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散养种鸡防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1-12-23 08:43白高洁,刘玲伶,黄荣春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农村

白高洁,刘玲伶,黄荣春

摘要:畜牧养殖产业在农业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农民通过散养种鸡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但是农村地区的种鸡散养模式导致动物防疫工作存在问题,难以对种鸡进行全面检查,加大了种鸡出现疫病的概率,因此本文需要对农村地区的种鸡养殖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效的防疫措施。

关键词:农村;散养模式;种鸡养殖;防疫措施

农村地区将种鸡养殖项目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种鸡养殖业在我国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对防疫工作有了高标准的要求,但是因为农村地区通常采取散养的模式,对种鸡防疫工作缺少认识,导致种鸡出现疫病的几率增大了,因此需要积极宣传种鸡防疫知识,提高兽医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种鸡养殖的生产效率。

1 分析农村散养种鸡的防疫现状

1.1 养殖地零散

我国农村种鸡养殖户居住不集中,因此呈现出分散程度高、分散性大的特点。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养殖户居住地之间隔距离较长,且道路交通不方便,各个养殖户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动态联动机制,这给养殖防疫工作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农村的养殖户大多以家庭养殖为单位,养殖量少的采取圈养,量大一点的林下圈地养殖,这样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饲养难度。据调查,每个养殖户养殖的数量不多,基本在30只左右,少有超过100只,类似这样的零散养殖,免疫难度大,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1.2 防疫意识薄弱

农村将种鸡养殖作为创新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养殖人员受到传统养殖理念的限制,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导致养殖人员的种鸡防疫理念较为淡薄,部分养殖人员在种鸡养殖过程中,只是凭借自身的养殖经验进行饲养管理,缺少专业化的防疫知识,对种鸡疫病的病理特征缺少全面的认知,致使养殖人员不能及时发现种鸡的异常,延长了种鸡的治疗时间,增加了养殖成本,继而引发大规模的种鸡疫病。部分养殖人员对种鸡防疫工作缺乏正确的认知,将防疫工作错认为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忽视了日常的防疫工作,继而加大了种鸡的发病概率。除此之外,部分乡镇地区没有对种鸡防疫知识进行有效宣传,没有为养殖人员进行充分的讲解,同时畜牧兽医站缺少人性化的服务意识。

1.3 防疫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

在种鸡防疫工作中需要充分发挥防疫人员的技术作用。首先,基层畜牧兽医站主要是负责农村地区种鸡防疫工作。随着种鸡饲养产业的发展变化,农村地区的种鸡饲养数量正在日益增加,大大地增加了畜牧兽医站的任务量,乡镇兽医站的人员编制受到限制,但是工作量较多,在防疫检查过程中经常出现漏检的现象。其次,部分乡镇防疫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弱,职业素质较低,难以为养殖人员提供优质服务,防疫人员的年龄层次存在较大的差距,年龄较大的检疫人员具备丰富的检疫经验,但是难以快速接收并学习新型的技术知识,年龄较小的防疫人员具有快速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但是缺少工作经验,这对防疫工作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2 农村散养种鸡的防疫措施

2.1 健全组织工作

首先,当地政府及动物防疫相关部门应就农村的动物散养防疫问题召开联合会议,与相关人员对防疫工作进行落实和部署。其次,会议确定防疫政策措施后,发文到各县区乡镇,各县区乡镇相关防疫部门就本季度的鸡类防疫工作制定更详细的工作计划,将某个地区的鸡类防疫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此项工作能顺利进行。最后,有防疫任务的个人及时联系相关的乡镇村落,按时到村开展防疫指导工作,确保每个村每个养殖户的鸡类防疫都能顺利完成。

2.2 增加防疫人员的专业培训

通过对基层防疫人员加强培训,提高防疫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便对种鸡疫病进行有效控制,政府部门需要增加防疫专项资金的投入量,为基层防疫人员提供丰富的福利待遇,对基层兽医加强培训,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提升基层兽医的综合素质水平,构建系统化的技术培训体系,其培训内容主要包含专业技术的培训、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随着农村种鸡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基层防疫人员的素质水平无法满足防疫工作的实际需求,可以通过举办定期培训活动,提高防疫人员的素质能力,还可以为其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防疫团队,构建完善的农村防疫机制,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种鸡防疫体系,全面提升农村种鸡散养體系的防疫水平。除此之外,需要以村为单位增加种鸡防疫知识的宣传强度,对村内的种鸡养殖人员进行详细记录,包含鸡的种类、种鸡数量、防疫设备等。基层防疫部门需要到农村地区开展技术培训活动,增加饲养人员的知识储备量,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扩大防疫知识的宣传范围,以图文或视频的形式将种鸡防疫知识上传到公众平台,例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或是QQ群等,以便养殖人员可以及时获取新型的防疫信息[1]。

2.3 增强防疫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关部门需要增强防疫知识的宣传力度,针对农村种鸡散养人员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增强农村饲养人员对种鸡防疫知识的认知,针对农村地区加大种鸡防疫知识的宣传力度,且派遣技术人员到乡村地区进行现场指导,为养殖人员传授专业的防疫技术,引导养殖人员正确使用防疫疫苗。因为种鸡疫病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考虑,注射疫苗时需要确保疫苗的科学性,严禁同一疫苗被重复使用,同时构建完整的防疫体制,针对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种鸡的生长状况,制定科学的接种计划,进一步提升防疫效果。对防疫理念进行优化创新,促使种鸡养殖人员对疫病防治工作具有充足的认知,防疫工作可以为种鸡养殖提供基础保障,新型的防疫理念可以促使种鸡防疫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农村种鸡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

2.4 落实技术措施

1)做好疫苗采购贮存工作。县级相关动物防疫部门要了解当地的养殖存储数量,可按月或按季度统计各乡镇需要的疫苗数量,各村统计后上报相关动物防疫部门,随后动物防疫部门及时做好疫苗的采购工作。疫苗采购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购买符合标准的疫苗,采购完成后要放入冰箱、冰库等存储场所确保其活性。疫苗运输过程中必须准备疫苗箱,箱中按规定配置冰块或水等物品,以确保疫苗活性。

2)消毒与疫苗稀释。疫苗注射前,相关免疫器具需提前做好消毒工作。疫苗启封前,检查疫苗瓶封口是否有破损、漏气等现象,若有则不能使用。疫苗稀释时,要按规范对相应的疫苗种类进行稀释,剂量要严格控制,并根据相关要求确定是否做好回温、特殊稀释。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实行种鸡散养的模式,部分养殖户对防疫工作不够重视,从而导致种鸡出现疫病的概率加大,造成种鸡养殖人员经济效益受到损害,因此,相关部门要强化工作态度,健全组织工作,扩大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加基层防疫人员的技术培训,落实防疫技术措施,提高养殖人员的防疫意识。按照要求严格注射相关疫苗,推进农村种鸡养殖业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嘉敏.农村养鸡防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9(5):53-54.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要有农村的“味道”
记忆里的“农村”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从“量”入手 提升农村小学生阅读质量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农村老人健康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