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危险因素探讨

2021-12-23 18:47李新虎
健康之家 2021年9期

李新虎

摘要:目的:探析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乐市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200例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0例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记为对照组,另外100例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记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并用線性回归分析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年龄、合并高血压及收缩压、血尿素氮、血尿酸、血肌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肾小球硬化率、肾小管间质病变率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血尿素氮、血尿酸、血肌酐、肾小球硬化是影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相关因素;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血肌酐、肾小管间质病变是影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控制收缩压、血肌酐与肾小管间质病变有利于改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平及预后。

关键词:膜性肾病;病理特点;肾小球滤过率

膜性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中约有80%的患者被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1],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又有30%~40%在发病5~10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本研究通过对膜性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新乐市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200例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年龄低于16岁;免疫荧光组织检查无肾小球;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发的继发性膜性肾病。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情况;存在精神障碍或者交流障碍情况;对本研究明确表示拒绝。

1.2 研究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BMI等)和病理资料(病理分期Ⅰ~Ⅳ期、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病变和小血管病变)。以MDRD简化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90 ml/(min·1.73m2)为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90 ml/(min·1.73m2)为研究组。

1.3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导入SPSS25.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

研究组年龄、合并高血压及收缩压、血尿素氮、血尿酸、血肌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性别、BMI及舒张压、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尿总蛋白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病理资料对比

研究组肾小球硬化率、肾小管间质病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理分期、小血管病变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血尿素氮、血尿酸、血肌酐、肾小球硬化是影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相关因素;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血肌酐、肾小管间质病变是影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表4。

3讨论

本研究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血尿素氮、血尿酸、血肌酐、肾小球硬化是影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相关因素;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血肌酐、肾小管间质病变是影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膜性肾病时,控制收缩压、血肌酐与肾小管间质病变有利于改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平及预后。

参考文献

[1]于艳波,芦珊,娄岩,等.特发性膜性肾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9):1589-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