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至县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2021-12-27 00:34王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改革建议集体经济农村

王芳

摘要:周至县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农业农村局全力以赴指导和各镇街密切配合下,严格按照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股权量化等工作流程,全县各村都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同时根据各村村情,探索形成了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实体兴村型、乡村旅游型四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分析周至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现状,查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将为今后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关制度,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集体产权;集体经济;改革建议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体制机制。我县及时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产改的日常指导、督查工作。2018年我县共下拨市级产改专项经费3760万元,用于各镇(街)产改过程中清产核资、成立集体经济组织、购买办公设备、建设产权交易服务站和“四屏”软硬件等方面的补助。

(二)加强政策宣传。县、镇、村 “一把手”齐抓共管, 工作部署推进一个杆子插到底。累计召开产改专项动员培训会和推进会60多场次,做到专家培训到组,政策宣传到户,改革内容知晓到人。通过采取“四个一”(即发放一封致全县广大农民的信、一本产改工作指导手册、一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流程图、一本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技术规范)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助推产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三)加强督导检查。为顺利推进全县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准确了解各镇(街)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加快工作推进力度,县产改办建立了产改工作进度周报制、工作督导等制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县政府分管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到镇(街)进行督导,详细了解镇(街)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判,提出指导性意见建议。

(四)加大资金投入。按照中、省、市脱贫摘帽决战决胜的工作要求,2018年向全县107个贫困村注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补助资金5350万元,共计收益300多万元,实现了当年收益。2019年继续投入1.006亿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

(五)打造示范样板。依据全县各村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以及经济状况,因村施策,分类指导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形成了4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1.资源开发型。2017年竹峪镇丹阳村成立了全省第一个联村党委,把贫困村的土地资源集约经营,探索创立“联村党委+集体经济+公司+贫困户”模式,把“小组织”合成“大党委”,“小产业”变为“大基地”。共流转3000余亩闲散地,用来栽植精品花卉。

2.产业带动型。富仁镇渭友村凭借着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纸箱加工厂,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入股合同,通过“保底收益+入股分红”帮助贫困户增收,同时可提供就业岗位 。

3.实体兴村型。哑柏镇裕盛村以“中国西部裕盛花木城”为基础,通过动员村域内苗木花卉生产企业、合作社以资金入股,发动群众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形成“公司+农户”模式,组建“陕西裕盛苗木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建立起了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的集体经济股份,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4.乡村旅游型。厚畛子镇在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础上,整合资源、资金、资产,成立联合社,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以当地的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和乡村生活为主体,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民居,发展乡村旅游等休闲观光农业;同时进行土特产的加工销售,发展村集体经济,让群众广泛参与入股分红,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取得的成效

(一)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和股权量化等工作,落实了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稳定了农民集体资产股权和土地承包权,消除了农民的担忧心理,解决了农民进城不落户、“人户分离”的问题,促进了城乡产业、资本、人员等深度融合,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賦予了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自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各级财政通过注入补助资金等方式,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产业。各村采取自主经营或投资企业保底收益的模式,实现合作社收益300万元以上。同时,产改后可进行股权和土地经营权抵押,拓宽了农民融资渠道,有效激发了农民创业创新的能力,唤醒了农村“沉睡的资本”,赋予了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

(三)强化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变了村委会代管集体“三资”的局面,将农村集体资产移交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具有行使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职能,确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别法人地位,建立了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管会,形成相互支持又相互制衡的格局,完善了管理制度,约束了干部权力。

(四)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我县将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及产业扶贫项目重点用于扶持贫困村发展产业,每年给贫困户定期分红,同时村集体所获收益用于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实现了“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扶贫产业持续发展、贫困对象持续受益”的目标。

三、存在问题

尽管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由于初步成立,还存在方法不新、思路不开阔、经验不足等问题。

(一)产业发展方向不明晰。全县18个镇(街)的经济发展状况、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各有不同,导致各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明晰的产业发展方向,只是简单将项目资金入股企业或合作社来获取保底收益,虽然此举投资风险低,效益稳定,但从长远来看,没有发展长效产业,不利于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二)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虽然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对集体资产进行了盘活,但部分村可以盘活的固定资产少,村集体负债较多;一些村原始积累底子薄,来源渠道单一,仅依靠出租集体土地、林场等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经济基础依然薄弱,盈利能力不足,群众受益率低。

(三)致富带头人带动能力不足。全县大部分村缺少懂经济、有头脑,能够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的领头人,部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思维不清晰、思路不开阔、经验不丰富、创新点不多,使得各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缺乏好的办法和措施;加之个别村干部缺乏创业精神和迎难而上的决心,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造成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不足。

(四)发展集体经济“容错纠错机制”缺乏。由于基层同志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担心因经营失败而被追责,有思想包袱,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创新思路,主动作为,部分贫困村为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增值,仅将资金投入企业获取固定利息收入,没有结合村情发展长效产业。

(五)村级财务人员缺乏。当前我县各村财务人员严重缺乏,现有的财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没受过规范、严格、系统的专业教育,理论基础薄弱,存在记账不规范、账目混乱、漏账错账等问题;部分财务人员只懂简单的账务处理,业务素质不高,账务处理差错多、支出单据混乱、信息失真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工作建议

(一)继续加强指导支持。虽然目前各村已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但这仅仅是完成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步,下一步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才是关键所在,建议市产改办继续加强指导,特别是组织新成立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进行轮训,进一步开阔思路,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和信心。继续加大政府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投资力度,建议每年从市级层面给予资金、项目支持。

(二)持续给予政策倾斜。虽然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了赋码登记,办理的营业执照,与市场进行了接轨,但各村的村情不同,建议市产改办鼓励村级合作社结合各自村情成立相应的村办企业,给予资金政策方面的倾斜,同时利用互联网建立县、镇、村交易网站,加大宣传力度,加快资产流通,盘活集体资产,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杨舒鳞.敦化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情况调查报告[J].吉林农业,2018,(2):62.

[2]顾吾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变的实践和探索[J].上海集体经济,2012,(6):12-15.

猜你喜欢
改革建议集体经济农村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分析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普及教育之我见
武陵山片区教授工科专业制图课程的思考及改革建议
专车行业改革必要性探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