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在导数教学中的应用

2021-12-27 14:06李明霞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人流量导数图像

李明霞

数学结合思想是数学教学和应用中最常见的思想方法,数学结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体会数学结合之美,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掌握学科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以导数概念和几何意义的教学为例,展示数学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导数的章节中,导数的问题来源、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是基础,也是初学者最难以掌握的抽象概念。

二、学情分析

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普遍抽象思维能力差,对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动手能力差,有畏难情绪。

三、教学目标

理解导函数的意义,理解导函数和原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会读图,从具象的图像中提取抽象意义。

四、设计思路

画图:根据问题画出两个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即函数图像),根据实际问题,分析两个量的关系,并找出这两个函数在图形中的对应规律。初步理解“导函数”与函数间的关系。

读图:根据以上总结出的规律,找出函数与导函数之间在图上的对应关系,从而更好的理解和巩固“导函数”的含义。

五、设计方案

1)以教室进出人数的速度来描述门口的“人流量”,并把这个速度与教室内的总人数建立联系。

问题的提出:假如全班50人,上课前10分钟,以每分钟5人的速度进入教室,下课时则以每分钟10人的速度走出教室。以L表示教室门口的人流量大小(人数/分钟),Q表示教室内的总人数,Q和L都是时间t的函数。请分别画出Q-t图像和L-t图像。

总结:我们可以称L(t)是Q(t)函数的导函数,L(t)是表示Q(t)变化快慢的量。在图中又体现为L(t)是Q(t)的斜率大小。特别地,我们规定人流量的正负值为进教室(即教室人数增加)为正,出教室(教室人数减少)为负,那相应的图又该怎样画呢?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

2)练习:说出在上下两个图像中在对应点处有什么联系。(理解导函数值与原函数斜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六、教學反思

让学生用“描点连线”法画函数图像,此教学设计容易令学生动手动脑,参与进课堂教学中。以身边的生活取材,生动易懂,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更体会到数学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是沟通生活与科技的有利工具。

猜你喜欢
人流量导数图像
自动门人流量检测系统设计
A、B两点漂流记
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现刊阅览室人流量的策略研究
三级客运汽车站服务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导数解法
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
导数在圆锥曲线中的应用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函数与导数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