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西方体育礼仪发展与影响

2021-12-27 00:34杨清文李晓帆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高职

杨清文 李晓帆

摘要:人类的发展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礼仪发展史。西方体育礼仪经过两千余年发展,对西方社会的影响深远积极。在今日“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指引下,借鉴西方体育礼仪的发展过程和经验,充分发掘我国体育礼仪的育人价值和效用,不仅可引导高职学生塑造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更能够丰富社会主义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西方体育礼仪 高职 体育教育

从古至今,“礼仪”早已渗透至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一直是最重要的社会基本规范之一。儒家通过对“礼”的颂赞,让“克己复礼为仁”“以仁存心、以礼存心”等观点演化为后人行为处事的准绳,历代帝王治国亦将“礼”作为约束人民生活和思想的准则和保障社会运行的基本规范。而在西方,早期的礼仪观念,多指西方上流社会所奉行的宫廷礼仪或社交行为规范,随着社会发展,现代礼仪不仅体现在社交中,更以多种形式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维度。体育礼仪就是其中之一。

体育礼仪,指体育活动中,人们在交往时应表现出的互相友好、友善、尊重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体育礼仪承担了诸多功能,具体表现为提高人文修养、促进人际交往、维持运动秩序和丰富体育内涵等;在培养竞争、团结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功能、约束行为的规范功能、协调人际关系的调节功能以及塑造个人、团体和国家形象的塑造方面,体育礼仪地位更是举足轻重。

在谢小兰看来,体育礼仪主要体现在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物质层面可分为器物礼仪和服饰礼仪,而非物质层面则分为制度层和行为层。在二级层面继续解构,制度层被细分为礼制、礼法、礼典三方面,而行为层则分为语言礼仪和表情礼仪两方面。西方体育礼仪如此丰富而系统的形式和内涵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体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和东方崇尚的强身健体不同,最早的西方体育运动是为政治和军事目的服务的,而其礼仪亦需遵从宗教礼节。在公元前8世纪,西方体育礼仪在古希腊形成雏形。最初的体育运动目的是准备兵源和强化军事训练,而在祭祀活动中,人们以健康的裸体竞技和健身舞蹈进行欢庆。古代奥运会同时继承了体育运动的形式内容,和祭祀庆典的表现形式,并形成其独特之处。自公元前776年至公元394年,古代奥运会经过近1200年的发展,广泛传播了古代西方体育礼仪,并在西方世界得到了普遍认同。随着时代发展,竞技体育呈现越来越强的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特征,而体育礼仪也随之发展为现代体育礼仪。其中最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当属现代奥运会的举办。

1894年6月,在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的倡导和推动下,法国巴黎举办了首届国际体育大会。他认为,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彼时亦意义重大,恢复其举办,能很好地促进国际体育运动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1896年4月,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办,自此,每4年一届的现代奥运会,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体育盛事。奥林匹克五环,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和全球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相聚。《奥林匹克宪章》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维护人的尊严、促进和平社会的发展”,并且认为体育运动是人的权利,奥林匹克精神体现为“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在其发展历程中,各组成环节都有了规范礼仪标准,不管是开闭幕式、火炬传递仪式、奖牌授予环节,或是赛前赛中赛后,运动员和观众们都遵守着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体育礼仪,人、活动和礼节都是这项盛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良好的体育礼仪,还能展现人的文明程度。英国学者布雷迪和安妮·玛丽(Brady,Anne-Marie,2009)对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进行了研究,指出中国在此次奥运会上展现了主办方和公众出色的文明礼节,如严谨而有特色的奥运圣火接力仪式、全面而体贴的志愿者服务、文明礼貌的用语、也突出了东道主的文明大国形象。除此之外,体育礼仪所蕴含的尊重、自愿、包容和集体主义精神,对提升自我修养、构建良好人际关系,都有重要作用。

经过两千余年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西方体育礼仪传承了西方社会的体育观、价值观、文化观,并反向对其产生了深远且积极的影响。不管系统全面的礼仪制度,还是追求人类极限的体育精神,或是强调个体价值的现代诠释,亦或者是开放融合的文化态度,西方体育礼仪的形成发展与内涵,都对我国的体育礼仪发展充实有深刻的影响。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国际交往的拓展和深入,不同礼仪文化之间的冲突、融合、传承与创新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在今日“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指引下,作为高职教师,我们既要能看到西方体育礼仪在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效应,也要以客观的态度认识到西方体育礼仪推崇个人本位主义的缺点,有选择性地能借鉴其发展过程和经验,并充分发掘我国体育礼仪中例如“以人为本、和谐共存”的育人价值,以开放的胸襟和清醒的态度兼容并蓄地对照中西方体育礼仪的异同,并发掘中西方礼仪的丰富有效内涵,在教学中引导和塑造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完善自我为目的,充分发掘社会主义文化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促进民族凝聚力提升和文化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谢小兰. 中外体育礼仪的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2]骆慧菊,李艳翎. 奥运火炬接力的礼仪文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3]許之屏. 现代体育礼仪[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4]陆树兵,程杰. 传统体育与人文教养结合方式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 2010(1)

基金项目:

1. 本文是2021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21YBC167)阶段性成果。

2. 本文是2020年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校级职教改课题(ZJG202007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杨清文(1987-),女,四川人,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李晓帆(1982-),女,湖南人,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本科学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课程思政。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