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2021-12-27 00:34王红霞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呼吸道疾病发病特点防控措施

王红霞

摘要:在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生猪养殖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在猪养殖阶段,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下文简称“PRDC”)十分常见,分析此类疾病的成因,了解发病特点,提出防控建议,对于生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控制十分有利。因为,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猪,对于此疾病的表现症状各不相同,为了保证当地生猪养殖效益,需要针对此类疾病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猪;呼吸道疾病;发病特点;防控措施

引言:突泉县的生猪养殖,PRDC属于高发类疾病,一旦发生,可能导致生猪死亡,因此需要相关人员高度关注,注意日常养殖过程饲养管理,根据发病成因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防治措施,尽量做到提前发现、及时治疗,防止疾病范围扩大,影响养殖效益。

一、猪呼吸道疾病发生机理和成因

猪机体存在免疫防线,呼吸道能够对外源性病菌或者异物的入侵进行免疫,鼻腔属于第一道防线,能够阻绝空气灰尘,还能过滤湿润空气;支气管纤毛属于第二道防线,对于病菌具有粘附和清除的作用;猪肺的巨噬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具有免疫调理的作用,能够将病毒或者病菌清除。如果猪受到不同病菌产生的气源性感染,那么对于支原体生长这一过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可能存在丝状蛋白质,还有可能发生吸附与粘连等作用,让支原体能够在支气管的纤毛上部被吸附,导致上皮细胞发生病变甚至死亡。

与此同时,还会对猪呼吸道的黏膜造成损伤,降低纤毛萎缩和脱落等功能。如果猪受到支原体感染,也极有可能产生免疫抑制,其淋巴细胞抗体及抗病毒等能力会不断下降,导致支气管纤毛、器官等受到损伤,难以阻挡气源性病菌向猪呼吸道和肺部入侵,影响呼吸道对于异物的清除能力。因为呼吸道为开放状态,所以当病毒或者气源性病菌向内部入侵时,会受到免疫因素干扰,增加猪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呼吸道疾病也极易发生。此外,当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明显,特别是初春和入冬以后,猪容易产生冷应激反应,圈舍内部密度控制不合理,加上通风不畅,致使有毒气体难以被排出,就会对呼吸道黏膜造成刺激,导致猪发病[1]。

二、猪呼吸道疾病发病特点

(一)处于不同龄期的猪症状不同

对于处于哺乳期的仔猪来讲,如果患有呼吸道疾病,那么就会出现神经症状,呼吸也相对困难,死亡率较高;对于育肥猪和保育猪来讲,如果患有呼吸道疾病,典型的表现就是食物减退,伴有发热和咳嗽症状,呼吸也相对困难。如若养殖管理不科学,猪群密度控制不合理,还容易出现混合感染这一问题,最终导致PRDC发生,随之死亡率也不断提高。当临床症状严重时,可以利用常规药物进行康复治疗,但是也有可能导致育肥猪发生死亡。

(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相对较高

PRDC主要发生在6周龄以上和13周龄以上的保育猪和育肥猪,如果保育猪发病,那么死亡率可达40%;如果育肥猪发病,死亡率可达到60%。实践表明,猪患有PRDC时,其育龄和死亡率二者之间成反比。如果是由多种病毒或者细菌导致的PRDC,那么一旦病情加重,不利于治愈,而且会消耗较高的成本。

三、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措施

(一)注意饲养管理

为了预防PRDC,饲养管理技术的运用十分重要,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针对处于哺乳期的仔猪,应该尽早断乳,利用药物预防,可以使用土霉素这类药物,当仔猪出生3d、7d和21d,可以分别为其注射土霉素0.5mL,预防附红细胞体和PRDC等疾病。提早断乳还能激发母猪抗体作用,实践表明,当仔猪在21d龄的时候,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对于各类疾病的抵御作用较高,此时断乳可以预防保育期受到畜舍内部病源的影响。

第二,采取分单元饲养的模式,在母猪分娩、仔猪保育和肥猪育肥等方面,采取全进全出这一饲养模式,使同一畜舍的猪群能够全部转出,防止断乳仔猪由于日龄现在较大差异,而出现混合饲养的问题。当批猪群出栏以后,应该及时对圈舍进行冲洗和消毒,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将新猪群转入其中,控制PRDC发生。

第三,养殖过程对于饲养密度进行合理控制,由于PRDC和养殖密度之间有紧密关联,所以,密度的合理确认十分重要。与此同时,还需要关注饲料的合理搭配,为猪群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注意控制猪群混养或者转栏的发生率,否则就容易发生PRDC。

第四,注意饲料的清洁性,因为饲料属于影响猪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无论是饲料的选择还是搭配,或是饲料的管理都应该符合猪群实际需求,合理利用中药调节猪机体功能,提高其免疫力。

第五,严格按照季节变化,对于猪舍环境进行妥善管理,注意通风和换气,确保内部空气质量,还有助于将一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等有毒害类气体的浓度降低,防止猪出现中毒现象。注意内部温度合理化控制,在夏季应该做好消毒与防暑工作,在冬季应该强化保暖管理,控制猪舍内部环境温差。分娩舍和保育舍也应该及时通风,降低猪群受到应激因素影响,打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二)按照程序免疫

在免疫方面,应该结合突泉县疫情发生情况,将PRDC免疫工作做好,对于大型养殖场,可以为猪接种肺炎支原体这类疫苗。实践表明,当猪在3周龄或者5周龄进行接种效果较为理想,此类疫苗对于PRDC的预防效果较好,还能避免猪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免疫过程还可以使用若毒疫苗,按照要求分别接猪肺疫、猪瘟、肺炎和蓝耳病等各类疫苗。需注意,免疫阶段应该按照一猪一针头这一处理原则,防止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病源不断传播。

(三)规范消毒流程

在卫生消毒方面,应该制定专项消毒计划,落实消毒工作,选择高效杀毒剂,还可在猪舍内部配置消毒池,选择烧碱溶液,浓度2%,对于猪舍的地面和墙面进行消毒。针对猪舍内部,还可以使用力保碘三氯、过硫酸盐以及病毒威特全面消毒,按照说明喷雾消毒。所有猪群全部转出以后,还需要对猪舍地面、过道和墙面进行冲洗,选择烧碱溶液消毒,还可以利用生石灰,将其撒在走道、边角位置,待环境被充分净化7d后,才可将新猪群引入其中。

(四)药物防治措施

因为PRDC主要是受到病毒或者细菌等混合感染而导致,因此,如果使用药物方式进行防治,可以选择广谱类药物,或者组合用药,在养猪场可以利用400ppm阿莫西林,配合100ppm枝原净与300ppm金霉素进行组合用药,防止PRDC的发生。还可使用60ppm氟苯尼考与100ppm枝原净进行组合用药。或者在母猪的产前和产后7d时间,在饲料当中添加加康,用量为500g/t,之后在仔猪断奶之后,还需要连续用药14d。若使用上述药物或者组合,对于转舍之后保育猪群,还需要用药7d,这样可以对多数的细菌性病原导致的PRDC具有抑制作用,控制猪受到的感染率。

與此同时,还需要注意,因为猪发生PRDC以后,其采食量有明显下降,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方式期间,如果要通过饲料途径给药,那么还需要适当将药剂量提升;或者换用注射方式给药,以免药物用量不足影响疗效。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单纯依赖药物也不能完全预防这类疾病,药物的使用应该尽量科学,也切忌完全依赖疫苗注射免疫的方式,因为并非所有疫苗都能达到100%的保护力,所有的药物都能达到100%的防治率。对于PRDC的预防,做好养殖环境的管理,提高饲养技术营养水平是根本,只有改善生猪生长的环境条件,注意饲喂方式的合理性,才能提高猪机体免疫力,利用自身免疫能力控制PRDC,以免生猪受到感染,形成良性的养殖环境循环[2]。

结束语:总之,针对PRDC的防治,应该从此类疾病发生原因角度出发,总结疾病发生特点,规范养殖管理,注意环境卫生消毒,及时免疫,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因为此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需要养殖人员根据其成因,选择适宜技术合理防治,为突泉县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谢金锁.浅谈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06):135-136.

[2]陈仆.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因及防控[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09):48-49.

猜你喜欢
呼吸道疾病发病特点防控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关于鸡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关于生猪疾病防治措施的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