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文学的儿童性

2021-12-27 06:34黄昱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儿童性母题苏菲

黄昱

摘要:儿童文学是一种重在表现少年儿童生活及其精神生命成长的文学,但同时也是“大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是孩子的文学。儿童性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本文就简要的从主题内容、人物形象、语言文字这三个角度来分析儿童文学如何体现儿童性。

关键词:  儿童性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 “大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是孩子的文学。因此在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时,我们需要使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符合儿童的期望,也就是说儿童文学作品必须要具有儿童性。那么儿童文学作品是如何体现儿童性的呢?本文就简要的从主题内容、人物形象、语言文字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主题内容

在现代儿童文学的研究领域,我们一般将儿童文学分为三大主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2]

(一)“爱的母题”

“爱的母题”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儿童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阶段,以此母题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大多以纯真质朴的爱与儿童的心灵进行交流,以浸润在作品的“爱”对儿童进行教育,恰恰符合了儿童的心理特点。以“爱的母题”创作的作品的有:《小红帽》、《灰姑娘》、《寄小读者》……《小红帽》讲述了小红帽斗败了大灰狼救出了外婆的故事,以一种父亲型的关爱鼓励孩子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让儿童们学会斗争;《灰姑娘》式的儿童作品则通过被继母和两个姐姐欺负的灰姑娘在仙女教母的帮助下参加王子的舞会并最终成为了王妃的故事以亲切温馨的语调带给孩子们关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

(二)“顽童的母题”

“顽童的母题”是从儿童自身的心理出发,表现儿童无拘无束的天性。这类的儿童文学作品大多新奇充满想象力。作家以儿童的思考方式来讲述儿童的故事。例如:《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卡尔松》、《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讲述了爱丽丝追赶一只白兔掉进兔子洞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遇见了柴郡猫、疯帽匠、公爵夫人、红皇后……经历了一系列奇幻冒险的事情的故事。爱丽丝就是成人为儿童创作的儿童的代表,爱丽丝在兔子洞里的奇遇符合儿童自身的冒险经历,非常贴合儿童自由冒险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儿童探险的心理需求,让儿童产生共鸣的同时获得教育。

二、“自然的母题”

自然是儿童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主题。“这一方面是由于儿童与生俱来的生命基本因和自由天性充分保存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本真状态的亲近及与之融为一体的感情。”“另一方面,儿童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随着心理时空的逐渐扩展,需要对未知领域进行不断地探索与认知,从而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积累更多的感情与理性经验。” [3]“自然的母题”类的文学作品从孩子对自然的天性来教育孩子们关注环境保护环境。代表作品有:《昆虫记》

三、人物形象

儿童文学作品的角色一般分为几类:动物、自然景物、儿童。动物一般都被拟人化,而且一般都是善良且温顺的。自然界的景物一般描绘的是积极向上含义的景物,例如:石缝间的小草、云朵、太阳、花朵……以同龄的儿童作为主角也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大特色。儿童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一般都是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这些人物形象在选取时都会契合儿童的内心世界,融入儿童的某些特点,拉近儿童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距离。作家以这些代表性的人或物来代表儿童,儿童则从这些人或物上获得正面积极的教育。例如《苏菲生气了》里的主人公苏菲生起气来会乱踢,尖叫。她想把全世界都撕得粉碎。她会大声咆哮,嘴巴里喷出红通通的火,像一座火山要爆发。苏菲的很明显具有儿童身上的某些特点,比如易怒。儿童看到苏菲时可以从这些相似之处儿童想象到自己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然后从苏菲身上学到生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加以控制。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中的贾里和贾梅则完完全全是每一个普通男生和女生的样子。男生贾里是正直要强、热情仗义的。他也像许多男孩一样喜欢捉弄妹妹。女生贾梅则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当然,她也有许多女孩子都有的喜欢传小话,喜欢看星座的特点。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也能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从他们的经历中成长。儿童文学作品的儿童性也自然而然地从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上体现出来。

四、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是儿童文学作品表达呈现的重要媒介。获卡内基奖的新西兰儿童文学作家玛格丽特·梅西就在一段采访中谈到“好的儿童文学语言特别重要,因为语言作为媒介,将故事的内容和孩子联系起来。”

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字使用非常灵活,作家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学体裁选择不同的文字表达方式。但由于儿童文学是“浅语的艺术”。因此我们必须非常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浅语”程度。“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写作的。它的特质之一是‘运用儿童所熟悉的真实语言来写'[4]”“浅语”是指儿童听得懂、看得懂的浅显语言。”因此,无论使用哪种文体,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都需要简洁明了,要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复杂字词,强调语言必须是“生活里的真实”,是符合儿童的语用原则的语言。

在注重儿童文学作品“浅语”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结合儿童的心理来进行创作。儿童是好奇的,是具有想象力的,是喜欢音乐美的。因此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要体现儿童性,语言要生动活泼,要别出心裁,要有奇特的比喻和想象,同时也要兼顾韵律美。如《村小·生字课》。用字非常简单,没有难字。可以说很好的兼顾了“浅语”和“韵律美”,以非常简单的字词,结合儿童身边的人和物,将诗歌编的非常巧妙,让儿童学会从身边的点滴中学习。

结语

儿童性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特点之一,通过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内容、人物形象、语言文字,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儿童文学是如何从体现儿童性,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创作儿童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2]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0

[4]林良.浅语的艺术[M]. 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儿童性母题苏菲
开悟
教学中的母题研究介绍
开悟的障碍
我国儿童性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苏菲的故事
跨年,爱的母题
基于物型文化的校园文化构建
儿童性教育走上前台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要重视其“儿童性”
苏菲寻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