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究

2021-12-27 09:05肖永清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栽培玉米

摘要: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健康、稳定发展,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助力农民“脱贫攻坚”,加速我国的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对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种植地的保护和栽培、种植方面的政策支持,我国的玉米逐步向集中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玉米品质和产量,提高农民收益的同时,也对玉米的栽培、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通过对玉米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的现代化先进技术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适合新时期农业发展的玉米栽培和病虫害综合防控方案,以求为玉米的科学种植提供依据,为保证玉米的有效供给提供基础。

关键词:玉米;栽培;病原微生物;靶标害虫;科学防治

安徽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交界处,光照适宜,省内横贯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河流,灌溉方便,适宜玉米的栽培种植,据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安徽省的玉米栽培已经超过1600万多亩,成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平衡稳定,促进当地的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现代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基本介绍

1.1选择合适的栽培品种

伴随着我国生物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育种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现代化杂交技术、转基因技术培育的玉米新品种,不仅具有高品质、高产量的特性,而且同时兼具高抗逆性(抗寒、抗旱、抗倒伏等)、高抗病虫害的特性。因此各地区的农业部门应依据该地区的农作物栽培、种植规划,结合本地区的地理地貌、气候特征以及灌溉条件,选择合适的玉米栽培品种,相关数据显示,新型玉米品种(新安5号、皖玉708以及西由50等)在安徽省玉米栽培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1.2 种子处理

种子的精选和预处理是保证玉米种子发芽率、出苗率,以及促进苗期健康生长的有效措施。在玉米种子播种以前,可以选择以下措施进行种子的处理:(1)精选玉米种子,选择晴朗的天气,对玉米种子进行暴晒,提高其发芽率,并挑选出种皮损伤、饱满度较差的种子,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在95%以上,以保证玉米苗期生长的整齐度;(2)拌种处理,为有效避免有害昆虫对玉米种子和植株的啃食危害以及病原微生物对玉米的侵害,应选择合适的农药对玉米种子进行拌种,比如用吡虫啉、噻虫嗪等新烟碱类农药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蚜虫;用辛硫磷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蝼蛄、地老虎对种子的取食;用咯菌腈、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拌种,可以有效防治玉米全蚀病等土传病害。

1.3 栽培前的合理规化

玉米栽培密度过于稀疏,则导致农业用地的有效利用率较低,导致玉米的亩产量相对较低。如果玉米的栽培密度过于浓密,则导致玉米的可有效利用土壤营养和空间有限,不利于玉米的健康成长,隐蔽的环境容易导致病原微生物和靶标害虫的孳生,对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相关农业部门应依据本地区的气候特征,结合栽培品种的生长特性,指导当地种植户对玉米栽培行距、栽培密度进行合理的规划。

1.4 整地工作

为给玉米种子的发芽、出土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需要对玉米栽培地进行科学的整地工作,具体包括以下措施:(1)对上茬农作物进行彻底的清理,以防止其残留的植株与玉米种子和幼苗争夺土壤养分,抑制玉米的正常生长;(2)进行土地的深耕、平地与起隆等整地工作,在耕地过程中,建议采用现代化拖拉机进行深度在20cm—28cm的深耕,以保证玉米根系的发育深度,提高其抗倒伏的能力;(3)在平地过程中,要注意对板结的较大土块进行细化处理,从而增加土壤的透光、透气性和蓄水能力。

1.5 科学施肥

养分的有效供给是保证玉米健康生长、丰产、丰收的关键措施,因此,应采取合理的施肥措施,保证玉米营养物质的科学、精准的供应,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底肥的合理施用,底肥具有改善土壤土质、提供玉米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長所需要的营养成分的多重作用,因此一定要注重底肥的合理搭配和使用。玉米底肥一般包括农家肥(主要包括豆粕、发酵后的畜禽粪便,具有改善土壤土质,增加土壤透气、蓄水能力的特性)、微生物菌肥(主要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具有遏制有害病原菌的发生发展,抑制土传病害传播的作用)以及化学肥料(主要是含有N、P、K等大量元素的肥料,保证玉米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供给)组成,在底肥使用前,可以借助土壤速测仪器对土壤墒情(酸碱度、温湿度)以及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检测,根据玉米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底肥种类和配比进行使用;(2)追肥的使用,为保证玉米各个生长期对营养的需求,在玉米生长的喇叭口期、拔节期、孕穗期采用“沟撒”的方式进行追肥;(3)选择现代科技肥料,在施肥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缓释、控释等现代化肥料,一来保证营养的持续、有效供给,二来避免营养物质快速释放引起的烧苗现象以及土壤污染问题;(4)注重玉米的全营养供给,在保证N、P、K等大量元素有效供给的同时,要注意做好B、Fe、Mn、Zn等微量元素的有效补充,保证玉米整个生命周期对不同营养物质的需求,促进玉米的良好生长,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1.5精准灌溉

水资源紧缺一直是限制我国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玉米栽培、种植过程中,进行精准灌溉,保证玉米各个部位对水分需求的同时,节约用水量是促进玉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额重要手段和措施。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以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信息为基础,结合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选择合理的时期进行灌溉;(2)建立现代化灌溉体系,在玉米栽培以前,依据地理特征进行滴管、微喷灌溉管道的合理规化和铺设,借助水肥一体机等现代化设备,进行玉米现代化灌溉—施肥体系的建立,保证玉米水分和营养物质有效供给的同时,提高水分的利用率。

2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2.1 建立正确的病虫害防控理念

在以往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主要采取人工喷施“化学农药”的措施进行防控。此措施具有以下弊端:(1)与小麦、水稻等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较,玉米生态系统具有高大、浓密的特点,人工喷施化学农药的过程中,极易发生中毒事件;(2)化学农药频繁只用,容易导致病原微生物以及靶标害虫的抗性增加,防治难度提升;(3)过多的化学农药散发的土壤、水源和环境中,容易引起污染。因此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建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病虫害科学防治观念,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理念。

2.2 建立科学的病虫害防控体系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可以通过智能包子监测仪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以及太阳能捕虫灯等现代化设备,对靶标害虫和病原菌的发生、发展进行实时的监测,然后通过采用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天敌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技术以及科学用药技术对玉米的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控,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防治效率,而且可以降低农药过量使用带来的3R(抗性—resistance、再增猖獗—resurgence和残留—residue问题)。

2.3 引进现代化病虫害防治设备

为提升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作业效率,可以通过引进无人机、大型拖拉机以及弥雾机等现代化设备,进行农药喷施以及天敌释放等操作。现代化设备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提升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作业效率,有效遏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2)提升农药的利用率,有效降低用药成本,缓解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白永鑫.吉林通化优质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6):70.

[2]古青光. 优质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14):133-134.

[3]张宏静 .优质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 农家科技(下旬刊),2020(2):89.

作者简介

肖永清(1968年6月—)男,汉族,籍贯皖阜南,中专学历,目前的职称技术员,研究方向——种植

猜你喜欢
栽培玉米
收玉米啦!
母 校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为什么玉米长“胡须”
草莓的立体栽培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