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后患者首次起床体位性低血压、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12-22 03:07赵立春张培楠冯腾尘杜鑫冲梁艳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34期
关键词:融合术植骨椎间

赵立春,张培楠,冯腾尘,杜鑫冲,张 鑫,武 亮,梁艳艳

(1.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 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21)

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是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等腰椎间病变的主要手术治疗手段,其通过改变腰椎的生理曲度和腰椎间的高度,从而效缓解患者腰部疼痛症状[1]。该术创伤性大、围术期失血量多、暴露面积大, 且术后需行石膏背心固定3个月及卧床2~3个月,极易引起起床体位性低血压、压疮、便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4]。上述并发症加之患者术后疼痛、卧床,患者易出现焦虑、情绪低落等,影响术后机体恢复。

因此,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后患者需要全面、系统、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方式,从而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及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本研究观察了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用于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后患者的价值,旨在为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后护理提供新的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后患者,基础病为腰椎间病变;年龄≥60岁;首次进行腰部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配合护理干预。

1.2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严重腰椎间疾病者;1年内有腰部手术史者;合并心、肝、肾等危重病者;精神病患者;依从性差,不能够完全配合本研究者。

1.3一般资料 将2019年9月—2021年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120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60~71(64.2±3.4)岁。观察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60~73(65.1±4.5)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032)。

1.4护理方法

1.4.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取俯卧位,腰部制动24 h。避免不良刺激,嘱患者避免情绪较大波动,并做好家属和患者的术后多项解释工作。除护理人员外,嘱患者家属及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避免阻塞、弯曲、套叠,1周后予以拔除。给予心电监护,术后每15 min测量1次血压,恢复至正常后每1 h 测量1次;监测心率、脉搏、指脉氧。术后每1 h测量1次体温,恢复正常后改为3次/d。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用药情况,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刺激之品。提供安静舒适的术后恢复环境,做好日常通风,保证患者充足睡眠和休息。

1.4.2观察组 给予综合护理干预。①体位干预:佩戴腰围使腰部体位固定,24 h之后可以脊柱为中轴线进行一侧翻身,并且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的形成;可以离床后,避免突然起床,缓慢起身,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出现。②颈椎和四肢锻炼:术后24 h后,按照上下左右四个方位活动颈椎,促进颈动静脉血流通畅;可进行抬和伸展四肢训练,及通过握力、下肢上抬力进行四肢力量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下肢可间断佩戴弹力加压袜,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③心理干预: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采用简单的语言与患者交流、沟通,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增加治疗的信心;给予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④头部护理:术后应用高度为20 cm的枕头,并且护士每日进行20 min头部按摩,促进头部血液循环通畅。⑤饮食护理:根据患者高矮胖瘦和营养状况制定个人饮食计划,可少食多餐,禁止饮用酒精、碳酸饮料、咖啡,多饮水。术后前期患者肠胃蠕动减慢,多食白菜、芹菜、稀粥等粗纤维、清淡、易消化食物,防止出现便秘;后期可多食肉、蛋、奶等含钙较高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⑥腹部护理:术后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讲解腰部训练的重要性,每日由护理人员进行腹部按摩,15 min/次/d,并要求患者自行进行提肛、收缩尾骨等功能性训练,防止便秘的发生。⑦积极应用中医特色疗法,如刮痧、针刺、艾灸等疗法,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治疗信心。

1.5观察指标

1.5.1血压 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2周应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型号:YE690F)测量2组患者晨起3 min内卧位和立位血压,计算卧立位收缩压、舒张压差。

1.5.2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 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2周进行评估,SAS量表包括20项内容,按照1分为没有或偶尔、2分为有时、3分为经常、4分为总是如此的标准进行评价,并计算其总分,总分低于50分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焦虑、61~70分为中度焦虑、大于70分为重度焦虑;SDS量表包括20项内容,按照1分为很少、2分为小部分时间、3分为相当多时间、4分为绝大部分时间的标准进行评价,并计算其粗分(20项总得分)、标准分(粗分×1.25),标准分低于53分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大于72分为重度抑郁。

1.5.3生活质量评分 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2周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2组患者生活质量,共包含心理健康、认知功能、生理功能、社会职能4大项11大类问题,答案中6个等级按照1~6分给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5.4患者满意度 于术后2周应用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收集患者满意度信息,包括护理措施、态度、过程、效果4方面,其中1分为差、2分为良、3分为优秀,3~6分为不满意、7~9分为满意、10~12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率=(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5安全性 记录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2组患者首次晨起卧立位收缩差、舒张压差比较 2组患者术前1d卧立位收缩差、舒张压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后2周卧立位收缩差、舒张压差均高于术前1d(P均<0.05),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后患者干预前后首次晨起卧立位收缩压差、舒张压差比较

2.22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2组患者术前1d 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后2周 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d(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后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分)

2.32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2组患者术前1 d心理健康、认知功能、生理功能、社会职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后2周上述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1 d(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后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4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例(%)

2.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2周内,观察组发生压疮2例(3.3%)、便秘5例(8.3%),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发生压疮12例(20.0%)、便秘17例(28.3%),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10.0%)。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

3 讨 论

体位性低血压是体位由卧位转为立位3 min内收缩压持续下降至少20 mmHg、或舒张压持续下降至少10 mmHg的一种血压调节异常表现。体位性低血压尤以老年人常见,大于65岁老年人发病率为20%,大于75岁为35%,是老年人晕厥和昏倒的重要危险因素[5]。该病病因分为非神经源性和神经源性,其中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后长期卧床导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属于非神经源性中内稳态调节功能减弱类[6]。由于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动脉代偿机制出现障碍,血管功能、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从而出现由卧位转为立位时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的表现[7]。此外,老年患者多伴有冠状动脉硬化,导致血压波动时压力感受器改变不明显,小动脉收缩障碍,同样导致血压下降的表现[8]。患者长期受基础病疼痛症状、畏惧手术、术后长期卧床等因素困扰,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可导致血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血压升高,且焦虑、抑郁本身可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多种原因导致血压不稳定[9]。另外患者长期卧床可导致机体功能下降,对消化、呼吸、皮肤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其中术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较为常见[10]。因此,术后除应用药物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焦虑、抑郁等外,如何通过护理干预降低上述病症发生率成为研究热点。

综合护理是指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程序系统化的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方式,其将一系列基础护理程序(护士的职责与评价、护理的常规标准计划、患者术后日常教育计划和针对性教育计划、出院计划、表格的书写、护理质量的控制)结合起来,对术后患者恢复进行干预[11-12],其中术后体位选择以及四肢肌肉锻炼可有效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陆名婷等[13]对334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发现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知晓率,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相关症状发生率。另外综合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可通过专业讲解和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从而改善患者神经调节功能,促进术后患者康复[14-15];拍背、翻身、腹部按摩、穿戴弹力袜等多种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压疮、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16]。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融合了责任制护理及小组护理的特点,环环相扣、整体协调,一方面患者可获取全方位、连续的精心护理,增加医患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可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责任感,工作由被动改为主动,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最终患者和护理人员通过不断合作,促进术后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综合护理干预后卧立位收缩压差、舒张压差和SAS评分、SD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患者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综合护理干预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后患者,不仅可降低卧立位血压差,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证实综合护理干预有较高应用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融合术植骨椎间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20例分析
5.人的脚,晚上较早上要大些。身高也有早晚的区别吗?若有,则又相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