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1-12-27 09:05杨琴黄坪刘红潘克俭邓峰美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认同度认同感全科

杨琴 黄坪 刘红 潘克俭 邓峰美

[摘要]  目的:基于本调查研究结果,了解四川省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与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2018届农村订单定向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就职业认同度、职业承诺、服务期满后职业规划、政策与制度认知程度、职业行为、基层就业最关注因素等展开分析。结果:23.6%的学生不认同定向全科医生;36.7%的学生表示不能或不确定完成定向服务协议规定的基层工作年限;91.3%的学生在服务期满后不会继续致力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14.9%学生表示不了解全科医生相关政策、制度。不同院校毕业生在职业认同度、职业承诺、职业行为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生源地毕业生在服务期满后职业规划、政策与制度认知程度、职业行为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签订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毕业生在职业认同度、职业承诺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川省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偏低,普遍存在服务期满后不会继续致力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现象,凸显了“留不住”的困境。高校应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强化政策宣传及人文素质教育,完善培养机制,增强专业吸引力,共同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和职业认同感;主管部门应持续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协同院校做好动态管理和考核。

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是为农村地区培养全科医生,是农村地区高层次全科医学人才的主要来源,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保健、预防、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当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与建设中国和深化医改的新要求相比,存在培养层次、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符的局面,即高层次的全科医学人才难以下到基层及农村地区,低层次培养模式又难以满足基层的医疗卫生需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陷入“下不去、留不住、用不好”的困境。职业认同感是个人对从事职业包括职业目标、社会价值、个人意义等的主观正向评价活动的总和,职业认同感强弱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院校阶段的学习动力、毕业后的职业规划及成就感产出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2018届农村订单定向本科毕业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的自评调查,分析其职业认同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升策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居民的健康公平。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医学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成都医学院)2018届农村订单定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成都医学院110人,川北医学院105人,成都中医药大学79人,西南医科大学93人,共387人。男生206人,女生181人,平均年龄23.4±2.3岁。

1.2研究方法

采用专家咨询法,自行设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职业认同度调查问卷,从相关政策与制度的认知情况、职业认同度、是否能完成服务协议规定的工作期限、服务协议期满后的职业规划、就业中最关注的因素等方面开展自填式问卷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87份,回收问卷330份,其中有效问卷32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7.6%。

1.3 统计分析

问卷调查回收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查、整理,采用Excel和SPSS22.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样本基本特征及基本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 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为四川省2018届农村订单定向本科毕业生,回收有效问卷322份。其中成都医学院94人(29.2%),川北医学院82人(25.5%),成都中医药大学68人(21.1%),西南医科大学78人(24.2%);男生166人(51.4%);女生156(48.6%);汉族298人(92.5%),少数民族24人(7.5%);生源地为农村的有238人,占比73.9%;生源地为城镇的有84人,占比26.1%;签约服务乡镇卫生院的有197人(61.2%),服务县级医疗机构10人(3.1%),服务卫生行政部门40人(12.4%),75人(23.3%)服务机构待定。

2. 2018届农村订单定向本科毕业生职业认知情况

本研究从全科相关政策与制度的认知情况、职业认同度、职业承诺、职业规划、就业中最关注的因素等方面评估学生的职业认知情况。问卷调查显示:23.6%的学生不认同定向全科医生;36.7%的学生表示不能或不确定完成定向服务协议规定的基层工作年限;91.3%的学生在服务期满后不会继续致力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14.9%学生表示不了解全科医生相关政策、制度。在职业行为上,仅18.3%学生愿意进入工作岗位后参加继续教育,持续提升自身医疗技术。结果详见表1。

2.3 不同性别、院校学生之间职业认同感的差异分析

男、女毕业生在职业认同度、职业承诺、服务期满后职业规划、政策与制度认知程度、职业行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同院校毕业生在职业认同度、职业承诺、职业行为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职业认同度上,西南医科大学最高为84.6%,其他三个高校依次为成都医学院(77.7%)、川北医学院(73.2%)、成都中医药大学(69.1%)。在职业承诺方面,大部分毕业生明确表示能完成定向服务协议规定的基层工作年限,其中西南医科大学的学生比例为78.2%,其他三个高校依次为成都中医药大学(61.8%)、川北医学院(59.8%)、成都医学院(55.3%);也有部分学生对能否完成定向服務协议规定的基层工作年限表现出不确定的态度,学生比例依次为川北医学院(37.8%)、成都医学院(36.2%)、成都中医药大学(32.4%)、西南医科大学(19.2%)。在职业行为上,西南医科大学、成都医学院两所高校的毕业生均认为“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最重要,学生占比分别为59.0%、43.6%;而成都中医药大学、川北医学院两所高校则认为职业行为中最重要的是“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学生占比分别为48.5%、42.7%。该结果显示农村订单定向本科毕业生对进入工作岗位后参加继续教育,持续提升自身医疗技术的意愿偏低,后续应加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多渠道、多层次构建适合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毕业后教育体系。

2.4 不同生源地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差异分析

来自农村或城镇的毕业生在服务期满后职业规划、政策与制度认知程度、职业行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职业规划方面,农村来源毕业生服务期满后继续致力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学生比例9.5%,高于城镇来源毕业生(8.4%)。在政策与认知程度方面,农村来源毕业生对全科相关政策与制度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城镇毕业生,比例分别为86.6%、81%。在职业行为方面,53.6%城镇来源毕业生认为“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最重要,其次为“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29.8%)、“进入工作岗位后参加继续教育”(16.7%);43.7%农村来源毕业生认为“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最重要,其次为“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37.4%)、“进入工作岗位后参加继续教育”(18.9%)。

2.5 不同级别签订医疗机构间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差异分析

不同级别签订医疗机构毕业生在职业认同度、职业承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职业认同度上,签订机构为县级医院毕业生职业认同度最高,表示认同的学生比例达到100%,其他依次为待定(82.7%)、行政部门(82.5%)、乡镇医院(71.6%)。在职业承诺方面,签订机构为待定的毕业生明确表示协议规定基层工作年限的学生比例最高,为74.7%,其他依次为行政部门(70%)、县级医院(60%)、乡镇医院(57.9%)。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能否完成协议规定基层工作年限呈现不确定态度,其中乡镇医院(36.5%)、县级医院(30%)、行政部门(30%)、待定(20%)。

2.6 四川省农村订单定向本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最关注因素分析

在多项选择题“你到基层就业最关注的三项因素?”的回答中,我省2018届农村订单定向本科毕业生在基层就业中最关注的因素分别为“工资待遇、深造机会、职称晋升”,选择这三项因素的学生占比分别为93.8%、78.6%、60.9%。其次,35.4%的学生认为“家庭生活”是基层就业中最关注的因素。另外,选择“自我实现”这个因素的学生最少,仅为31.4%。详见表2。

三、讨 论

四川省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毕业生职业认同感偏低,普遍存在服务期满后不会继续致力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现象,凸显了“留不住”的困境。问卷调查显示:23.6%的学生不认同定向全科医生;36.7%的学生表示不能或不确定完成定向服务协议规定的基层工作年限;91.3%的学生在服务期满后不会继续致力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大部分毕业生了解全科医生相关政策、制度,并对定向全科医生表示认同,说明主管部门和院校在招生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分析解读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超1/3的学生不能或不确定完成定向服务协议规定的基层工作年限,甚至91.3%的学生在服务期满后不会继续致力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说明提升免费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仅仅关注培养期内的教育引导还远远不够,他们未来在基层工作的六年服务期中能否持续保有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认同,意义同样重大[1]。政府与基层单位要联合院校,加强服务期内政策、职业教育、人文关怀、工作环境、生活待遇等软硬件条件的支持,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基层的幸福感、归属感、价值感,最终提升其职业认同度,在“下得去”的基础上实现 “留得住”,形成长期扎根基层并服务于基层的意识,在职业行为上,仅14.9%学生愿意进入工作岗位后参加继续教育,持续提升自身医疗技术,说明毕业生的继续教育意愿薄弱,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院校要建立有效的全科医学毕业后教育与培训机制,另有一方面主管部门、院校、基层单位应构建合作机制,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在基层工作六年服务期中的进修、培训、学历提升等继续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调动学生学习动力,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秀人才保障机制。另外,你到基层就业最关注的三项因素?”的回答中,我省农村订单定向本科毕业生在基层就业中最关注的因素分别为“工资待遇、深造机会、职称晋升”,选择这三项因素的学生占比分别为93.8%、78.6%、60.9%,这与五个维度的分析结果相一致。

不同性别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排除性别因素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不同院校毕业生在职业认同度、职业承诺、职业行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在职业承诺上的差异最为明显。各高校应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强化政策宣传及人文素质教育,完善培养机制,增强专业吸引力,共同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和职业认同感。不同生源地毕业生在服务期满后职业规划、政策与制度认知程度、职业行为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论是在服务期满后是否继续致力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还是政策与制度认知程度方面,农村毕业生在明显均高于城镇毕业生,院校在招生时应注意这一特点,对农村来源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倾斜。不同级别签订机构毕业生在职业认同度、职业承诺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签订机构为乡镇医院的毕业生职业认同度、职业承诺两个方面都最低,而签订机构为待定的毕业生均较高,主管卫生部门应协同院校做好动态管理和考核,通過综合评估学生岗位胜任力、职业认知、职业认同、职业承诺、职业规划等来确定签订机构。

参考文献:

[1] 韩赢,侯越,孔郁东,王善鹏,白芳.山东省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23):182-184..

通信作者:邓峰美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G5-10);四川省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JG2018-849、JG2018-849);成都医学院2019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914)

猜你喜欢
认同度认同感全科
国家卫计委: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成立全科医学系
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
浅析提升航海类专业认同度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我国全科医生缺口巨大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