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服务地方文化社会发展的研究

2021-12-27 14:06张明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社会发展民办高校文化

摘要:如今很多民办高校对服务地方越来越重视,并采取了多种举措来为地方的文化社会发展服务。但是就目前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因此民办高校要进一步努力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文化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助推地方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文化;社会发展

一、民办高校服务地方文化社会发展的意义

1. 促进民办高校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民办高校指的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高等学校。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大多是来源于学生缴纳的学费,生源成为影响民办高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民办高校加强对地方的文化社会服务,一方面可以促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民办高校在地方的品牌影响力和形象美誉度,从而吸引到更多优秀的生源,为高校的发展带来动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一直是民办高校在可持续发展中要高度重视的,特别是要在如今转型发展的激烈竞争形势之下民办高校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立足办学实际,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品牌优势,彰显出自身的文化魅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实际。

2. 推动地方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可以充分借助自身的专业优势,进一步做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工作,积极扩大传统文化的辐射力,给社会文化的发展带来广泛而又积极的影响。 民办高校服务地方的文化社会发展,利用高校里充足的资源储备和专业的师资力量可以为地方的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持和文化指导,对于地方各类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地方群众文化素质水平的提升都大有裨益。群众的文化素质水平提升,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也必将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因此,民辦高校做好地方的文化社会发展服务工作,对于地方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民办高校服务地方文化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

深入了解和分析当前民办高校对于地方的文化社会发展服务情况,有助于立足于现状剖析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以优化和完善,有力推进高校为地方的文化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一,部分民办高校对于服务地方文化社会发展的意识不强。当下一些民办高校参与服务地方文化社会发展工作较少,对于地方服务的意识不足,忽视了自身对于地方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参与地方服务过程中存在动力不足、效果不佳的现象。因此,要想使民办高校真正发挥自身优势,就要首先从认识上加强重视,将服务地方文化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此为基础,督促各项措施的有效推进落实。

第二,部分民办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较弱。目前,一些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文化建设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缺乏对地方文化社会服务的丰富经验,另外受到文化资源和人才配置的影响导致社会服务范围有限,这就造成其对于地方的服务在服务领域和服务能力上存在一定差距,这对于实现民办高校对地方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和长远发展有一定难度。因此,民办高校不断加强自身发展,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势在必行。

第三,部分民办高校的文化建设有待完善。如今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很多民办高校在文化建设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一些民办高校的办学历史不长,缺乏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在文化建设领域也未能形成系统全面、特色鲜明的体系,但是缺乏鲜明的特色,造成在服务地方文化社会发展过程中影响力不足。因此,民办高校也要立足于办学实际和本地特色文化,逐步完善和优化校园的文化建设,强化文化引领功能。

三、促进民办高校服务地方文化社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进一步加强民办高校自身发展和社会服务职能,助推地方的文化社会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首先,转变认识,加强对地方服务的意识。民办高校在如今的新形势之下,需要加快认识的转变,深刻认识到民办高校在服务地方文化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将服务地方作为民办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环节。一是要明确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大校园文化的宣传力度;二是要着重落实,通过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和推动,逐步突出自身的办学优势;三是加强对地方文化社会的调查了解,增强主动为地方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地方的发展提供更多更专业的服务。

其次,强化能力,不断提高民办高校的地方服务水平。服务社会发展,是高校的职能,同时也是高校的社会责任。在如今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下,民办高校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强化自身的能力提升,提高自身的办学实力和综合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地方服务。民办高校要加以探索自身的文化建设,推进校园的文化建设,不断优化校园物质建设为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将民办高校的专业优势和综合潜能充分激发出来,加强地方文化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民办高校促进地方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推动建设,不断优化民办高校的文化建设体系。民办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等情况不断探索,还可结合地域优势加以优化调整,形成完善的文化建设体系,在如今的高校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还可以为地方的文化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文化滋养和智力支撑,进行优化资源配置,与地方的发展实现有机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也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在地方的文化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出更大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蒲红.转型发展视域中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基本思路[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2).15-18.

[2]李宏宇,宋波,滕宏旭.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方式探析-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新西部,2018,(27).84,80.

[3]陈瑞,孙卫,王玉吉,等.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J].时代教育,2017,(11).71,76.

[4]王保宇.新建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5]陈平社,蔡向朝,张鹏,等.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9,(5).611-616.

[6]高江宁.地方高校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途径的实证分析--以南通大学为例[J].中国科技产业.2013,(10).62-65.

[7]郑国富.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国贸专业参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探析--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对外经贸.2019,(7).121-124.

[8]吴卫芬,苗森,舒建武.高校推动产教融合的内在不足与有效途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5).149-151.

作者简介

张明(1986.9-)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副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计算机学院与行知学院联合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高校党建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以下项目成果:

1.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研究中心)2020年科研课题项目《民办高校党组织服务社会基层文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MBXH20ZD03)。

2.2020年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项目《融合性校社共同体建设对社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长效机制探索》(项目编号:JY2020C04)。

猜你喜欢
社会发展民办高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谁远谁近?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
浅议公文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