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021-12-27 09:48焦明锋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应用

焦明锋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优质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合理利用微课,能更好的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本文通过分析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的优势,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卓有成效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应用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持久时间短,活泼好动,自制力不强,意志力差等特点,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学模式常难以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微课教学是以短时长的视频为主要载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主题鲜明、内容精炼、针对性强,且微课视频时长较短,契合了当今学习片段化、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信息化设备的辅助下,自主、高效率地利用课堂上下的时间展开学习。因此,本研究拟将微课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当中,较为具体阐述课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给出设计实例,并开展教学实践。

一、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1.课前预习,分层导入。实际教学中常见的是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很大,导致教师难以把握合适的教学进度。教师可以课前提供相应的课件,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知识水平进行课前预习,以期照顾到不同基础的学生。

以三年级下《认识word——文字的输入》一课为例。本课主要知识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在word中输入文字。但是部分同学不会切换输入法,不了解如何转换字母大小写。传统课程中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而利用讲解输入法使用的微课,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微课,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2.知识讲解,重难点突破。在课程内容知识点较为复杂繁多时,将知识点进行分解,制作多个知识粒度较小的微课进行分层讲授,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观看。让各个梯队的学生都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习Windows画图软件时。笔者针对性的设计了详细版和进阶版两种微课。学困生按照详细版,一步一步的进行操作,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而非学困生则通过进阶版快速上手,并根据微课内容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学习,使之得到了更好的提高拓展。

3.巩固拓展,打造复习通道。教师在课后可以提供微课拓展资源,学生通过微课可以有深入学习的途径,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学科每周只有一至两节课,教学间断较长,旧知常常忘记。学生只需再次访问微课资源库,找到相应微课,即可轻松复习。

二、微课教学应用的反思

微课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带入课堂,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但是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应用过程中仍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微课设计要凸显知识内容。有些教师设计的微课过分追求可视化、趣味性。这很容易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内容上转移到呈现形式上,不仅偏离了学习目标,而且容易养成思维惰性以及满足于短暂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的不良学习习惯。因此,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设计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微课。

2.微课不能盲目使用。微课不仅是适应新时期教学的现代教学模式,又是现代高效的学习资源。但要明白,使用微课的目的是为了服务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模式,扬长避短,以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汲取知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微课的应用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作用。我们广大小学教师要将微课教学的客观规律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提升自己的微课设计水平,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三、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原则

1.切入要迅速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时长较短,通常只有传统教师授课时间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微课切入知识点必须迅速,直入主题,开门见山,不可拖沓,要尽最大努力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常可通过设问、疑问、悬念,或者直接给出操作结果、展示教学内容中最具吸引力的动态效果等方式来切入主题,力求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别出心裁。

2.内容需短小精悍

由于时间短,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内容一定要避免过于冗繁。需要精心设计,坚持做到主题鲜明、突出,一次只需要讲透一个知识内容即可,若5-8分钟之内不能讲透,则必须进行剪裁或者再细分为若干小知识点进行组织。如:小学高年级的“Word文档的格式设置”一节,分为“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篇章设置”等多个内容,在微课教学方式下,必须将知识点逐个细分,分别制作微课视频。当然,微课教学也可以安排综合性的内容,例如:可设计一个学生在5分钟之内即可掌握的小型综合性例子。此外,微课教学内容短小的另一种优势是微课视频所需的辅助与配套资源总容量不大、要求不那么高。如:一个微课视频只有几十兆的容量,可在多媒体计算机室内利用局域网较为迅速地传输,也方便有条件的学生携带回家,在家中继续学习。

3.时间要短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通常低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大约为5分钟,中高年级的时间稍长,但也一般不超过10分钟。因此,在设计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时需要选定适宜的时长。对于小学低年级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如:认识计算机设备、键盘鼠标的操作等内容宜安排在5分钟之内,中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如:简单的文字处理、表格数据处理等内容,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安排在5-8分钟之内。

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微课教学课程

1.学生模仿编程

这一阶段,教师可放开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权限,让学生根据上一阶段微课视频的观察,自主地进行编程实践。教师此时的主要作用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引导并督促学生展开编程学习,另一方面对部分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整个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识记能力有限,可将微课视频进行下发,学生在遇到编程问题的时候可先反复观察微课视频中的操作,并仿照视频内容进行编程。

2.自主创作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大部分学生在通过观察微课视频编制好游戏程序后,教师应进一步鼓励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在现有的基础上展开创新,让学生自由地提出修改意见。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游戏的难度太低;有的认为游戏里应该设置暗门,让操作者可以通过手动设置参数改变小金鱼的泳姿;有的则要求加入“突然冰冻”的必杀技让小金鱼动作暂停。学生的想象力完全跳出了教师固有的思维框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录制自己的微课视频,全面提升他们的课堂积极性。

3.展开游戏,激发兴趣

在教学开始时,首先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小金鱼游泳”游戏,让学生了解游戏的基本规则,以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好奇心,并为学生编程提供条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在本阶段结束后对接下来的编程讲授非常期待。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學方式,具有教学信息资源主题鲜明、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对知识点的讲解透彻等特点。科学合理地使用微课教学能使小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注意力集中,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以明显地提升。事实上,微课教学也同样适用于小学各学科,通过展开进一步的工作,深入探索其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铭.微课--唱响中国MOOC的前奏[J].计算机教育,2013,(20):11-13.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应用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