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1-12-23 18:47斯锦阳
健康之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麻醉效果全身麻醉不良反应

斯锦阳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2~10月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将36例采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归为观察组,另36例采用传统全身麻醉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对比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镇痛时间、镇痛良好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临床常应用于下肢手术的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和上肢手术的臂丛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良好,镇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少。

关键词: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全身麻醉;麻醉效果;不良反应

麻醉学是一门独立学科,麻醉的作用在于减轻或消除患者术中、术后的疼痛不适感,为手术的顺利和术后康复提供条件。全身麻醉是最传统的麻醉方式,但对于损伤小、手术部位特殊、手术操作范围小、处理时间短等手术采用全麻,术后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1]。因此,临床需寻找麻醉范围及时间都有较好控制的新型麻醉方式,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为其中一种。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2~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2~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将36例采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归为观察组,另36例采用传统全身麻醉的患者归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34.49±4.52)岁;体质量46~76 kg,平均体质量(61.53±1.34) kg;股神经阻滞13例,臂丛神经阻滞23例。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34.24±4.52)岁;体质量46~76 kg,平均体质量(61.08±1.34) kg;股神經阻滞13例,臂丛神经阻滞23例。两组患者体质量、年龄、性别、麻醉部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1)建立起静脉通道,推注5 mg的安定。(2)监测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重要指标。(3)麻醉师穿刺处理,负极“-”端和穿刺针的导线相连,正极神经刺激器“+”端和患者相连,启动神经刺激器,以不同神经阻滞解剖部位为前提实施穿刺,初始电流固定为1.5 mA,频率设置为1~2 Hz。(4)穿刺针慢慢向阻滞神经靠近后,再对其方向、深度进行灵活调整,当肌群有明显收缩时将电流调整到0.3 mA,操作者观察并判断标准肌群出现颤动时,注射器回抽无血,注射事前准备好的局部麻醉药物5 ml,肌群颤动消失,则为神经定位准确,之后再将剩下麻醉药物微量泵泵入,维持术中麻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镇痛时间、麻醉镇痛良好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穿刺部位感染、毒性反应、神经损伤。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的镇痛时间、麻醉镇痛良好率比较

观察组镇痛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麻醉镇痛良好率分别为100%和88.8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麻醉穿刺部位感染;对照组出现1例穿刺部位感染,2例毒性反应,1例神经损伤。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8%和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与传统全麻相比,定位更加准确,有客观衡定指标,操作比较简单,不同级别麻醉师均可操作,并且具有麻醉起效快、影响范围小等特点,特别适合简单快捷、手术面小的小型手术。由于术后对机体各器脏及循环系统影响小,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因此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适用人群更加广,如老年患者、患儿、合并其他特殊病症的患者、妊娠期妇女等。近年来,随着神经刺激器定位引导下的定位技术、超声波神经定位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不断普及,应用也更加成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镇痛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麻醉镇痛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定位准确,麻醉效果好,对患体身体影响小,镇痛效果好,且麻醉操作简单,术后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性高、效率好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马兴顺,赵大鹏.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8):164.

猜你喜欢
麻醉效果全身麻醉不良反应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康复新喷剂对支气管插管术后咽喉并发症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烧伤休克期的麻醉作用探讨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的耐受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