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需求与趋势研究

2021-12-25 00:54郭立志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20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融合信息化

郭立志

蒙古研究大学 蒙古 乌兰巴托 14200

引言

信息化、智能化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实际推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时,还会因为学校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存在较大差异、面临不同问题。无论是教育部门、学校领导还是广大教师,首先要肯定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价值,随后客观看待当下两者融合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最后制定解决方案、采取实际措施,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1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需求分析

1.1 信息技术丰富了教育方法、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表明,每次尝试运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学生会因为感到新奇进而在课堂上表现得十分踊跃,积极配合教师,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为教师选择更加多元化、丰富化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便利。比较常见的是利用各种线上学习平台进行授课。例如“蓝墨云班课”专门针对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科教学而设计的智慧课堂平台,该平台可提供小学、初中及高中的各科微课视频,同时还为教师提供课件、练习、学案、教案、多媒体教学素材等备课资源。而最近兴起的网络直播课,更是让教师的授课、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灵活,这些新型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1.2 多媒体课堂实现了师生角色转换

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产物,其特点在于弱化教师的课堂主导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对自主探究能力的养成也是至关重要的[1]。虽然以往也有教师尝试进行角色转换,但是没有了教师的辅导,很多重难点知识仅靠学生无法理解透彻,因为教学质量不高无法维持下去。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可以提前制作电子课件,即便是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也可以借助于电子课件自主完成学习,相当于鼓励教师尝试转换师生关系。

1.3 虚拟化情境激发了课堂学习动力

传统课堂上师生交流互动的频率较少,这是因为课上教学任务重,教师为了在有限时间内把重难点知识讲完,必然会优先考虑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也十分明显,例如会因为课堂氛围枯燥而影响学生在课上的积极表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则能够营造虚拟化的情境氛围。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搜集并展示相关资料,创设活泼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的代入感、沉浸感,在整个课堂上式中保持强大的动力。

1.4 互联网学习平台满足了个性化学习诉求

不同的学生在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产在较大差异,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为了照顾授课效率,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求,造成部分学生出现了“吃不饱”和“消化不了”的情况,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动力。而互联网学习平台上不仅涵盖了丰富的资源,而且形式也更加多样,例如视频课程、远程教学、网络直播课等,更有利于迎合当代青年学生的喜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诉求。

2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中的现实困境

2.1 信息基础设施更新速度缓慢

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各级学校通过追加投入,教育信息化水平有所提升,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信息系统,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更新。而很多学校没有提供持续性的资金投入,已经建成的教育信息系统,因为得不到定期的维护、升级,出现了系统运行不流畅、软件功能单一化等问题,显然无法满足当下的教育信息化要求[2]。其次,缺乏成熟的管理制度,对于教育信息系统中的各类软件、硬件,均存在重使用、轻维护的问题,也会影响其使用价值的发挥。

2.2 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为了适应这种变革,除了要从硬件方面提供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设备,还必须关注“软件”方面的建设。其中,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就是决定信息技术能否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的关键因素。目前来看,一些新入职的年轻教师,由于本身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信息技能,对教育信息化的适应能力较强;相比之下,还有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2.3 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在“互联网+教学”模式下,网络中海量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备课、教学提供了便利。但是调查发现,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情况普遍存在,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教师未能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缺乏互联网思维,对网络上优质教学资源的重视程度不足;或者是教师对各类信息化教学工具的操作不熟练,不能做到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剪辑、加工;其二,互联网教育论坛中不乏一些其他教师分享的优质课件,但是这些教学资源并未做到公开、共享[3]。这些论坛、网站采用“会员制”,很多教师因为不是会员而无法获取的资源,这种情况下也会导致网络教学资源难以被开发、利用,其价值也大打折扣。

3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可行性策略

3.1 构建长效投入机制,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学校管理者必须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必须要构建长效化的投入机制,才能夯实信息基础设施,进而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一方面,在每年的预算中要专门设置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预算,这部分资金用于引进和维护教育信息系统的硬件设备,或者是用于购买软件服务或软件升级。另一方面,还要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定期做好教育信息系统的维护,保证教学辅助功能的发挥。

3.2 开展信息技能培训,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

教师信息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促进效果。如果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常见的办公软件、剪辑软件,以及各种教学APP的操作技巧,那么课堂教学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个人的教学压力减轻了,而且课堂上学生表现会更加主动,教学效果提升明显。

3.3 共享网络教育资源,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库

近年来,“互联网+教学”之所以能够在各级校园中得到推广应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在备课时,能够直接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资料,使得电子课件的内容更加丰富,课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这也使得授课效率大幅度提升。因此,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作为重点任务。建议由教育部门主导,联合本省、市的各级学校,共同构建教学资源库。不同学校的教师,将使用完的电子课件上传到资源库中,免费向其他教师开放,以供其下载、使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资源也会越来越多。除了共享资源外,教师们还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在研讨中相互借鉴,实现共同提升。

4 智慧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

4.1 智能辅助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提供课堂辅导,在课后由于缺乏教师的帮助,很多学生进行复习、预习时遇到难题难以攻克,会严重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构建智慧课堂,能够提供智能辅助教学功能,把课后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提高了复习效果和预习效率。AI教育实验室是基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的集课程资源、教学平台、实训项目和虚拟体验等一体化的智慧教育平台,服务于学校和区域的人工智能教学通过语音识别,APP能够识别出学生的指令,并根据指令从资源库中寻找与之匹配的资料。在预习和复习中,参考这些资料将会获得事半功倍之效。这样即便是没有教师的帮助,学生也能够利用智慧辅助教学功能完成学习任务。

4.2 学生自助服务

智慧课堂的目的之一在于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诉求,而自助服务功能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以布置课后习题为例,由于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原来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课后作业,对于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作业没有难度,起不到提升、拔高的效果;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作业难度明显超纲,不利于他们巩固知识。依托智慧课堂提供的自助服务功能,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正答率等信息,然后由后台自动生成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练习题。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完成与自己水平相当的练习题,达到巩固知识、加深记忆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4.3 作业辅导批改

对于教师来说,每天批改作业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如何在保证批改质量和提高批改效率之间达到统筹平衡,是教师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智慧课堂提供的作业辅导批改功能,不仅会极大减轻教师的压力,并且更加全面地找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细微问题,对提高批改质量也有积极帮助。在学生提交作业后,由智慧课堂系统实现对作业、试卷内容的扫描及线上存储,对学生日常作业及考试试卷中的内容进行识别,完成学生作业、考卷的自动化录入,为智能阅卷平台提供数据录入基础,方便进行后续的线上批阅及教学数据沉淀分析,促进教学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批改结果发送到教师端,教师根据批改结果掌握学生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在下一堂课上留出时间专门讲解该知识点,帮助学生消除知识盲区。

5 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多层次、深入性地融合,既是促进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基础,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诉求,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大有裨益的。在推进两者深度融合过程中,还必须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教师信息技能培训、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提供配套的支持。下一步,要依托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重点打造智慧课堂,依托其远程互动、学情分析、智能辅导、可视化管理等功能,提供更多便捷化、人性化的教育和学习服务,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融合信息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月“睹”教育信息化
融合菜
月“睹”教育信息化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融合》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新媒体时代汉语教学资源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