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

2021-12-27 00:34李菊徐涛祖后淑孙静静朱薇薇汪香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黄梅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李菊 徐涛 祖后淑 孙静静 朱薇薇 汪香

摘要:在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的时代下,青少年在接受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和在不同理解程度上被过度形式化和弱化。在发展传统文化方面,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譬如黄梅戏文化,就有许多青少年不了解,甚至不知道黄梅戏文化的内容是什么。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法了解安庆市民对黄梅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黄梅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传承

一、调查背景

黄梅戏,原名为黄梅调、采茶戏等,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起源于农村,后经发展而融入城市,逐步发展形成起来的一个新剧种。黄梅戏是安庆市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戏曲剧种,是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五大戏曲剧种”而名扬四方,早已成为安庆市标志性的文化形象。在我国种类繁多的戏曲剧种中,黄梅戏能够脱颖而出,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千辛万苦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它自身的独特艺术魅力。不仅得益于黄梅戏的通俗化、大众化的艺术品格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且在剧本、表演、唱腔、以及服装上有自己的优势。

安徽省安庆市是中国黄梅戏的发祥地与传承地。清代乾隆年间,发源于安徽、湖北、江西交界处的采茶调传至安庆后,与本地方言相结合,经严凤英等老一辈戏曲艺术家的继承与发扬,逐渐发展为蜚声海内外的黄梅戏。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黄梅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氣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黄梅戏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戏曲,给予人视觉,听觉的享受,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失去了很多观众,年轻人爱看、愿看的少之又少,我们希望通过对安庆市黄梅戏的传承发展现状的调查,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研究方法

2.1对象

调研组以安庆市民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安庆市六个街道用指导问卷星在线填写的方式发放问卷240 份,回收有效问卷 217 份,并对部分对象进行了访谈,调研对象年龄构成如表1.

三、调查结果

3.1传承

调查结果显示,9%的人从来不看戏曲类节目,21%的人经常看戏曲类节目,其余人或多或少都观看过戏曲类节目,由此可见传承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有部分人不看戏剧类节目经常看戏曲类节目的人数较少。且调查中发现,虽然仅有5.5%的人完全没有听过黄梅戏,但非常了解黄梅戏的人数也只占8.5%,这说明对黄梅戏了解的人数多,但大部分仅停在听说过(39.5%)和有一点了解(46.5%),需要我们更深层次的宣传黄梅戏知识,让更多的人更深入的了解黄梅戏。

调查中发现有83%的人是通过电视节目了解到黄梅戏,有65.2%的人是因为家中长辈喜欢受到熏陶从而了解到黄梅戏,在大家对黄梅戏的代表曲目的了解中发现,《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广为流传,有84%的人听过《天仙配》,有76%的人听过《女驸马》,有65%的人听过《牛郎织女》.在对黄梅戏传承的态度中发现,77.5%的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发扬,55%的人认为自己挺喜欢黄梅戏的,22.5%的人认为黄梅戏非常好,没有人认为黄梅戏是过时的、应该抛弃、与广大人民群众无关,由此可见人们对于黄梅戏的传承的态度十分积极,有88.5%的人愿意观看黄梅戏,有极少部分的人不愿意观看黄梅戏,说明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去了解、愿意去传承黄梅戏。

3.2发展

据调查数据显示,68%的人觉得青少年有必要了解学习戏曲文化,传统文化需要新青年继承发展,23.5%的人选择中立,仅4.5%的人觉得没必要,也没什么用。面对黄梅戏的发展,73.5%的人认为需要保留好的传统加入新的现代元素,才能够使黄梅戏未来发展前途更加光明。在对黄梅戏未来的态度调查中发现,54%的人认为黄梅戏会逐渐振兴,46%的人认为黄梅戏会与流行元素结合,成为小众文化,没有人觉得黄梅戏会逐渐走向衰弱。人们所熟知的黄梅戏作品只有那几种,又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现在的青少年审美取向有一定的差异,使得关注黄梅戏的人不断减少。因此,在黄梅戏人才培养、黄梅戏作品创演、黄梅戏传播方式、黄梅戏团体体制方面都需要创新,让黄梅戏以创业促繁荣、以改革促转型,面对当下文化发展新要求和审美需求新变化,全面推进推进黄梅戏艺术创新发展。

调查发现,人们认为黄梅戏未来发展面临了很多机遇,比如政治形式,经济环境的转型,不断变化的文化空间和先进的媒体技术,这些都为黄梅戏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社会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越来越积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安庆,就有多个黄梅戏展馆、艺术馆和戏剧学校供人们参观学习黄梅戏文化知识。以前文化传播信息传播只能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旧媒体,信息少,速度慢,传播范围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例如抖音、快手等APP使得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越来越快,很多专业戏剧演员也在APP上创建账号,分享自己的戏剧生活和戏剧片段,比如在安庆再芬黄梅戏艺术剧院任职的国家二级演员谢军、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任职的国家二级演员王莹、在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任职的2020届中国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生侯婷婷等人均在抖音上创建账号,分享自己演出和心得感受,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互联网时代里,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讨论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大部分人认为黄梅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没有人认为黄梅戏是过时的应该抛弃。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家有一定的保护黄梅戏的意识。这也表明了黄梅戏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根据我们的两百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可知:54%的人认为黄梅戏会逐渐振兴,46%的人认为黄梅戏会与流行元素结合,成为小众文化,没有人觉得黄梅戏会逐渐走向衰弱。面对数据结果,我们发现当代人对黄梅戏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黄梅戏未来将会发展的更好。

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多数群体认为黄梅戏发展并不会走向衰弱,甚至觉得黄梅戏的未来会越来越好,但现实却并没有如此乐观。由此可见,当代人对黄梅戏的态度非常乐观,但缺乏行动。主要原因是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缺乏创新,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调查结果显示,17%的人认为黄梅戏应该保守传统,9.5%的人认为应该加入现代元素,73.5%的人认为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入新的现代元素。由此可以得出,我们不仅要欣喜黄梅戏过去的辉煌,更要清醒的认识到当下面临的问题,黄梅戏必须加入新的时代元素,创新是文艺的生机和活力所在,也是贯穿黄梅戏艺术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今天,推进黄梅戏艺术大发展大繁荣,更需要创新,我们要遵循黄梅戏艺术创作基本规律,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超越,在保持黄梅戏本体特征和独特韵味的基础上,努力使黄梅戏艺术的各要素都适应时代的特点和观众的需求。

针对黄梅戏未来发展的表现形式的看法,选择电视剧、电影、音乐剧的占大多数,少部分人选择动漫、歌曲。由此可以判断出,黄梅戏的发展不能再完全按照过去的形式来展现,应根据年轻人的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在大众面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黄梅戏大众之间的流传,从而促进黄梅戏未来的发展。黄梅戏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在年轻人之间宣传起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手机软件发展的越来越好,例如抖音、快手等APP使得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越来越快,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力量,在年轻人之间广泛宣传黄梅戏,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黄梅戏,热爱黄梅戏,促进黄梅戏未来的发展。

五、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安庆市民对对黄梅戏的了解程度不够,了解黄梅戏的渠道较少,但大部分市民对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秉承积极态度,认为黄梅戏在现代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黄梅戏应当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与现代因素结合发展。同时青少年要积极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焕发新光芒。

六、参考文献

[1]陈燕翔.黄梅戏芑术在乡村生活中传承的现状与思考——以安庆及周边地区为例[J].黄河之声,2011(03).

[2]汪石满.在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暨黄梅戏研究会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黄梅戏艺术,1992(04).

[3]李光南,浅谈黄梅戏如何走市场问题——关于发展安庆市文化产业的一点思考[J].黄梅戏艺术,2007(02).

[4]张伟,詹向虹.消费语境下地方戏剧的范式转变及其审美认同——以黄梅戏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11(04).

[5]丁式平,举足轻重——简述如识分于在黄梅戏发展中的作用[J].黄梅戏艺术,1985(01)

[6]徐庆寿,黄梅戏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黄梅戏艺术。2005(01).

[7]宋玲,黃梅戏电视刷音乐对黄梅戏音乐传统的继承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李菊,女,汉族,学历:2019级在读本科,单位:滁州学院,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黄梅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了不起的黄梅戏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黄梅戏曲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故乡的黄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