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研究*

2021-12-24 15:58吴世青汪中厚
南方农机 2021年18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课程

吴世青,陈 龙,汪中厚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93)

0 引言

机器人是一门新工科专业,它的专业建设思路应该得到转变。传统的工科专业建设思路主要着眼于满足产业需要,但是在建设机器人专业时,还需要突出引领未来发展。这就要求院校在进行机器人专业建设时,自觉按照工程教育改革的要求,从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扩展机器人专业建设的思路。

事实上,现有课堂教育无法满足部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同时无法充分利用有限的实践条件覆盖知识应用环节,且无法进一步贴近工业现场实际来提升职业能力。项目组提出充分依托国家级、上海市级、校级的各类大学生竞赛,以学习的专业知识为纽带,打通教学、学习、实训、比赛、实用等环节。一方面,培养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好的本科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终身学习、专业发展方面等表现出社会责任感与担当。

1 机器人创新创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能力是新工科专业培养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核心能力[1]。新工科的核心要求是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相结合,从产业链的角度与高度打造工程教育,所以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任务、教育方法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有创新[2]。高等院校应该按照新工科的要求,面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未来,主动探索适应未来变化的卓越工程人才的新理念、新模式与新体系,综合运用各种可能的教学方式来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加大实践比重,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其内涵在于,根据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3-4]。近年来,上海理工大学虽然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较大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创新创业教育认知模糊

部分学生创新创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仅仅是为了解决就业,目标的设定过于功利化,只注重创新创业比赛、创新创业技巧以及获奖名次等,而对于自身作为创业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创新创业的能力与意识以及企业家精神和道德品质等的思考认识相对缺乏[5]。部分创新创业课程的代课教师更多关注的也是开展课程的短期成效,在价值导向上出现偏差,过于功利化,没有发挥创新创业课程应有的育人功能。

1.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课程的主要受众,高校教师通过创新创业课程为大学生构建起必要的认知结构和逻辑架构。大学生需要根据老师所教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与自身所掌握的各项专业技能相互结合,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自身的创业素质与专业技能转化为可见的创新性成果。但是,当前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能力方面依然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难以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主要体现在:部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观念存在偏差,家庭教育导致养成了“等、靠、要”等思想,面对创新创业过程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情况,缺乏拼搏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往往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坚韧与毅力,遇到困难不能寻求解决办法,往往倾向于轻易地放弃;也有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比较功利化,误解了创新创业课程的本质与目标,误以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是培养精英企业家的速成班,而疏于从信念、毅力、创新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锤炼,把自己锻炼成真正的创业者。

1.3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然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是从目前上海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来看,尚无法满足现实需求。观察其他兄弟院校发现,很多学校创新创业的教师主要由思想政治教师或者辅导员来担任,他们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无法积极调动起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同时,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也存在一定短板,所以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也有一些学校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来举行创新创业讲座,但是因为这一类的创新创业讲座难以具有系统性,学生对这种讲座也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兴趣,因此收效甚微。由此可知,创新创业专职教师的缺乏是高校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巨大的阻碍。

1.4 创新创业教育难以落地

课堂授课是我国传统教学的主要形式,对于一些纯粹的理论课,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是可行的。但是因为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开展实践,如果仅仅停留在教室里由老师口头授课,学生就会因为缺乏实践而失去原有的热情与兴趣。目前,很多兄弟学校为了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了创新创业讲座等新形式的教学,但是依然缺乏创新创业实践,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导致学生对于此类课程的兴趣不足,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2 机器人创新创业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宣传不到位

目前,各兄弟院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宣传还不到位。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意义也缺乏足够的认知,误以为只要完成任务,拿到所需要的学分就够了,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课程存在一定的懈怠。另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繁多复杂,很少有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这些内容,这也是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了解不够的一个原因。

2.2 缺乏专职的创新创业教师

在师资力量方面,创新创业专职教师相对较少,之前学校并不太注重对于创新创业的教育,因此在培训上就存在很多的缺陷,导致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兼职”的教师去教学生,自然也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多代课的教师也就是在课上根据课本进行一个较为粗浅的讲授,并不能够真正剖析内在的要求,从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也比较有限。

2.3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较少

创新创业课程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相当一部分的兄弟院校缺乏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因此,教师也只能讲解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这导致创新创业课程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3 机器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思路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项目组提出以下措施。

3.1 搭建理论与实践平台

充分利用校、市、国等各级的创新创业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比赛、“互联网+”比赛等活动,为大学生搭建起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6]。

1)注重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内在联系及前后课程的衔接,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系统性和持续性,注重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通过采用“开放式”“平等式”等多种教学模式,运用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方式,将面面俱到的传授转变为点到为止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将前沿学术成果、科研实践内容与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相融合,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深入浅出。课程教学环节上,设置专项科研课题解读,通过科研工作积累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利用好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的联系。

2)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创新创业项目以及机器人相关竞赛等,寓学于赛,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真正做到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创,在创中研”,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性解决复杂工程项目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7]。

3)在创新创业比赛中,启发大学生认识到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将爱国主义融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并且转化为实际行动,培育爱国情怀与创新创业精神兼备的综合型创新人才,支撑未来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讲解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规范,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拓宽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8]。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增强自信的同时也要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通过讲解形势政策,帮助了解学生创新创业形势,解读创新创业相关优惠政策,使学生敢于创新创业,熟悉创业环境和创业政策。

4)通过邀请校外专家、企业家等为学生做创新创业导师,分享各自的创新创业经验与心得,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与兴趣。通过举办创业、心理、成长等话题的讲座和沙龙,纠正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一些错误认知。尤其是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务必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3.2 大力培养师资队伍

当前,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缺乏产业实践经历、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弱的难题,亟需破解。方法如下:1)推进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相关制度,补齐教师实践能力短板。要探索建立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考评标准和考评体系,并使之在教师上岗、职称晋升时能得到相应的认证。2)不断优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结构。通过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和创新创业合作等方式,吸收具有专业背景的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行业精英走进课堂、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教师或导师,注重实效。3)不断优化教师评价机制。深入推进破“五唯”,把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合理纳入职务评聘和业绩考核体系,使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指导成为“正业”。4)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推进科研与教学协同育人。鼓励教师用最新科研成果反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鼓励教师以各种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3.3 推进多元协同的外部合作网络建设

当下,社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非常有限,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亟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1)校友网络。校友网络中有丰富的智力资本、人脉资本和金融资本,可以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支持。2)企业合作网络。高校应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企业以兼职导师、市场、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全方位参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联合创新和共同创业。3)技术转移转化网络。高校可充分利用自身技术转移转化网络,通过专利信息服务、技术转移服务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等形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技术众筹、资金募集等建立通道。4)国际合作网络。高校要在国家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中有所作为,通过创新创业国际大师引育、联合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参与相关国际组织以及国际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等方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3.4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在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中,始终以大学生作为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挖掘每个学生的创新潜力,尊重每个学生的创新成果。在大学生中间营造积极健康的创新创业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与道德观,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鼓励学生敢于拼搏、勇于受挫、开拓创新,在竞争与合作中求创新。

4 结语

综上所述,机器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一方面,结合机器人专业的特点,符合新工科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着力于打通主渠道,推进课程建设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协同,在实践中倾力打造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金课”,挖掘创新创业实践中的育人元素,推动课程建设落实落地,强化专任教师的育人职责,确保课程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