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绪管理浅谈儿童T1DM血糖控制

2021-12-27 09:48张静张瑛张芳芳刘京京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张静负性患儿

张静 张瑛 张芳芳 刘京京

情绪作为社会心理因素的一部分,通过影响病理生理机制、影响糖尿病患儿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在糖尿病健康教育血糖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认识情绪管理与T1DM血糖控制之间的联系,进而改善T1DM患儿预后、提高生活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不做情绪的奴隶

当孩子确诊为T1DM时,他们会变得焦虑不安,坐卧不宁,不愿上学,不愿意与同学、朋友相处,甚至有些孩子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对此,及时的心理干预尤为重要。此时,针对问题找到根源,学习糖尿病知识,真正了解糖尿病,家長通过对孩子进行糖尿病护理的正确引导,如避免长期的否认、愤怒情绪和出现意志消沉导致控糖不理想,致使身体各系统的功能都出现较大的影响的同时,就控糖的事情重新加以评估,适当的自我奖赏,如:旅游、吃一些平时不吃的东西,发挥自己的特长,让优势力量占据主导,削弱糖尿病本身带给我们的负性情绪,帮助孩子树立控糖的信心和建立阳光积极的正性情绪。

1 自我暗示改变坏心情

自我暗示是指自己主动的通过言语、手势等间接含蓄的方式向自己发出一定的信息,使自己按照自己示意的方向去做。事实上,T1DM进行健康教育时,医生、护士要给孩子多讲一些同年龄段T1DM儿童控糖优秀的例子,让患儿和家长在潜移默化中以强烈的信念和期待进行多次反复的思考和实践后,觉得控糖本身并不是难事,让患儿和家长有信心做好控糖工作,满足患儿的生长发育需求和血糖控制目标。

2幸福人生靠积极情绪造就

情绪来自于自己的选择。快乐与愁苦,取决于我们自身,控制血糖亦是如此。家庭和睦,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良好,对于T1DM患儿来说,控糖的基石已经搭建好,只要做好情绪管理和心理干预,让T1DM患儿及家庭从维护自身情感的自尊和利益出发,采取优胜劣汰的方法把影响我们血糖控制的负性情绪抛弃,让积极乐观去增强患儿控糖的的信心,提高生活生存质量。

3 放轻松,换个角度看世界

人生就是酸甜苦辣愁,关于T1DM,试着改变自己的心境,让孩子学会心平气和的去面对糖尿病所带给我们的苦难和不如意,将血糖控制看成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通过视角的改变,让患儿在控糖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快乐因子的存在,提高控糖生活的幸福指数。

4 偶尔哭一场,释放压力

哭是释放压力和情绪的武器,在哭过之后,负性情绪会降低40%,情绪得到舒缓,所以在血糖控制 不乐观时,适当的排出负面能量是聪明的控糖人的生活智慧。

5 做真正的自我

每个人都有存在的独特价值,对于T1DM患儿更是如此。在控糖的路上,直面真正的自我,排除外界干扰,敢想、敢做,怀揣一颗炽热上进的心,背负一个“甜蜜”美好的梦想,带上最诚挚的信念,坚持做真正的自我,完美控制血糖,成就美好人生。

总结

充分发挥情绪管理与T1DM血糖控制之间的联系,改善T1DM患儿预后、提高生活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作者简介:张静(1989.05.21— ),女,汉族,籍贯:陕西省延安市,护理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护理。

*通讯作者:刘京京理技巧,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融合等,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所以在选择查房的病例时一般会选择能够明确诊断出

猜你喜欢
张静负性患儿
小儿肺炎护理4重点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抓住特征 剖析本质
Self—redemption in Desire—Analysis of Desire under the Elms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