与高效利用、废水处理等。本文主要从各期刊影响因子、刊期、年发文量、出版周期、数据库收录情况等方面来了解期刊现状,如表1所示。

表1 造纸和生物质领域的中文学术期刊概况Table 1 Overview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in the field of paper and biomaterials

1.1.2 《中国造纸》概况

《中国造纸》前身为创刊于1956年的《造纸技术通讯》,于1982年更名为《中国造纸》,是由中国造纸学会、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技术性月刊。《中国造纸》连续多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造纸工业”类的核心期刊,已被Scopus、EBSCO、CA、JST等国外著名的期刊索引收录,并入选第四期“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作为造纸领域的权威期刊,近年来,《中国造纸》年发文量逐年上升,预计2021年发文量达200篇。

1.1.3 《中国造纸学报》概况

《中国造纸学报》是由中国造纸学会于1986年主办、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承办的造纸专业学术性季刊;主要刊登造纸专业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研究论文、学术报告及综合性学术评述,连续多年入编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造纸工业”类的核心期刊(造纸行业目前仅《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2本入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被Scopus、CA、EBSCO、JST等国外著名的期刊索引收录,并入选第四期“中国科协精品科技工程项目”。

2017年,两刊的采编系统增加了英文版,突破了语言的局限性,为我国造纸行业的科研成果展示增加了途径。《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是业界人士认可度高、影响力大的刊物之一。同时,《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发行量。

1.2 英文期刊概况

1.2.1 造纸和生物质领域的英文学术期刊概况

Science Citation Index(以下简称“SCI”)收录期刊发文量及SCI收录论文影响因子已成为国内科研绩效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由于语言、稿源、编委团队等条件的限制,与国外,尤其是与知名出版商出版运营的期刊相比,中国大陆独立编辑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在国际范围内影响力普遍较低。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将研究成果转移至国外学术期刊发表,国内非SCI收录英文期刊的稿源大幅缩水。本文遴选16本来自Elsevier、Springer等知名出版商的纸与木材、生物质材料、高分子材料、绿色化学等制浆造纸相关领域的英文学术期刊和《Paper and Biomaterials》进行基本情况的对比与分析,以期形成对行业内学术期刊更直观的综合评较。英文期刊平均数据库收录数量远高于中文期刊,本文中暂不对英文期刊的数据库收录情况进行介绍。17本期刊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造纸和生物质领域的英文学术期刊概况Table 2 Overview of English academic journals in the field of paper and biomaterials

由表2可以看出,近年来制浆造纸及生物质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颇丰,丰富的稿源推进了许多国际期刊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国际期刊年刊文量均在500篇以上,且期刊影响因子逐年攀高,许多期刊已突破影响因子5.0的大关,成为行业内的TOP期刊。下文将对《Carbohydrate Polymers》等6本国外期刊进行详细介绍。

1.2.1.1 《Carbohydrate Polymers》

《Carbohydrate Polymers》为应用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领域的TOP期刊,由Elsevier出版管理,期刊吸收了大量来自于植物、林业、木材、制浆造纸、生物质材料、绿色化学品等方向的研究论文,稿源充足,稿件研究方向丰富,论文质量较高。制浆造纸所用原料中的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材料是最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因此有大量造纸行业内研究人员投稿。期刊创刊于1981年,2021年期刊影响因子达9.381,是近年来影响因子增长最快的制浆造纸领域期刊之一,自引率为10.90%。期刊编委中中国大陆学者占比5/62,年发文量为1441篇,其中中国大陆学者论文占比约34.9%;其中第271卷的41篇论文中(如表3所示),第一作者为中国大陆学者的论文达16篇,其中第一通信单位为轻工业院校的论文占比超50%,表明《Carbohydrate Polymers》为制浆造纸领域专业对口、水平较高的国际期刊之一。

表3 中国大陆学者发表在《Carbohydrate Polymers》期刊(第271卷)的论文情况Table 3 Papers published on Carbohyd rat e Pol ymers(Volume 271)by Chinese mainland scholars

1.2.1.2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为农林科学领域的TOP期刊,由Elsevier出版管理。期刊创立于1992年,2021年期刊影响因子达5.645,自引率为11.40%。林学和生物化学专家孙润仓教授为期刊主编之一,为期刊在中国大陆拓宽了征稿范围和知名度;编委中中国大陆学者占比6/86。

1.2.1.3 《Cellulose》

《Cellulose》为纸与木材、纺织、高分子科学领域的TOP期刊,由Springer出版管理,研究范围包括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如纸浆、纸张、纺织品和制成品及天然纤维等。期刊创立于1994年,2021年期刊影响因子达5.044,自引率为18.00%。除传统出版外,期刊另设立主题专刊,已出版1期题为“纳米纤维素——制备、产品和应用”的专刊,共刊出25篇论文。

1.2.1.4 《Polymers》

《Polymes》为高分子科学领域的国际期刊,是由MDPI出版管理的OA期刊,论文编辑费用为1400 CHF/篇,2021年期刊影响因子为4.329,自引率为16.50%。期刊审稿及发表迅速,审稿时间通常为1个月内,稿件接收到网络出版时长约2~3天,正式出版时长为2周以内。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其具有快速、OA等显而易见的优势,审理、编辑及出版周期远小于其他学术期刊,发文量巨大,且可以使论文更广泛地传播和共享,因而引用率较高;虽然出版商MDPI的学术水平和运营模式被许多国际学者和出版商质疑,旗下多本期刊进入了中科院期刊预警名单[3],但近年来《Polymers》影响因子仍平稳保持在3.5左右。

1.2.1.5 《BioResources》

《BioResources》为纸与木材领域的国际期刊,是由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编辑出版的OA期刊,文章处理费为1452$/篇。创立于2006年,影响因子较低,2021年期刊影响因子为1.614,自引率为15.60%,期刊被国内中文期刊引用较多,在英文期刊中引用较少。期刊现任副主编为华南理工大学武书彬教授,编委中包括华南理工大学王小慧教授、付时雨教授和武汉理工大学朱圣东教授等制浆造纸和生物质领域内知各专家学者。

1.2.1.6 《Journal of Bioresources and Bioproducts》

《Journal of Bioresources and Bioproducts》(简称JBB)为生物质与木材领域的国际期刊,是由南京林业大学、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和中国化学会纤维素与可再生材料分会编辑的OA期刊,由Elsevier出版运营,因此期刊官网较多。期刊创立于2019年,暂未被SCI收录,2021年期刊CiteScore为1.8。期刊现任主编为肖惠宁院士和蒋剑春院士,荣誉主编为倪永浩院士,编委中中国大陆学者占比较高,为9/37。稿件处理周期与国内各学术期刊较为类似。

1.2.2 《Paper and Biomaterials》

《Paper and Biomaterials》是由中国造纸学会和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主办的造纸和生物质领域的英文学术季刊,研究方向聚焦在生物质原料、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化学品、生物质天然活性成分、制浆造纸、生物质新材料等。《Paper and Biomaterials》由《国际造纸》改版发展而来,于2016年起刊登原创研究论文或综述评论等,目前已被CAS、Scopus、EBSCO等数据库收录。期刊由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中国造纸杂志社独立编辑运营,运营模式与中文期刊相似,出版采用传统纸质印刷与开放获取出版结合的方式;投稿系统采用科睿唯安的ScholarOne系统。期刊采用国际通行的主编负责制,另设有编委会主任及4名副主编;编委中超过50%为中国大陆学者。

2 《中国造纸》等3刊的竞争力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挑战等列举出来并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的科学、全面、系统、准确的分析方法。S(Strengths)是优势、W(Weaknesses)是劣势、O(Opportunities)是机遇、T(Threats)是威胁/挑战[4]。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Paper and Biomateri⁃als》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制定期刊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及对策等。

2.1 优势

2.1.1 期刊质量优势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相关数据[2],近年来,《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一直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约30%,《中国造纸》基金论文占比约65%,《中国造纸学报》基金论文占比约70%。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与工程》和《化工进展》3本EI收录期刊相比,《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影响因子有一定差距。然而《中国造纸学报》《中国造纸》在TS3/TS9轻工业(除纺织、食品)类别的期刊中分别排名第5、第6;造纸和生物质领域内,《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在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等多方面均名列第1、第2,属于行业内TOP期刊[2];且2本期刊连续多年来被北大核心等数据库收录;期刊质量的稳步提升便于吸引更多的优秀稿源,也可进一步提高期刊及其录用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

《Paper and Biomaterials》期刊定位精准、集中但又广泛;研究领域清晰、涵盖面广。投稿时不会造成因研究领域模糊而被拒稿的情况。此外,与其他研究领域相似的期刊相比(如《Bioresources》、JBB等),《Paper and Biomaterials》保留了传统“制浆造纸”研究领域,成为了期刊在同类期刊中的一项优势。与此同时,编辑部在期刊文章专业性把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据笔者了解,大型出版社在稿件处理流程中,对文章专业性的把控完全依赖编委和外部审稿人,内部编辑少能起到进一步“察错、纠错”的作用;而《Paper and Biomaterials》的编辑在校稿过程中,其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文章的质量,此为《Pa⁃per and Biomaterials》的另一项优势。

2.1.2 行业和学科优势

造纸和生物质领域在国内大专院校招生专业为“轻化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及“生物质化学与材料工程”,与材料、化工等领域相比研究人员较少;据中国造纸协会调查资料,2019年全国纸和纸板生产企业约2700家,行业规模相对较小[5];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学术资源和优秀论文向头部期刊倾斜。《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Paper and Biomaterials》作为造纸及与之相关生物质领域学术期刊的佼佼者,对于获取高质量论文存在一定优势。同时,作为国内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一些高校也对《Paper and Biomaterials》给予了一定的支持,鼓励教师和学生在本刊投稿;在学术成果奖励的规则中将本刊等同于SCI收录期刊或EI收录期刊,使《Paper and Biomaterials》具备其他期刊无法比拟的优势。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大会上,造纸行业4项成果获奖[6],侧面证明了国家对传统造纸行业仍有一定政策扶持,以及造纸行业未来发展仍有新的探索方向。同时,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发布和实施,生物质资源尤其是生物质能源将越来越受到关注;“限塑令”的颁布也给造纸和生物质行业带来了新的研究目标即“以纸代塑”[7]。对于如何充分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方面,国内研究仍处在萌芽阶段,因此未来对于造纸和生物质领域的研究依旧会层出不穷,对期刊发展也会大有助益。

2.1.3 团队优势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中国造纸杂志社学术期刊团队共有编辑6名,其中中高级技术职称5人,硕士及以上学位5人,在保证学术论文水平方面,编辑部人才优势十分明显。《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编委均为来自16所高等院校、10所科研院所和5家国内知名企业的博士、教授、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Pa⁃per and Biomaterials》编委为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德国、日本、法国、韩国、孟加拉国、土耳其、伊朗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学者;除编委外,3本期刊库中约有500名审稿人,共同完成为期刊发表的论文进行同行评议、优秀论文评选等工作,保证了期刊论文的学术水平和质量。

2.2 劣势

2.2.1 传统行业局限

2014—2019年,造纸领域国际期刊的本地被引用次数急剧下降,说明大量发表在领域内的论文没有更多地引用本期刊内的论文;同时,在Web of Sci⁃ence中被引用次数也逐年降低,意味着已发表文章的参考价值越来越小[8]。与植物、材料等领域相比,造纸领域的学术期刊数量较少,影响因子均较低。传统造纸行业研究关注逐渐减少,行业的局限性也使创立较早、已经具有品牌特色的《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2.2 出版时长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与工程》和《化工进展》3本EI收录期刊均为月刊,出版周期约300天左右,载文量约320篇/年;《中国造纸》同为月刊,出版周期约180天,占据一定优势,但载文量却比EI收录期刊低约45%;由于《中国造纸学报》是季刊,其出版周期较长,年载文量也较少。此外,与国际期刊常用的在线出版相比,以传统出版为主的《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出版周期较长,时效性较差,使期刊对优秀稿件的吸引力减弱,影响研究人员的投稿热情。《Paper and Biomaterials》出版周期为3个月,与其他OA期刊相比周期过长,但《Paper and Bioma⁃terials》期刊为季刊、出版时间固定且纸质期刊和网络上线几乎同步,缩短期刊出版周期几乎不可行;因此在出版周期方面,具有一定的不灵活性(相比于一些随时上线的OA期刊)。

表4为17本英文期刊的审稿及网络出版周期。如表4所示,与《Paper and Biomaterials》相比,大多数国外期刊的出版周期和网络检索时间较短,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期刊的竞争力。

表4 期刊审稿及网络出版周期Table 4 Review and published online period of journals

2.2.3 期刊质量

虽然《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Paper and Biomaterials》均为我国造纸及与之相关的生物质领域声望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学术期刊,近年来期刊录用的文章质量也在稳定进步,但整体仍然距离全国范围内其他领域的头部期刊有一定距离,仍有待提高。

2.3 机遇

2.3.1 行业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近年来,生物质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发展迅速。以生物质资源为原料,加工获得非传统生物质材料、生物质化学品、生物质能源产品,成为生物质利用领域前沿发展方向,催生许多新兴产业[9],国家政策和资金也加大了向生物质产业的扶持力度。生物质行业繁荣发展的前景为承载科技信息的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良好的外部需求环境。

2.3.2 互联网运营与数字化出版

数字化流程管理已成为传统出版的重要支撑,数字化出版也成为出版业未来竞争的制高点[10]。对传统出版业而言,这是内容创新的机遇,也是产业发展的空间。《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于2018年第1期启动了学术论文网络优先出版,利用中国知网平台优先出版印刷版期刊的内容以解决出版时滞问题,从而提高期刊和学术论文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为适应期刊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的需要,促进编辑工作现代化,缩短稿件处理周期,《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Paper and Biomaterials》均采用线上期刊采编系统,可实现在线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编辑处理来稿的网络化,方便了编辑与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的沟通。

2.3.3 国家政策支持

2020年,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11],表示不得过分依赖国际数据和期刊,防止国际期刊论文至上[11]。在国家多项政策出台的时机下,国内出版的学术期刊也迎来了新的收稿高峰。越来越多的学者选择将自己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产业化落地后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上,也带动了期刊的发展。2020年,《中国造纸》基金论文比约65%,《中国造纸学报》基金论文比约70%,在领域内处于较高的水平。

2.3.4 国际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海外人才的引进,我国学术界和出版界对学术期刊符合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期刊在刊登我国学者论文的同时还需要能吸纳海外学者的学术成果,这对于国内期刊扩展自身学术影响力是一个良好的机会。目前,《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已被CA化学文摘(美),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EB⁃SCO(美)和Scopus等多个国外数据库收录;同时,《中国造纸》《Paper and Biomaterials》积极与Tappi Journal、APPITA等期刊互换刊登各期目次页和中英文摘要;3本期刊均在海外有一定的发行量和学术影响力。

2.4 挑战

2.4.1 国内期刊竞争激烈

造纸和生物质领域与化学化工、材料、高分子等多个学科互有交叉,形成了稿源上的竞争关系,而以上领域往往易于产出高水平论文,学术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较强,这为本领域内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阻碍。

2.4.2 国外出版商竞争力巨大

通过对上述中、英文期刊的综合分析,制浆造纸及相关领域的中国大陆学者,尤其是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员、教授及研究生在国际期刊上发文量巨大,占比20%以上,甚至可以达到近50%。而由于国际期刊发文量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国内英文期刊,而由于中文期刊的生存环境,导致国内期刊稿源短缺,期刊质量无法大幅提高。国内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外流于国外SCI收录期刊发表,导致中国学术期刊发展滞后,对期刊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干扰。

与《BioResources》等大学出版的期刊相比,国际出版公司如Elsevier占据了主要出版市场,科技期刊出版呈现日趋集中态势。国外科技期刊的垄断性、掠夺性发展也让国内外科技期刊的差距逐步扩大[12]。由国际知名出版商出版的期刊发展较好,影响因子上升迅速,且稿源稳定丰富,其中Elsevier出版了多本在制浆造纸及相关领域的TOP期刊,可见除期刊本身外,Elsevier作为出版方也被广大行业内研究人员所认可。对Elsevier出版的期刊进行分析可以看出,Elsevier将期刊面向方向、主编、影响因子、录用率、审稿和出版周期等参数详细地列在首页,方便读者阅读和作者投稿;通过功能栏可以详细地找到编委名单、期刊收录及检索数据库等信息。Elsevier对各学术期刊细节更加注重,也成为了旗下期刊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

越来越多的期刊将审稿及出版周期等相关数据列出在首页上,侧面证明了近年来学者们对论文投稿期刊不仅有影响因子要求,还对录用时间有所要求。大多数英文期刊接收论文的时间与网络出版时间差距在5天内,使论文被录用后即可以在网络上检索和被引用,提高了论文的曝光度和被引率,进一步提高期刊影响因子。同时,这也促进了期刊提高自己的审稿和出版效率,期刊顺应现在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工程技术应用的趋势,扩大收稿范围,使稿源更丰富,也因此促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提高期刊水平。

此外,通过对比近几年各学术期刊出版方式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期刊转向OA出版或混合出版(即传统出版与OA出版并行)。目前,多数英文期刊每期(卷)约有3%~10%的OA出版论文。随着学术传播越来越依赖互联网,OA对于科学交流与出版、研究利用程度、科学信息保存,科学研究效率等方面的促进将越来越重要。因此,OA也将成为国际学术期刊的必行之势。

经分析17本英文期刊的影响力提升手段、稿源扩大及推广宣传方式可以发现,许多国外期刊选择举办主题专刊或虚拟专刊,通过专家办刊和组稿,结合行业内热点话题或地区优势,编辑出版高质量论文和期刊。此外,由于国外学术期刊大多借助知名出版商进行出版和管理,因此期刊间的关联和交流更加频繁和方便,且大多数出版社已实现平台内一键转投论文功能,这可以很好地引流其他影响力稍弱的期刊,实现期刊矩阵,共同扩大期刊乃至出版商影响力。如图1所示,在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首页底部即为对另一本相似研究方向的新期刊的关联。

图1 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首页Fig.1 Homepage of Car boh ydr at e Polyme rs

综上所述,国外学术期刊借助平台化的管理和出版,通过数据库收录、加快审稿及出版效率、增大OA比例、扩大收稿范围、编辑出版主题专刊及虚拟专刊和期刊间相互关联等途径,促进期刊和论文的影响力提升,促进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对国内出版的中英文期刊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2.4.3 数字化出版的风险

数字化出版对传统纸媒影响较大,使发行费用骤缩,甚至无法覆盖出版的成本;而我国数字化出版本身还不成熟,对于网络首发的论文知识产权保护较差,极易出现数据泄露甚至论文盗发情况,且相关法律法规少,作者和期刊的利益难以保障。数字化出版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然而如何平衡数字化出版的风险和自身的权益将成为未来学术期刊出版社的一大挑战。

3 造纸和生物质领域学术期刊应对挑战的策略

3.1 打破传统造纸行业与新兴生物质行业间壁垒

传统造纸行业利用的原材料多为生物质材料,因此生物质行业的兴起会很大程度促进传统造纸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同时,现在多数对生物质材料的研究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并未像传统造纸行业一样,进入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阶段。然而双方研究方向虽极为相近,行业融合仍较为匮乏。作为造纸和生物质领域的学术期刊,应在引领制浆造纸新技术发展的同时,促进双方行业交流,力求使造纸行业研究出现新的突破,使生物质产业加快落地,推动行业和期刊共同发展。

3.2 提高审稿效率,加强数字化出版

《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Paper and Bioma⁃terials》期刊出版流程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能够缩短时长、提高效率的环节主要集中审稿及初步编辑阶段。如在论文处理中均采用线上采编系统;审稿阶段如审稿人迟迟未返回审稿意见,编辑应及时联系审稿专家,确保审稿速度;在编辑过程中,对于初步录用和编辑的文章,采用专业、统一的沟通模板,通过邮件及多种社交媒体与作者沟通;在与作者确认论文基本无误后,将论文通过知网优先出版,以上措施均可有效提高文章处理和出版效率及论文传播影响力。

图2 期刊出版流程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journal publishing process

3.3 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综合类期刊影响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行业学术期刊必须调整思路,细化和明确期刊定位,立足造纸和生物质行业,突出行业特色,才能加强自身竞争力。作为行业内TOP期刊,《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Paper and Biomaterials》期刊编委均采用聘任制,促使编委对期刊内容和出版工作负责;同时策划专家办刊的主题期刊,以目前研究热点为话题,通过专家约稿形式,吸引高水平论文的同时提升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此外,3本期刊还策划了“优秀论文”“优秀封面”等活动,用来树立品牌效应,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3.4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国外出版集团如Elsevier为国内学术论文编辑部带来了强烈的竞争意识,其成熟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对转变中的国内科技期刊是强大的挑战,也是一次促进“提档升级”的机遇[13]。国内期刊要想与国际学术期刊竞争高水平作者和高质量论文,首先需要加强与国际出版商的合作交流,学习其先进的出版和管理经验,提升期刊整体水平;其次,应打破语言限制,积极拓展海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采编系统添加英文版,《中国造纸》《Paper and Biomaterials》与国外《Tappi Journal》等期刊互换刊登各期目次页等,使期刊在海外有了一定的发行量和检索率;此外,积极申请国内、外数据库收录,也可以提高期刊的曝光率和影响力。

4 结语

在学术期刊激烈的竞争背景下,国内学术期刊的发展严重受限,尤其是受众群体较小的造纸和生物质领域的学术期刊,因此,对期刊进行对比和分析,对寻找期刊运营弱点、改进期刊出版存在问题、把握国际化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国内外出版的领域内期刊发展现状,以《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Paper and Biomateri⁃als》为例,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其包括期刊质量位居行业内榜首、行业和学科发展势头强劲、团队专业等优势,以及传统造纸行业局限、出版时间过长和期刊质量仍旧不足等劣势;分析了目前面对的如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互联网趋势、国家对科研评价体系的相关政策支持和国际化等机遇,以及国内外期刊竞争激烈、数字化出版风险大等挑战。

针对期刊上述的优、劣势和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对领域内学术期刊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策略,如打破传统造纸行业与新兴生物质行业间壁垒,提高审稿效率,加强数字化出版,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从而促进期刊出版社进一步制定期刊发展策略,使期刊可以为轻化工行业创造创新成果、提升科学文化素质、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制浆生物质学报
凯登制浆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生物质挥发分燃烧NO生成规律研究
《生物质化学工程》第九届编委会名单
《造纸与生物质材料》(英文)2020年第3期摘要
致敬学报40年
运达废纸制浆技术与装备
生物质碳基固体酸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技术概述
我国制浆造纸AOX的来源分析及其减量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