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学分转换机制探析*

2021-12-25 00:54贾丽丽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20期
关键词:学分职业技能证书

贾丽丽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海南 海口 571126

1 “1+X”证书制度的概述

2019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明确了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并为这一类型教育设计了“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按照文件要求,2019年6月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局制定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从10个领域做起,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同年11月制定了《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健全协同推进机制、保障有序开展有关师资培训、规范考核颁证、完善财政支持方式、严格监督管理五项指导意见稳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所谓的“1+X”证书制度,主要指的是学历证书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其中,“1”表示为学历证书,“X”表示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主要是对学校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效果的反映,且在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而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证明,其能够对毕业生或者社会成员的职业能力、个人职业生涯以及职业活动情况进行更好地反映。简而言之,“1+X”证书制度就是一种培养学生或者社会成员就业、创业能力与本领的一种机制,能够对社会上结构性的就业矛盾进行更好地缓解,让学生或者其他社会成员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对于学生或者社会成员的更好就业与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特征,也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产教融合得以深化、校企合作得以拓展、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得以完善的重要制度。实施“1+X”证书制度是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与服务的必然需求。同时“1+X”制度能够促进人才培养与评价模式的更好深化与改革,能够更好地调动社会力量来进行职业教育,创新培养、培训与评价机制,促进教师、教材、教法得以深化与改革,推动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得以更好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以及学习型社会的有效建设与发展[1]。

2 “1+ 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学分转换机制的重要性分析

学分转换机制主要是指证书与专业课程进行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对应关系。学生在获取某一级别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后,可以对应到专业课程当中的一门或多门课程的学习成绩中的全部或一部分,旨在解决高职及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与对口就业问题,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可以学习本专业的课程,还可以通过慕课平台学习自己所喜爱的其他专业课程,当然学习到一定水平,参加相关培训,也可以考取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在“1+X”证书制度下开展高职院校学分转换机制工作,能够促进职业教育得以更好改革、更好地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既夯实了学历教育本身,又通过若干证书提升学生的就业实力,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下面对“1+ 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学分转换机制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与探讨:

2.1 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更好发展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很多高职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失业,从而加剧了就业难的问题程度。在“1+X”证书制度下重视学分转换机制的健全与完善,打破常规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局限与禁锢,通过学分转换来衔接常规教育与职业教育,让高职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能够通过职业技能训练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对于满足国家、社会对综合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有利,还能够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有利于逐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学分转换机制的优化与健全,能够更好地塑造高职院校良好的育才形象、提升其育才影响力,对于高职院校的更好发展非常有利。

2.2 有利于优化高职院校的学分管理制度

目前,学分制是高职院校衡量与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学分制主要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基础,并将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管理制度。学分制有弹性学分与学年学分两类,其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的灵活性很强,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非常有利。在“1+X”证书制度下进行高职院校学分转换机制的优化,能够将日常学分与职业学分机制进行融合,促进高职院校学分管理制度得以更好地优化与创新,让学生在“1+X”证书制度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学习与成长,逐渐掌握与提升高职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与职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为高职学生的更好发展提供良好的学分管理制度保障[2]。

2.3 有利于更好地构建学习型社会

现如今,在世界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共同发展背景下,终身教育与学习是其重要内容与要求,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学分转换机制的健全与完善的过程中,重视“1+X”证书制度的融合,实施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能够促进各类教育资源得以更好地整合与应用,对于构建多元化的终身学习网络体系,拓宽学习成果的使用范围、增强学习成果的社会认可度、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非常有利,促进我国学习型社会的有效构建与发展。

3 “1+ 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学分转换机制优化的方略探究

面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知晓与掌握“1+ X”证书制度的概念、内涵以及高职院校学分转换机制优化与改革的重要性,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的学分转换机制与方法,不断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专业素质够呛、职业能力够高的高职人才,为国家以及社会输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促进学习型社会更好构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提升高职院校学分转换机制应用的实效性。下面对“1+ 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学分转换机制优化的实际策略与方法进行有效探究与讨论。

3.1 转换理念,优化与健全学分转换机制

在“1+ X”证书制度下,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高职院校在转换学分机制时,要结合“1+ X”证书制度的基本要求,不断转换理念,优化与健全学分转换机制,合理设置与分配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学分,实施学分互认机制,这样能够更好地鼓励与引导高职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参与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活动,并通过多元化、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来塑造与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专业实力非常有利,同时对于学生更好就业与从业大有帮助。与此同时,在健全学分转换机制时,要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的学分设置标准与要求,结合国家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将职业教育纳入到学分管理制度当中,促进高职学分管理机制更加健全与完善,更有利于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实际需求。

3.2 明确学分转换认定机制与评估方法

为了能够提升高职院校学分转换的质量与效果,结合“1+ X”证书制度的内容,重视学分转换认定机制与评估方法的明确是非常有必要的,其能够促进社会关注度与认可度的提升。在认定机制预评估方法明确的过程中,所有参与学分转换的院校与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都是认定与评估的对象。教育主管部门会对学分认定和转换的机构进行资格认证,如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或者院校的认证、专业认证等等,对所有参与学分转换的院校或者机构进行条件与资格的分析与评价,然后按照培训机构以及高职院校的学分机制来进行学分折算,推动高职院校学分转换工作的更好组织与开展[3]。

3.3 重视网络化学分转换机制的构建

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重视网络化学分转换机制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其是时代发展的实际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学分管理制度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学分转换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创建学分转换的信息管理系统,参与的院校或者培训机构可以将学分转换的相关标准、信息发布在网络系统中,如一些参与学分转换的相关课程、学分转换的方式、规定、政策等等,高职学生通过系统账号的注册就可以及时地对学分转换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在构建网络化学分转换机制时,也要重视其网络系统的实时更新与完善,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这样能够大大地提升高职院校学分转换机制的运行效率与水平,帮助高职院校育才能力得到更好提升。

3.4 建设(或运用)“学分银行”管理平台

建设(或运用)“学分银行”管理平台,进行学分的认定、存储、转换,各专业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模块的设置,以及各模块课程的确定等庞大数据的归类、分析和计算均需学分银行系统去完成。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更新与完善“学分银行”。“学分银行”的运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修订与完善,这样才能够符合专业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演变,国家以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标准与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社会众多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学历上的要求,而且在职业技能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要求与标准。鉴于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必修要重视育才思路与方式的转变与革新,结合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与现状,在“1+ X”证书制度下来优化高职院校学分转换机制,通过学分转换来激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塑造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积极拓展自身的职业技能,通过专业技能与职业技能的综合培养,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育才效果,这对于高职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利,同时对于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非常有利。

猜你喜欢
学分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录证书
学分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