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农机产业升级

2021-12-27 09:05岳文明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农机发展策略

岳文明

摘 要:伴随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新的经营模式逐渐应用于不同领域。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互联网+农业”模式必定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农机产业是农业的重要构成,在“互联网+”背景下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农机产业需要进一步借助“互联网+”时代东风,彼此协同发展,促进我国农机产业升级。本文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农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对“互联网+”助力农机产业升级策略作出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农机;产业升级;发展策略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迅速渗透于社会各行业,深刻改变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从我国农业装备行业分析,“互联网+”对农机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为了农业实现现代化,首当其冲要促进农业机械化。习总书记指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化,强化农业技术创新,走出一条安全、集约、高效、持续的农业之路。“互联网+”时代为农机产业升级带来了建设性的思路。

一、“互联网+”背景下农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推行分布型网络协同开发手段,联合诸多开发对象,提倡知识、技术共享的联合方式,促使广大农机装备在开放型互联网平台上得以研发,重构国内资源和技术,实现农机产业结构升级。互联网为农机电商模式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持。21世纪,物联网备受业主关注,把互联网和农机有机连接在一起,推广O2O营销手段,打造农机企业+电商+金融的商业模式,借助有关的作业系统,监管农机方位,掌握农机作业状况,对农机在线控制、数据传播、远程指导、协调管理等操作,利用大数据发展农机云端生态管理模式[1]。

二、“互联网+”助力农机产业升级策略

(一)大数据进行农机市场预测

数据是市场分析、市场预测的重要依据。市场预测十分复杂,既依赖产品/行业本身的数据,又涉及上、下游供应链及国民经济运行方面的有关信息。在“互联网+”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促进国民经济各行业、各级政府、各市场区域相关数据实现共享,利用云计算强大功能让数据整理、分析、传输过程更加便捷。 对农机生产、流通企业规划业各及定位产品提供条件,对行业组织及政府机构研究农业发展趋势、规划农机产业打下牢固基础。

(二)加快农机核心技术的研发

近来,中国制造逐渐向中国创造过渡,核心技术的研发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农机产业,强化核心技术开发是农机发展趋势。自主研发高端的农业装备核心部件,借助智能开放平台,整合社会力量,组建网络研发队伍,填补个体研发部门不足。要进一步健全国家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农机制造体系。强化向世界科研水平迈进,合理借鉴优秀科技,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核心农机部件。同时,农业企业也要强化与高等院校及科技院的合作,建立五位一体的发展体系,促进成果转化。进一步满足农业主体人员的根本需要,强化在信息感知、智能感应的研究,运用机电一体化,做好农机数据分析,推动我国农机产业向精准化、数字化方向发展[2]。

(三)推动农机智能化升级

“互联网+”时代,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我国农机产业迎来新的机遇。农机产业主体要抓住时机,加快农机智能化转型。做好国家统筹规划,设计农机智能化指导方针,拟定国家智能农机发展战略,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农机产业。结合国家农机发展要求,定位智能化农机发展研究的关键领域,强化农机与物联网的联合,促进产业基地、研发基地、示范基地三者的联系,吸引众多优秀企业及研发队伍,全面提高农机科研能力,带动重要技术的共享,助推国家智能农机产业发展,完善我国农机产业融合模式。

(四)物联网促进农机企业管理

物联网是通过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RFID)、激光扫描、全球定位系统、等设备,根据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交接信息,实现对物品的智能识别、跟踪、定位、监管的网络形式。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一种开拓功能, 为现代企业服务及产品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的农机生产与销售企业皆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产品产销管理核算体系,实现农机企业业务运营网络化、信息化、经管高效化。既能够提升农机产品的营销效率,缩小业务运营管理的成本,控制核算的误差,又有助于控制产品销售流程复杂的时间损耗,提升农机企业经营的时效性[3]。

(五)O2O支持农机销售倍增

O2O模式使得互联网变为农机产品线下交易活动的前台,通过服务预订、提供信息、促销优惠等手段,将线下实体经营业主的销售信息传送到互联网用户那里,把具有需求意向的用户变为自己的线下客户。这样的商业模式因为特别重视增强用户的线下消费体验以及交互体验,可让用户对农机产品实物、服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极大地增加农机产品销售率,特别适用于大型商品及一些需要前往实体店消费的服务及商品的销售。农机产销一体化企业领导可选择O2O 商业发展模式,建立庞大的网络信息平台,做好农机销售信息的传播工作,力求得到更多目标受众的关注与青睐。而且,还需要根据农机企业目标用户、线上传 播情况,有效发展实体店销售网点,增强线下客户对产品的使用体验,促进与线下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促进网络受众转化为目标客户,实现农机产品的销售倍增。

(六)信息化提高農机服务水平

农机产品服务对象一般指向农民主体,农机作业的领域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生产作业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农机产品的工作环境较为复杂,作业时间集中等对我国农机产业售后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特别在零部件供应、服务半径设计、服务时效性方面一定要保证农机的正常使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农机生产销售一体化企业可有效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农机售后服务水平,最大化地满足客户要求。如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在线检测技术,对产品作业运行状态予以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定位农业机械故障点,准确分析故障原因, 提高维修服务质量,节约排除故障时间。又如利用在线传输技术,组建总部指挥机构,做好服务资源协同调度工作,保证服务时效性。或者有效利用图文传输、网络视频、智慧中心功能,建立产品知识库,对终端用户进行远程技能培训,帮助农机用户全方位掌握机械操作流程、维修保养方面的常识,解决农机维修问题。另外,农机企业领导还可为用户提供有关农机作业方面的资讯,以点对点的方式,或者公开发布的方式,把各地区农机作业进度、任务规模、作业需求信息第一时间分享给用户群体,促进现有的农机作业发挥最大的优势,让用户增加异地跨区作业收入,以向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的方式,增强用户的信任度[4]。

结束语:

总之,“互联网+”时代为我国农机产业提供新的机遇和严峻的考验。广大农机产业主体要审时夺势,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市场分析与预测,推行“互联网+农机”的融合发展模式,制定现代农机管理制度,加快农机核心技术研发,促进农机智能化升级,整合众多科研力量,利用先进的技术全面提升农机产品的管理、销售、服务水平,实现我国农机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 石秀芳, 柳明军, 郑翠杰,等. 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农机行业转型升级[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8,(12):182-183.

[2] 邓进利. 智能农机助力智慧农业发展[J]. 农村新技术, 2017, (12):4-7.

[3] 吴杰, 雷萌. 吕梁市"互联网+农机供应"新模式探讨[J]. 当代农机, 2016,(09):74-78.

[4]李瑾, 孙留萍, 郭美荣,等. "互联网+"农机:产业链融合模式,瓶颈与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 (03):397-404.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农机发展策略
农机维修对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分析
试论建设县乡农机推广体系的有效措施
农机购置补贴的绩效分析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