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学生党建推动学生管理工作路径探析

2021-12-27 08:05刘洋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三全育人学生管理

刘洋

摘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创造力、战斗力与凝聚力,学生党建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从严治党从基层做起的切入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协同性缺乏、创新性不足、实效性欠佳等突出问题,降低了三全育人工作成效。以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状况为出发点,实施辅导员党代表责任制推动全员育人,推进学生党支部与新生、班级、就业全程育人,线上党建信息化与线下党建实践化相结合全方位育人,着力以学生党建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发展。

关键词:三全育人;立德树人;学生党建;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党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些重要论述,为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深刻表明了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促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更好地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1“三全育人”的内涵

“三全育人”是指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立体、全方位的教育,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简称。全员育人指全体人员参与到育人工作中,这里的全体人员包括学校的所有人员、家庭里的父母亲及亲属、社会上的知名人士、杰出校友等,强调的是育人主体的范围要拓宽。全过程育人强调的是时间要素,意指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并要关注学生不同阶段身心成长的特点因材施教。全方位育人强调的是空间要素,指育人工作的开展,应涉及大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育人主体应充分利用各种育人要素,育人资源,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从上到下、由内而外全覆盖的育人空间,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三全育人”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2.1協同性缺乏

当前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育人主体主要包括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心理教师、高校管理与服务人员等。每名辅导员至少有两百名以上的直接责任制学生,承担着辅导员的九大工作职责,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学生工作,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较多,分散了在心理育人与资助育人方面的投入精力;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肩负科研和教学的双重压力,对学生管理方面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未能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的效果;高校专业心理教师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学生心理咨询的基本需要,未能充分发挥心理育人效果。

2.2学生入党动机多样化

入党是一个人政治生命的开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大学生党员需要扣好的“第一粒扣子”就是端正入党动机。入党动机是一个学生的真实内心活动和诉求,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首要条件。所谓正确的入党动机是坚定地信仰共产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入党。但当前一些大学生入党动机模糊,甚至不纯。有的学生盲目跟从,看到其他同学递交入党申请书,自己紧跟其后;有的学生把入党作为今后找工作和提拔的一种手段;有的学生因为父母亲朋的劝说,把入党作为一种个人荣誉,满足自己虚荣心。而高校在发展党员时通常考虑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的比重较多,缺乏对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坚定、道德品质是否过硬的考察。使得部分学生入党时仅做到了“身入,无法真正做到“心入”,入党后出现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政治素养不足,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服务意识欠缺,对自己的个人要求放松等现象,与入党前的积极表现差异较大。

3“三全育人”视域下学生党建推动学生管理工作路径

3.1树立信念,培养时代新人成为有远大理想信念的人

青年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时代新人”的政治诉求。理想信念教育是塑造时代新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内容,高校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时代新人”要做到几点。一是树立大学生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因为远大理想能为大学生提供成长的信念意图。二是引导大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动者,需把信念意图转化为信念力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实践力量。

3.2辅导员党代表责任制推动全员育人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令)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的直接责任人,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在“三全育人”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于:他们已经是独立承担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唯一主体,并且在全员育人中居于落地者、协同者和跟踪者的重要地位。高校学生党支部发挥着党员联系服务青年学生的战斗堡垒作用,辅导员党代表责任制的落实,是进一步夯实辅导员“直接责任人”制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

结语

学生管理工作关系到“三全育人”落地实施,学生党建作为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在全员育人方面,以辅导员党代表责任制为起点,学生党支部书记密切沟通联系育人责任主体,实现协同育人;在全程育人方面,强化基层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力度,发挥学生党支部深入新生、融入班级、带动就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17(3):4-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三全育人学生管理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新媒体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