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政视阈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转换

2021-12-27 08:05朱路路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网络思政角色转换角色定位

朱路路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高校辅导员在网络思政的背景下,工作方式和渠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促使辅导员进行角色定位与身份转换,运用网络思政手段,以多种身份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以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资源,或者以把关者的角色,为学生把好信息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网络思政;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角色转换

引言

我国科技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互联网成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同时也是人们获得更多信息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网络的依赖更强烈。在接触海量信息的同时,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受到了影响,这也让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不同程度上遇到了挑战。辅导员也开始更加深入地介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为新时代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的塑造提供帮助。

1简述

高校网络空间逐渐成熟,而且随着5G网络的普及,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变得更加轻松,同时也为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可能性。校园网络在科学研究、学生管理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校园网络还是学生和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也是进行校内各种活动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学生分享信息的主要领域。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进行互动,进行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窗口。

2网络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及其原因

网络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让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通畅,但是,辅导员工作的也因为网络而面临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辅导员应对自身的工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认真研究网络背景下学生思政工作对辅导员的新要求,并找准角色定位,这样才能准确地应用思政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网络让辅导员的工作更加简单,让辅导员和学生的交流更加及时、成本更低,也让师生之间的信息共享打来了更加通畅的渠道,为交流创造了更加完善的平台。这样,辅导员能够更快地发现自身工作的不足,并采取科学的方法予以改进,还能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由于正处在校园和社会的衔接时期,他们在接触更加广博信息的过程中,自身观念有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加上一部分大学生自律能力较差,有可能受到网络信息的干扰,行为出现问题。这已经成为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从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到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发生转型的主要原因。另外,网络技术的发展对辅导员信息技术的素养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辅导员需要具备足够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将其充分应用在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以此来更好地塑造学生的思想认识。其次,大学生正处在从学生向社会人身份进行转变的关键时期,他们自身的观念也会因为不断接受社会信息而发生改变,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者,理应承担起责任,为学生的思想观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努力,避免学生因为不良信息的误导而误入歧途。

3网络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与转换的方法

3.1“发言人”角色定位与转换

辅导员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网络知识,钻研网络,扩展自身的眼界,在网络环境中掌握话语权,充当学生的发言人,为学生发声。辅导员要坚守思想道德底线,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将党的思想、政策、方针等,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此外,当网络中出现错误的言论和错误的消息时,辅导员要以科学的态度,及时澄清谣言,并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解释。在网络舆论引导方面,辅导员需加大投入的力度,提高自身的参与能力,实时掌控整个事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和观念上的变化,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进行心理建设,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和思想上的问题,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获得学生最大的信任,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发言人。

3.2做好学生获取的网络信息的“检查员”

我国虽然正在加大力度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和筛查,以便净化网络環境,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绿色、健康的网络信息,同时帮助学生对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形成客观、公正的判断。尤其网络上人们的言论更加开放,而且有些网络使用者的言论比较随意,觉得网络言论不需要承担责任,从而成了不良信息传播的帮凶。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承担起为他们接触到的网络信息进行检查的责任,尤其在大学生接触社会信息较多的当下,网络信息有一部分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比如网络信息中有一部分包含着暴力信息、黄色信息,学生在有意无意间接触这些信息时,思想会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学生观念的畸形,以及行为给自身和他人带来风险。所以,辅导员应当对学生接触到的网络信息进行一定的把关,承担起“检查员”的责任,帮助学生尽可能过滤掉那些不良信息,让学生在长期接触正面信息,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塑造。

3.3做好学生心目中的“自己人”

虽然有些高校的辅导员和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但是由于自身份的客观限制,使得大学生普遍难以将辅导员真正地看成是“自己人”。这也就导致了一些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遇到一定的阻力。还有些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存在“代沟”,阻碍了学生和辅导员彼此的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辅导员应当对学生当前的思想观念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正确的方法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是“自己人”,而不是对他们施加管束的人。久而久之,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就会变得更加顺利,也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结语

高职院系作为后备力量必然需从内部治理入手,深入挖掘、不惧揭露,将存在问题的关键环节一一诊断,自我检视、诊改才能真正的实现良性发展、螺旋式上升。其次,高职院校更要重视一颗螺丝钉的作用,真正将育人的主体要求落实落地落细,保障工作有干劲、研究有动力、育人有成效,互相需要、互为支撑。此类研究的开展,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队伍的提升带来了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内部决策提供有效支撑,为社会服务发展提供后续源源不断的动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金惠怡.论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思政工作路径的拓展[J].科技资讯,2018,16(23):245-246,248.

[2]张婷.“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11):91-95,100.

[3]赵旭.新时代高校思政辅导员角色的定位[J].读与写(教师),2020,(6):1-1.

猜你喜欢
网络思政角色转换角色定位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基于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社交型思政教育的创新性研究
英国高校的网络思政课怎么上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完善措施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