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界膜剥除术治疗近视性牵引性黄斑病变的研究进展

2021-12-23 18:47祁卿儒
健康之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进展

祁卿儒

摘要:在视网膜神经体系中,内界膜处于上皮组织最内层,如果发生近视性视网膜病变,必然会产生向前牵引力,进而导致近视性牵引性黄斑病变,简称为MTM。MTM主要采取玻璃体切除手术,即处理好内界膜,并实施剥除以及翻转,进而提升视网膜复位效果,提高黄板孔闭合功能,进一步提升视力。本文主要分析MTM病症采取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的相关方式。

关键词:近视性牵引性黄斑病变;内界膜剥除术;进展

在视网膜中,内界膜在最内层位置,一般为2 ?m左右厚度。由于玻璃体、内界膜在视网膜作用中可产生牵引力,进而导致近视性牵引性黄斑病变。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椭圆体带是否缺损,关系着视力功能[1]。尤其是在术后早期,能够直接检测椭圆体带、视网膜外层的破损范围,呈明显缩小,进而促进视力恢复,有效修复视网膜。

1近视性牵引性黄斑病变机理分析

首先,内层牵引力。视网膜内层所产生的牵引力,主要是因为PVC以及PVD的残留,PVD包含视网膜、玻璃体皮质相互分离,主要在后极部与基底部中间。根据解剖学原理,由于玻璃体膜、视网膜内层、内界膜三者之间的细胞存在紧密粘连性,而视网膜、玻璃体主要在内界膜最薄弱部位粘附[2~3]。

其次,外层牵引力。主要是针对高度近视者而言,由于后巩膜葡萄肿产生外层牵引力,且大部分高度近视者的眼轴持续增长,而视网膜却逐渐扩张,使得后巩膜被不断拉伸变薄[4]。同时,后巩膜葡萄肿也是外层拉伸、抬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自身原因。对于MTM的产生,视网膜自身因素十分关键。处于正常状况下,视网膜小动脉、内界膜能够有效维系视网膜的形态结构。而高度近视者,由于视网膜硬化,使得小动脉弹性明显降低,进而沿着动脉产生一定的内向牵引力,通过内界膜剥除手术,进而暴露了潜在牵引力,主要是因视网膜疾病相关。同时,对于高度近视者,由于视乳头出现萎缩弧,或因RPE出现增殖,进而产生萎缩性病变[5~6]。

2近视性牵引性黄斑病变的处理方法分析

(1)手术治疗。对于MTM的治疗,采取手术治疗的效果最佳,一般需掌握手术时机。针对无主观性临床症状、静止性MTM病例,提倡密切观察随访。如果患者中心视力出现显著性降低,根据OCT图像检测,黄斑部出现明显紊乱的解剖结构,或伴随视网膜脱离,或黄斑裂孔,必须及时开展手术治疗[7]。

(2)内界膜剥除手术。该手术方式,最早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在20世纪90年代初,相关专家和学者研究显示,通过扁平部闭合手术方式,对玻璃体进行切割,有效消除体后皮质,对眼内进行气体填充,并经过充分休息后,裂孔闭合率可达到75%,视力功能可恢复67%[8]。因此,该手术方式被广泛运用于MTM手术治疗。

(3)玻璃体切除手术和内界膜剥除联合手术。根据相关研究,PPV切除手术与内界膜剥除术运用最为广泛,大部分患者在完成手术后,能够有效恢复视力。剥除内界膜,主要是彻底清除一些弹性降低的内界膜,并消除PVC残留以及前膜结构。对于视网膜前组织,能够完全消除黄斑部牵引力,对再次增殖骨架结构可達到良好的细胞破坏作用,进而最大化减小前膜复发率。使用该手术治疗,一般在黄斑裂孔形成前进行手术。

(4)内界膜剥除失败后的巩膜加固术。如果MTM病情发展至黄斑裂孔,或出现视网膜脱离,伴随视网膜大面积萎缩以及巩膜高度扩张,即使及时清楚视网膜表面牵引作用力,也很难实现视网膜复位,且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存在较高的复发率。此时选择内界膜剥除手术效果不太理想,可采取后巩膜加固手术,能够有效环节葡萄肿牵引力,有效缩短复位路程[9]。

3结束语

随着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内界膜剥除手术联合其他手术,如玻璃体切除术、后巩膜加固术的运用十分广泛,在临床治疗中,还需进一步加大研究,按照MTM的病理发展以及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最佳手术方式,进而促进患者病情的有效恢复。

参考文献

[1]李梦迪,金学民.内界膜剥除术治疗近视性牵引性黄斑病变的研究进展[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20,42(1):74-77

[2]王克岩,徐格致,姜春晖,等.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的玻璃体手术治疗[J].眼视光学杂志,2007,9(5):342-344,349

[3]欧阳平波.近视性牵引性黄斑病变手术疗效及时机初探[D].长沙:中南大学,2008

[4]李石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及手术治疗[D].广州:中山大学,2006.

[5]夏惠娟,王卫峻,吴颖,等.不同类型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疗效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6,32(5):481-485

[6]訾迎新,金明.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的最新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9,39(12):1197-1200.

[7]张沧霞.超大范围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孔的效果[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8,40(2):134-137

[8]谢瞻,刘庆淮,计江东.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严重PDR伴黄斑皱褶移位[J].国际眼科杂志,2020,20(4):668-672

[9]Schaal S,Reddy S V,KaPlan H J.Current medical and surgical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cystoid macular edema in uveitis[J].ExPert Review of OPhthalmology,2015,10(1):49-58.

猜你喜欢
进展
“玲龙一号”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IgG4相关肺疾病的诊断进展
复合肥冬储进展缓慢
仿生学应用进展与展望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单独两孩政策进展平稳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