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感染支原体继发急性牛出败的病例报告

2021-12-23 08:43段定然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支原体黄牛报告

段定然

摘要:牛支原体肺炎临床上以间歇性轻咳为特点,本病如无继发感染很容易被忽视。牛出败病按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败血型、浮肿型、肺炎型和肠炎型。支原体病和牛出败都是兽医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支原体感染的危害在腾冲本地品种表现不明显,在外来肉牛品种上较严重。牛出败急性败血型在本地黄牛上也不多见,多发生在外来肉牛上。预防牛出败的关键是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牛只应激,提高牛群的健康状况,养殖环境严格清洁和消毒,减少病原传入和存在,对牛群进行科学的免疫,降低牛只易感。

关键词:黄牛;支原体;牛出败;报告

牛支原体肺炎是由牛支原体等致病性支原体引起的,成年牛支气管炎或间质肺炎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病,临床上以间歇性轻咳为特点,本病如无继发感染很容易被忽视。牛出败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以败血症和组织器官的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按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败血型、浮肿型、肺炎型和肠炎型。2021年3月13日腾冲市一养殖户报告其饲养的黄牛在夜间突发急病、来不及治疗快速死亡的情况,10日内死亡3头,报到笔者所在中心请求诊断,接报后笔者到现场进行诊断处置。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临床表现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该养殖户的黄牛发生支原体感染继发急性牛出败,据诊断结果,指导养殖户采综合措施防控疫情,成效明显,已50d没有新发病例。现将诊断处置情况报告如下。

1 流行情况

该养殖户2020年8月开始建牛舍养牛,从事肉牛育肥,现圈养存栏各种黄牛43头,品种以西本门塔尔杂交牛为主,此次病死前从未发生牛只死亡情况,饲养期内,牛只时有购进卖出,最后一次购牛距病死牛时间已超过2个月,养殖的牛只有一部份免疫过牛口蹄疫A+O二价灭活疫苗,除此之外未疫免疫过其它任何疫苗,该养殖户周围200m内没有农户养牛,牛群白天看不到任何临床症状,死亡都发生在晚上和夜间,时间分别是3月2日、3月8日、3月12日,死亡的牛都在2岁以上,且膘情较好。

2 临床症状

病死牛在白天看不到临床症状,精神状况也正常,便、尿色泽形态正常,养殖户都是早晨发现牛只死于圈中。好在养殖户在牛舍内安装有摄像头,可以看到牛病死前症状,通过录像回放可以看到牛只突然发病,病牛颤抖,惊恐鸣叫、站立不稳,后倒地挣扎,几分钟内死亡。死后肛门外翻,呈紫黑色,鼻流(有的带血)黏液。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牛1头,可见明显特征病理变化。气管内有黄色酐酪样物附着,间质性肺炎,肺尖页心页有虾肉样变。咽喉部肿胀,咽喉周围肌肉严重出血、发黑,咽喉、气管黏膜出血,肺充血、出血、支气管内有凝固血液,肺明显肿大,双肺边沿钝圆,呈大理石样外观,将肺切开挤压支气管中有血红色液体流出,脾脏中大,肝脏肿大明显、可看到出血点,肝脏边沿钝圆,心脏结实,心耳、心外膜、心冠脂肪严重出血、心冠脂肪变性。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出血、水肿变黄,胆囊肿大2~3倍、胆囊壁胶冻样浸润,胆汁浓稠。

4 诊断

无菌采取病死牛肺、肝、脾等器官做触片,用革兰氏和瑞氏染色进行镜检。革兰氏镜检可以看到椭圆形,大小相近,有荚膜,两极浓染,对称的阴性小杆菌;瑞氏染色镜检可看到蓝色形态特征与革兰氏染色形态相近的细菌存在。

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在现场做出初步诊断,指导养殖户采取防控措施,结合实验室镜检结果诊断为牛支原体继发急性出败。

5 防治措施

5.1 清洁和清毒

疫病诊断后,农户在乡兽医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清理牛舍垫料、粪、尿和其它杂物,对牛舍内垫草等杂物进行焚烧处理,粪沟用生石灰撒布,对牛粪进行堆沤发酵无害化处理。牛舍地面、饲糟、水碗、围栏等用20%的二氯异氰脲酸钠1∶1,000倍稀释进行全面消毒,第一周内2~3次/d,第二周后1次/d,连消毒15d。

5.2 预防投药

要求饲主对牛群进行严密观察,发现病牛,要尽早隔离,治疗并严格消毒。诊断当天即开始对牛群进行预防性投药,消除潜伏期感染,全场牛群估测体重,用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按有效成份20mg/kg·bw计算出用药量,加入水箱混均投喂,连用5d。

5.3 紧急免疫接种疫苗

3月13日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败血型巴氏杆菌病后,3月14日由乡镇兽站指导农户对6月龄以上的牛进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免疫时严格消毒注射部位,每头牛用1个针头,100kg以上的牛注射6mL,100kg以下的注射4mL,共免疫牛只27头。经过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后,该农户饲养的牛群到4月23日未发病,免疫接种已经40d,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6 分析與讨论

引起支原体肺炎的病原有很多种,如牛支原体、殊异支原体、解脲支原体等,单一支原体感染仅引起轻度的肺炎和支气管炎,几乎不会致死,牛支原体病可通过主动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治愈,但是牛支原体病源中有扰乱机体免疫机能的超级抗原存在,会引起免疫抑制。此外支原体定殖在呼吸道黏膜上皮后,阻止了上皮样细胞纤毛的运动,导致其它病原体更容易入侵,超级抗原的致敏作用和纤毛运动停止,会使牛只处于高度易感状态。

牛出败由巴氏杆菌引发,多呈散发,各种牛对本病菌的敏感性差异很大,水牛最易感,黄牛次之,耗牛也会发病,兽医临床上的表现各不相同。最急性的败血型,病程短的仅几分钟至数小时,往往来不及治疗即死亡,实践中以水牛多见;亚急性表现为浮肿型,病程多在24h以上,特别是有治疗过程时,病程更长,浮肿型有时由败血型传化而来,临床上以黄牛多见;急性肺炎型,病程稍长,多在36h以上,只要治疗方向正确,治愈的几率最大,一般水牛多发,浮肿型和肺炎型常伴有肠炎症状。牛出败临床各种型之间没有严格界限,临床表现与动物种类、机体的免疫力、细菌毒力、是否有混合感染密切相关。牛出败分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是养牛常见疫病,实践中多表现散发,对养牛业的危害很大,外源性牛出败往往因管理不善、消毒防疫措施不严引入疫源而引起;内源性的牛出败是由于牛体内的扁桃体、上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等器官内可长期携带巴氏杆菌但牛只却表现为健康状态,当各种不良因素刺激导致牛只应激,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疫病的发生,所以即使没有外来疫源,一部分牛只仍然会发生牛出败,同时牛巴氏杆菌病发病急,细菌分泌的大量外毒素对机体组织器官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在诊疗实践中,尽管采取标本兼治,对因对症治疗,即便用药正确,消灭了病原,但因病牛器官功能丧失,还是导致病畜死亡的发生,所以免疫预防尤其重要。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急性败血型在实践中多见于水牛,且多为青壮牛,该农户饲养的牛之所以发生本病,可能是与牛群感染了支原体有很大关系,在病死牛的病理剖检中能找到明显支原体感染的“痕迹”,笔者以为支原体对现行的养牛业危害是隐形的,特别是外来新品种肉牛,应引起重视。牛出败治愈率不高,败血型牛出败无治疗价值,预防牛出败的关键是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牛只应激,提高牛群的健康状况,严格养殖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减少病原传入和存在,对牛群进行科学的免疫,降低牛只易感。

猜你喜欢
支原体黄牛报告
狐狸的礼物
制作泥巴黄牛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报告
报告
报告
小儿支原体肺炎6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