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研究所研发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研究

2021-12-27 00:34王芹高菲江春梅施昀昀王皓婷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

王芹 高菲 江春梅 施昀昀 王皓婷

摘要:为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对A研究所研发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与阶段化奖励,提出科技成果转化奖励优化设计方案。

关键词:研发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

A研究所是我国航天领域集固体火箭动力系统设计、制造、生产、试验和开发为一体的专业研究所。未来几年其目标是着力加快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力争成为引领固体推进技术未来发展的“国际一流航天动力科技企业”,这与研发人员不断创新,新技术不断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的持续推进息息相关,但A研究所目前还没有很好地发挥航天科技成果的技术潜力、经济潜力,航天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仍较低,需要进一步激发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1.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现状与问题研究

1.1现状分析

1.1.1科技成果转化的内部引导性不足

当前科研项目完成科技成果申报,获得科技成果鉴定一般即可获得项目奖励,而科技成果从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往往经历立项、研究、中试、鉴定、推广与应用等多个阶段。科技成果完成后研发人员即可获得全部奖励,缺少后续的跟踪激励,这会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1.1.2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不明确

在进一步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仅提出要对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的部门、项目组和个人应给予奖励,缺乏具体的奖励细则,而因后续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过程长,结果不确定性高,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价值不清晰,对研发人员激励不足。

1.1.3科技成果转化多样性激励不足

研发人员在成果获奖后,不仅可以获得较为丰厚的奖金与表彰,还在晋升职务、考核评价以及技术职务评聘等方面享有优先权。但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奖励对于后期个人考核、职称提升、晋升职务等方面无明确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激励效果。

1.2管理問题研究

1.2.1科技成果与科技成果转化关联连接

科技成果与科技成果转化之间缺少一定的关联,当前对于科技成果的分类并不清晰,管理较为粗放。A所既有服务于一线经营生产的产品设计、开发,也有支持企业中长期业务发展、推动行业技术升级的前瞻性、共性技术研究。对其分类评价必不可少,偏基础性的科技创新成果可从技术的创新性和对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支撑性角度去考察。而偏应用类的科技创新成果应从生产力提升的角度去考察。完善科技成果前序工作,明确成果类型,结合需求选择成果进行深度转化非常有必要,并对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进行分类奖励,向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倾斜,能对研发人员进行引导。

1.2.2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性激励

在所内,各项技术、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研发、验证、试验过程,科技成果成熟后才能应用的实际当中,产生实际的价值,过程漫长。在产品或技术研发阶段,产品或技术成熟度能一定程度上代表该项技术或者产品能够应用于实际的程度,成熟度的提升代表着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基础以及价值。技术/产品成熟度评价是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重要依据,因此从供给侧角度,技术/产品成熟度是判定各项科技成果价值的重要依据,是研发人员工作付出和创造价值的重要体现,可以作为科技人员在成果转化阶段的奖励依据。

2科技成果转化奖励优化设计方案

2.1总体思路

2.1.1完善评价机制和挖掘成果价值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的事后工作,科技成果的甄选评价能进一步发挥成果的价值与活力,同时保证提高成果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要对科技成果进行时效化管理,如果科技成果不能支撑技术进步,不能快速转化为内部生产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失去成果的价值,加强科技成果的实效化管理,挖掘科技成果价值非常有必要,需要进一步对科技成果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2.1.2体现内部公平性和导向性

奖励的公平性是任何奖励办法设计的基本原则,解决内部公平问题,要通过衡量研发人员的能力和业绩,以此拉开差距。让贡献大的获得更多,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不同的项目成果要设计不同的奖励规则,结合项目的价值匹配不同的奖励标准,同时要保证差距水平合理、科学。

2.2奖励方案

2.2.1整体规划:分类实施与阶段化奖励

为了促进研发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偏应用类的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和转化,从项目申报-鉴定-考核奖励-后续跟踪等各个环节进行把控。进行“分类奖励,过程与成果并行”的奖励方式。在项目申报阶段进行初步定位,明确各项研究项目面向基础性研究还是应用性研究,并在科技成果鉴定阶段明确科技成果与项目申报的一致性,不同项目成果设计不同奖励规则。

针对基础性项目研究成果,采用一次性奖金的方式进行发放,针对应用性研究成果,依据项目计划,在鉴定层面依据所内技术、产品成熟度标准定位到各项目当前的研究成果转化等级,随着产品成熟度的提升,奖金系数可进行累计。同时科技成果转化完成后带来的经济价值要进一步与研发人员共享,在国有企业内实施自主激励,整体对于应用性研究成果,通过考核激励方式采用研究奖励(累计)+自主实施激励双重奖励方式,过程性激励和结果性激励双管齐下。

2.2.2奖励分配:业绩导向与多样化激励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需要长时间,多人员的参与,应当形成项目制的管理,其利益分配的公平不仅取决于奖励奖金的多少,而且在于奖金分配的公平性和平衡性,做好成果转化奖励的分配,保障公平性是科技成果奖励的重要工作,当前在分配方式上,主要以完成负责人为主组织团队共同协商来确定,同时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人的技术创新贡献,可以适当引进量化的绩效评价体系,根据实际贡献度进行公平分配。通过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的角色、工作贡献度、工作能力等进行评价赋分,同时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与个人在职称晋升,选拔与年终考核等方面联动,进一步提高激励的有效性。

2.2.3奖金结构:保障原则与成果导向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同层级的研究人员会参与进来并需要花费大量工作时间,为了使研发人员得到保障,在科技成果转化奖励上以项目为依托,以项目奖励标准为依据进行阶段发放。在奖金结构上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可进一步划分为个人保底奖励、个人阶段奖励、个人成果应用奖励。采用多层奖励模式,既能保障研发人员的生活,又能激励其在项目中积极投入,引导科技创新团队提高工作质量、强化成果应用。

3.结语

研发人员是推动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力量,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水平,创造出一个公平竞争,正向引导的科研环境,使得各种形式的科技奖励能够真正起到激励人员、奖励先进的作用,才能推动公司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支撑企业的高效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文莉.航天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模式与经济回报方法初探[J].航天工业管理,2017(07):29-32.

[2]刘建芳.研发人员的薪酬激励和绩效评价的改进措施[J].中国外资,2012(19):219-220.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转化
浅析信息化助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
天津市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权利归属与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办学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制约我国科技中试发展的问题研究及建议
股权众筹与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机制分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技园管理经营模式探索
创新高校重点学科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工作的思考
完善转化机制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