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童孤独症中的应用分析

2021-12-23 19:46刘清李霞庄倩
健康之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孤独症

刘清 李霞 庄倩

摘要:目的:分析家庭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童孤独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孤独症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集体教育)与观察组(家庭综合护理干预),各31例。比较两组干预后孤独治疗评估量表(ATEC)、孤独症行为量表评分(ABC)。结果:观察组ATEC、ABC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孤独症患儿应用家庭综合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孤独症;家庭综合护理干预;交流沟通

作为儿童阶段十分严重的一種神经精神发育障碍,孤独症主要表现为语言、交流、学习等多个领域的障碍症状,诸多孤独症患儿无法适应环境,甚至存在无法自理的问题,导致患儿、家庭承受巨大的压力[1]。从近年来的研究可知,孤独症本身在个体差异性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传统临床所开展的集体教育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将家庭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孤独症患儿的干预措施中,并与传统集体教育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孤独症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集体教育)与观察组(家庭综合护理干预),各31例。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6.5±2.1)岁。观察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6±2.2)岁。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集体教育模式。即定期组织患儿进行干预,制定针对性的生活技能培训方案、学习兴趣培训方案,内容包含语言表达培训、美术绘画培训、常规学习培训、康复行为训练等。

观察组进行家庭综合护理干预:

(1)家庭综合护理干预干预方式:家庭综合护理干预的开展,主要是通过电话、微信针对家长进行集中指导,引导家长开展家庭综合护理干预,并通过微信保持联系,掌握患儿动态,结合患儿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在此基础上,定期上门随访,进一步了解患儿情况、家庭综合干预情况,针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进一步优化家庭干预措施。

(2)反应能力锻炼:主要引导家长参考患儿兴趣爱好,选择一些患儿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导患儿观看,如使用手机游戏、电脑游戏、亲子游戏等,以此来锻炼患儿反应能力。

(3)语言能力锻炼:主要采用拍手的方式来引起患儿注意,待患儿逐步接受后,指导患儿进行口型模仿,并逐渐过渡到使用节奏感强烈的一些语言来鼓励患儿进行表达。这个过程中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并密切关注患儿兴趣,必须在患儿感兴趣的状态下进行语言能力锻炼。

(4)听觉锻炼:可以选择一些患儿喜欢的玩具,利用玩具发声来调动患儿兴趣,让患儿判断玩具的位置、声音,并通过多元化的玩具发声来不断提升患儿声音辨别能力。

(5)行为动作锻炼:护理人员指导家长针对日常行为进行拆分,逐步演示不同的动作行为,让患儿通过逐步模仿,最终掌握一整套的动作。当患儿完成一个阶段的动作后,家长需第一时间进行鼓励,维持患儿兴趣,逐步促进患儿自理能力的提升。

1.3 观察指标

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孤独治疗评估量表(ATEC)、孤独症行为量表评分(ABC)。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ATEC评分、AB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家庭综合护理干预,即结合患儿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将干预场所转移到患儿熟悉的家庭中,并且干预措施均是围绕患儿兴趣展开,使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从而有效保障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儿预后。从本研究数据来看,观察组ATEC评分、AB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肯定了家庭综合护理干预能进一步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姜明霞,许洪伟,林萍,等.SWOT分析及对策对提高孤独症儿童康复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6):11-13.

猜你喜欢
孤独症
孤独症儿童陶艺活动初探
乒乓球在孤独症学生康复训练中的作用
浅谈孤独症儿童个别化教学中的游戏治疗
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的护理方法对孤独症患儿社交能力的影响分析
基于融合教育理念的孤独症学生社会交往干预个案研究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进展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个案
听,花开的声音
孤独症儿童学习活动中正强化物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