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空巢青年”参与社区治理

2021-12-27 09:05王正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社区治理对策建议

王正

摘要:引导“空巢青年”参与社区治理,增强“空巢青年”社会适应力和抗逆力,发挥“空巢青年”个体能动性与自觉性。因此,应多手段积极引导激励“空巢青年”参与社区治理。

关键词:空巢青年;社区治理;对策建议

一、前言

一般而言,“空巢青年”是指年龄在20-35岁之间,为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而离开了亲人和朋友,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独自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虽说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却忽视了“空巢青年”,社区内针对于青年群体特别是“空巢青年”的相关政策和活动较少,导致“空巢青年”的社区治理参与度不高。引导“空巢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应该给予“空巢青年”有效的社会支持。

二、“空巢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意义

1.增强“空巢青年”社会适应力和抗逆力。“空巢青年”为理想而独自在大都市打拼,难免会有无助感和孤独感,尤其是在有困难挫折或者节假日等外界刺激时。在这种负面情绪的包裹下,“空巢青年”难以坚持发展目标,陷入深深地挫败感、失落感和沮丧中不能自拔。“空巢青年”参与社区治理,在参与的过程中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社区和大家一起度过节假日,倾诉内心的不乐,在体验温馨、快乐的生活时增强社会适应力和抗逆力。

2.发挥“空巢青年”个体能动性和自觉性。很多“空巢青年”闲暇之余可能会通过看剧、睡觉等方式消磨时光,生活品质较差。引导“空巢青年”参与社区治理,让“空巢青年”看到自己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相互之间的协商与合作来共同决定和处理社区公共事务,在社区治理中实现主体的地位,有助于他们发挥个体能动性与自觉性,提升社会融入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提升自我社会低位,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三、引导“空巢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1. 社区应增加对“空巢青年”的关注度,了解、掌握“空巢青年”的现状与需求。

社区引导“空巢青年”参与社区治理,了解与掌握“空巢青年”的现状与需求是必要的前提条件。首先,社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空巢青年”进行交叉分析,了解他们的需求,掌握他们的具体情况,例如可以通过发放纸质调查问卷和网络调查问卷或者通过开展社区青年活动等。其次,社区要站在“空巢青年”的角度,用青年人的视角和眼光搜集材料、编写问卷、准备活动和具体实施,在方式和方法上要尽可能贴近青年人常用的形式,使青年人能够感到轻松和自在。最后,社区可以充分整合和利用社区内的一切资源,达到了解和掌握“空巢青年”现状与需求的行动目的,从而制定专项的社区服务,帮助“空巢青年”在工作与生活中找到平衡点,使他们在有限的闲暇时间里愿意并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需要注意的是,社区在了解的过程中,要尊重“空巢青年”,注意保护“空巢青年”的隐私,给予“空巢青年”必要的安全感。

2. 社区应调整社区治理的制度规范,让“空巢青年”在社区治理的参与中既不过度受约束也不无规可循。

社区治理的发展和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摸索才能找到适合社区自己的治理模式。社区应该根据法律法规体系和本社区自己的特点,合理地对社区治理进行改革,建立正式、非正式的社区制度规范,改变社区治理以往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现象,逐步实现社区治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但是,社区也应当注意设置社区治理规范的力度,墨守成规和一成不变的规章制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今青年人的个性追求,若参与者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处处受到规则制度的约束,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就会阻碍“空巢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总之,社区应该合理地制定与调整社区治理的制度规范,使社区治理的规章制度有张力,尽可能地扩大社区的开放程度,提高社区的民主程度,增强社区的活跃程度,为“空巢青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社区治理氛围,从而调动“空巢青年”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到社区治理中。

3. 社区应对社区治理内容进行明确的划分并做好组织工作,让“空巢青年”根据自身的喜好作出选择。

社区与社区居民的关系日益密切,社区治理的内容涉及社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事关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目前,社区治理的内容分类较多,但社区应明确界定社区治理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区内外资源,构建社区治理机制,根据内容的划分改善社区组织体系,构建社区不同内容板块的互动机制,形成一个网状的互联互通的社会治理体系。同时,社区应创新工作机制,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工作岗位,让“空巢青年”对社区治理有一种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增加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欲望。多元化的社区治理内容让“空巢青年”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与特长作出最佳选择。需要注意的是,社区治理内容分类越多,组织工作则越为重要。社区治理的组织工作直接决定了“空巢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良好的组织工作,能够促进“空巢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反之,即使社区治理的内容划分很明确很新颖,但是没有良好的组织,社区治理会变得无效率,“空巢青年”也不再拥有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

4. 社区应增加与“空巢青年”的联系与沟通,让“空巢青年”愿意发声也知道如何发声。

社区治理是一个协商合作的多维度、上下互动的过程。社区治理只有得到人民内心的接纳和认同才能实现社区公共事务的良好治理,“空巢青年”应该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获得发声机会。社区可以发起一些青年群体交流计划,为青年群体提供一些免费的体验项目,如设立“青年之声互动平台”,社区通过平台抛出社区面临的问题,深入调研青年群体的意见建议,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让“空巢青年”勇敢发声,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社区要通过青年群体交流计划,加强青年群体对法律法规、社区现状的学习和研究,培养青年群体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空巢青年”发声奠定坚实的基础。

5. 社区应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方便“空巢青年”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社区治理。

信息化、网络化和智慧化是社区治理未来发展的方向,青年群体作为网络社会的主体,他们在网络社会中拥有更宽阔的平台去实现自己。社区可以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重点工程,提高社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充分利用灵活便捷的信息技术和高效智能的技术工具,加快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建设,增强社区的信息化应用能力。社区应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运用多种网络媒介,探索网络化社区治理的新模式,推动“空巢青年”充分利用线上方式扩大交流与沟通,在年轻人中传播网络正能量,从而培养年轻人自尊自信、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也方便“空巢青年”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参与社区治理。社区通过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创造积极、宽松的发展环境,将更多、更便利的空间给予“空巢青年”发挥。

四、结束语

引导“空巢青年”参与社区治理,既能让“空巢青年”履行社区义务、承担社区责任,又能让“空巢青年”在社区治理的参与过程中提升社会地位、实现自我价值。社区应采取措施积极地引导“空巢青年”参与到社区治理中,让“空巢青年”体验更加温馨、有意义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保虎.从“巢空”到“心实”:新时代我国“空巢青年”问题再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18(04):40-46.

[2]聂伟,风笑天.空巢又空心?——“空巢青年”的生存状态分析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7(08):57-63.

[3]贺武华,雷姝.“空巢青年”的特征、成因及其“实心”化引导[J].江西社会科学,2020,40(06):225-232.

猜你喜欢
社区治理对策建议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