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回旋项目运动员能力剖析

2021-12-27 09:05林敬伟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激流船体专项

林敬伟

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是一种在复杂多变环境下的划船运动,它不是简单的竞速项目,而是高级的、复杂变化的竞速项目。激流回旋运动员基础能力是指:依据项目的本质特点要求,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快速提高专项能力的基本能力素质。主要包括运动员身体基础能力、划船专项技术能力和对项目本质规律的认知能力三部分。

一、身体基础能力

1.力量:大肌肉群的力量耐力是能否完成高质量划桨的基础,是直接决定划行速度快慢和比赛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力量素质要求来讲",激流回旋项自更加注重运动员的相对力量(即克服自身体重的最大力量)躯干核心力量全身小肌肉群的协调控制力量和速度爆发力量。

激流回旋运动员的发力过程是在变化失衡的复杂水流中进行的,不同流场中的拉桨拨桨压桨等划桨技术特点及非稳定.变化的环境,要求运动员不仅需要强有力的大肌群划桨力量和协调控制﹒灵敏的小肌群功能性力量;更需要身体躯干部位的腰腹核心力量。大肌群划桨力量是运动员比赛时100~120次划桨效果的基础保障;核心躯干力量即是大肌群的发力支点,又是上下肢力量传递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激流项目要求运动员必须综合发展大肌群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躯干核心力量和身体小肌群功能性力量。同时,强化小肌群功能性力量和发展躯干核心区力量训练,不仅能解决激流专项所需的协调平衡灵敏控制能力,还能有效地防止激流专项运动伤病。

2.耐力:激流回旋比赛时间为100-110秒,从运动员能量代谢的角度讲,激流回旋运动员比赛时,主要通过乳酸糖酵解为机体提供运动能量。因此,激流回旋运动員的无氧能力是运动员取得比赛优胜的重要专项能力之一;此外,激流回旋运动员必须具备强大的乳酸糖酵解能力,即通常讲的无氧能力,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基础是最大摄氧量能力。虽然,运动员在比赛时,其有氧供能比例占仅到30%,但是,由于强大的基础有氧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肌红蛋白的储备,便于通过肌肉组织间的乳酸穿梭,更快的消除乳酸,进而提高专项无氧糖酵解能力。因此,激流回旋运动员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最大摄氧量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无氧糖酵解能力。有氧能力是基础,决定无氧能力的高度。

3.平衡:平衡能力是激流回旋运动员在激流中准确控制船艇和正确使用技术的基础能力。运动员控制船艇的平衡,一是依靠桨的支撑动作,维持船体的平衡;二是依靠自身的本体感觉,通过腰腹部动作调整身体重心,保持船体的平衡。如果运动员依靠浆的支撑控制船体平衡,肯定会影响划桨的效果,进而影响船艇的前进动力。所以,运动员在激流中,应该尽可能的依靠身体的核心肌群和躯干力量控制船艇的平衡。从而保障划桨的动力效果,保证船艇快速行进。同时,运动员在高速划行状态下的平衡能力也是保证技术动作质量的基础。

4.灵敏:研究证明灵敏协调能力对于激流专项竞技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在复杂的激流赛道中需要通过大脑分析复杂的内外环境变化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迅速做出反应,需要有敏锐的视觉、听觉和皮肤感觉等。激流运动员对于外界环境变化造成的内外环境变化做出敏捷、准确反应,需要有准确的本体感觉和位觉。发展灵敏协调能力首先要提高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可采用球类,技巧,跳高,拳击等非周期项目进行锻炼。专项灵敏协调能力是运动技能和各类身体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激流回旋项目是一项具有极强技巧性的体能类项目,因而发展灵敏协调能力必不可少,尤其是协调灵敏素质与专项的结合。

5.柔韧:虽然激流回旋运动员的柔韧素质不能直接创造动力,但它是完成技术动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没有适宜的关节幅度和肌肉初长度,运动器官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动力功能,直接影响各种素质的整合效果,导致神经系统除支配和控制肌肉收缩与放松外,还要调节和完成主动肌与拮抗肌、主动肌与协同肌之间的协作。同时,良好的柔韧性可使运动员运动后排列紊乱的肌纤维得到有序的梳理和恢复、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肌纤维的恢复。而且,骨骼肌良好的柔韧性更有利于运动员肌肉在承受运动训练负荷后快速的恢复。

二、划船专项技术能力

1.基本划船技术

基础划船技术是指:运动员在激流中,完成基本划行、控制和转换方向、调整船体、划行加速时,所需要具备的划船技术能力。通常应用在初级运动员的训练中,主要包括直划技术、横移技术、转向技术、控船技术四大类别,详情见表1。

2.专项过门技术

在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中,运动员要在急流(水流量为13-18m3/s)、变化的水流中准确、快速的划行,按规定方向通过18-25个水门完成比赛,需要有高超的控船和过门技术,常用的专项过门技术有:

2.1过顺水门技术

常见的过顺水门技术有压肩、切划、侧身横渡、旋转过门四种。

压肩过门技术:划行至快到水门前加速,沿内侧杆处或内侧杆下划行,过杆瞬间杆下下压肩、臂、桨,过门后迅速恢复,拨桨控制船体,继续前行。此技术常用于快速通过主水流中的顺水门。

切划过门技术:船尾扫划转动,将船头对准水门,接近水门后靠水门一侧向前切划,将桨叶腹面朝向船身,待船通过水门后,切划转为船尾扫划,继续前行。此技术通常用于过连续的”Z“型水门。

侧身横渡过门技术:靠近水门前减慢船速,左侧可方向扫划支撑,并控制船体,对准水门,右侧反向发力,控制过门速度,过门后前向发力划行或控制船体转向,朝下一个水门。此技术通常用于组合门距离较近且角度较大的情况,便于船体及时转向。

旋转过门技术:接近水门时,前扫划开始逆流转动,接着迅速转为反扫划控制旋转,随着船体出水门,同侧桨叶划水带动船体前行或转向。当赛道两侧同时有水门时,通常使用此技术快速转头横渡,避免被主水流带走。

2.2过逆水门技术

常见的过顺水门技术有“O”型常规、“O”型反桨、“S”型切桨、“S”型扫桨过门四种。

“O”型常规过门技术:靠近水门,前扫划,调头绕进门杆,置桨叶腹面于体后,向前挤划推动船头转动,完全过门线后,出门扫划,修正方向前行。此技术通常运用在回流区的逆水门。

“O”型反桨过门技术:划近水门,反划转头,推动船头进门杆下过门线,船尾下压,身体后靠,右臂、桨叶置于杆下,同侧桨向前挤划,艇头向桨叶处转动,前划桨时艇身微倾,扫划过臀部,带动艇头开始下一次转动出门。此技术常用于,船体贴近门杆情况下的过门。

“S”型切桨过门技术:把船调整至与门接近平行,船头接近水门立桨做切桨动作,带动船头旋转,身体呈弓形前倾,进门后同侧桨叶转为切划,通过门线,最后同侧桨叶快速完成船尾扫划过门,控制出门的角度。常用于饒流区和漫流区的逆水门。

“S”型扫桨过门技术:把船调整至与门接近平行,船头接近水门,左侧扫桨拉动船头过门线,快速转换过门,船尾扫划出门线并控制出门角度。常用于饶流区和漫流区的逆水门。

三、对项目本质规律的认知能力

激流回旋皮划艇项目运动环境复杂;运动时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大(包括运动器材、赛道难度、气候条件 );运动员各项子竞技能力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对项目本质特征和项目训练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激流回旋运动员建立正确训练方向,提高训练效率,快速提高自身竞技能力的基础和根本。

认知能力是激流回旋运动员最为重要的专项基础能力之一,是其它竞技能力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认知能力的高低,决定身体能力、技术能力、战术能力和心智能力发展的高度和厚度。激流回旋运动员的专项认知能力,主要指“对项目性质特征的认知能力、对赛道水流特征的认知能力、对专项竞技能力特征的认知能力和对项目比赛规律特征的认知能力”四个方面。而这些认知能力的核心是:对项目本质性质特征的分析和认知是否正确。

总之,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需要体能、技术、智力、心理、反应的综合能力做支撑。身体基础能力是快速划船能力的基础;划船专项技术能力是顺利完赛的保障;认识能力是激流项目制胜的关键,三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李欣. 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特征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01):109-111.

[2]陈泽. 影响皮划艇激流回旋水平的因素及其对策[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 010(010):233-234.

[3]李小虎. 优秀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控艇技术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09.

[4]李晨. 我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 武汉体育学院, 2019.

猜你喜欢
激流船体专项
信不信由你
壶口瀑布
逐激流
画出激流的声音
船模玻璃钢船体的制作方法(上)
劈波斩浪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清洗船体外板的新型装置
高速水翼船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