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蛔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1-12-24 03:28郭建辉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14期
关键词:蛔虫驱虫寄生虫

郭建辉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廊坊 065500)

猪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在猪小肠当中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对2~6 月龄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严重,特别是在饲料搭配不合理、猪群营养不良、养殖环境较差的情况下,仔猪的感染率有时高达100%,严重威胁仔猪的健康生长发育。蛔虫病也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病,如果没有做好卫生环境防范工作,很容易造成该病由猪向人类传播蔓延,威胁人体健康。

在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中需加强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此病的流行特点,构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诊治,切断寄生虫的传播途径,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发病经过

2018 年7 月13 日,某中小规模养殖户养殖的猪群中出现了一种症状为腹泻、身体消瘦、生长发育不良的传染性疾病。该养殖户共存栏公猪3 头、母猪28 头、后备母猪13 头、仔猪92 头,其中62 头仔猪出现发病症状,占总发病率的60%以上。

发病初期,个别患病猪出现腹泻,随后体温升高到40℃,最高41℃,采食量逐渐下降;大多数患病猪还会表现出腹痛症状。出现发病情况后,养殖户立即将患病猪单独隔离,使用治疗腹泻的药物进行防治,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病数量越来越多,个别患病猪死亡。在出现临床症状1 周左右,养殖户才将病情上报。

当地兽医站技术人员到达养殖场后,通过进行严格的临床诊断和病例解剖,初步判定为寄生虫感染。随后制定了针对性的实验室诊断方案,确定了具体病原,然后对症下药,很好地控制了病情的发生流行。

二、流行特点

猪蛔虫病在养殖场中流行范围较广,大部分生猪都可受到病原侵染。蛔虫寄生途径相对较单一,不需要中间宿主。此寄生虫繁殖能力旺盛,每条雌虫每天能产卵10~20 万个,传染高峰期甚至可达100~200 万个。自然条件下,蛔虫的抵抗能力较强,需选择针对性的消毒剂才能将其灭活处理。当饲料、饮用水受到虫卵污染,或虫卵附着在母猪的乳房时,都可造成侵染。如果养殖管理条件不好,卫生环境较差,营养不足,饲料中的维生素矿物质添加不足,不同年龄的猪混群养殖,都会引发蛔虫病的发生流行。虽然猪蛔虫病造成的死亡率不高,但发生后猪群身体抵抗力会大幅下降,使其他疾病发生流行[1]。

三、临床症状

对养殖场的患病猪进一步检查,发现大多患病猪营养不良,身体逐渐消瘦,被毛逆向生长;有的患病猪腹泻、体温升高;有的患病猪啃泥土和猪栏,卧地不起,不愿意走动,精神状态变差。通过对养殖户进一步询问发现,患病猪在出现临床症状时会轻微咳嗽,随后采食量逐渐下降,饮水欲望显著增加,并出现呕吐现象。几天之后停止采食,呼吸频率加快,每分钟呼吸次数高达120次,腹部疼痛,四肢胡乱蹬。在出现临床症状1周左右有3头仔猪死亡。

四、病理学变化

经养殖户同意,对养殖场的3 头病死猪进行全面解剖,发现小肠黏膜上存在广泛性点状出血,肠黏膜存在轻度水肿,通道中蓄积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其中1 头病死猪的小肠当中发现蛔虫成虫,体表皮肤较光滑,形似蚯蚓,颜色呈淡红色、淡黄色或苍白色。成虫虫体相互扭转,形成团状,堵塞肠道,造成肠管破裂,形成腹膜炎[2]。此外在病死猪的肺脏组织当中也发现大量蛔虫群体,肺部外观呈现点状出血,同时还能看到寄生虫在迁移过程中形成的暗红色斑痕,肺泡当中充满大量水肿液体[3]。

五、实验室诊断

根据发病经过、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典型病例变化,可初步判定为猪蛔虫病,确诊则还需进一步的实验室诊断。

采集10 g 患病猪排出的新鲜粪便放置在200 mL 烧杯中,加入少量饱和食盐水充分混合均匀,再继续加入10 倍饱和食盐水混合均匀,使用纱布过滤,去除粪渣滤液,静置40 min 以上。使用接种环分别蘸取不同部位的液面抖落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放置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卵圆形、黄褐色、质地较厚、有波浪式整齐蛋白膜的寄生虫虫卵,虫卵中还能发现卵圆形卵胚。结合上述诊断结果,可判定治病原为蛔虫。

六、防治措施

蛔虫病的诊断难度和治疗难度不大,在明确致病原基础上,可使用相应的驱虫类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一般使用左旋米唑片,使用剂量为8 mg/kg 体重,一次口服或拌入饲料服用。较为严重的患病猪使用氯氰碘柳胺针剂,使用剂量为2.5 mg/kg 体重,皮下注射[4]。在整个猪群的饲料当中添加潮霉素B,使用剂量为10 mg/kg体重,连续使用8周,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的发生流行。采用上述方案防控2 个周期后,发病猪数量逐渐减少,患病猪逐渐恢复健康。

蛔虫病的发生流行主要是因为粪便清理不及时,不同年龄的猪混群养殖,圈舍潮湿,通风性较差,多年没对猪群进行妥善的驱虫处理,不及时清理污染物。需指导养殖户科学养殖,定期打扫、消毒圈舍,确保地面平整、干燥、清洁,为猪群营造健康、舒适、整洁的环境,保证圈舍通风良好、光照充足,避免潮湿阴暗和拥挤,创造不利于虫卵繁殖寄生的环境。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对猪群进行1次驱虫处理[5]。母猪在产前1 周强化驱虫,仔猪在断奶前后各驱虫1次。特别应做好断奶后到6 月龄仔猪的驱虫,一般在这个阶段需要驱虫1~3次。

七、结语

在猪蛔虫病防控中,首先应掌握该种疾病的具体流行情况、发病特点、发病症状、典型病理变化,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鉴别寄生虫种类。在明确为蛔虫感染后,结合此类寄生虫病的发生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方案,及时杀灭寄生虫。同时还应确保养殖环境清洁卫生,切断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保证养殖安全,为科学生猪养殖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蛔虫驱虫寄生虫
生猪驱虫正当时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蛔虫对人体伤害远超想象
驱虫产品怎么选
家里主子这么多驱虫怎么办
不能等闲视之的蛔虫病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夏季猪群驱虫抓好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