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社团培养过程中的功能与实施策略

2021-12-27 15:34陈玮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学生社团实施策略思想政治教育

陈玮

摘要:学生社团是高校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第二课堂的主要抓手。当前,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在助力学生专业、提升学生素质、满足学生多元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引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本文针对社团的功能导向,分析和探讨加强高校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导向;实施策略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社团的重要性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是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以文化人和实践育人”。深化学生社团建设,突出社团文化独特的育人价值,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胡颖蔓在《社团思政:应打造成高职“思政名片”》一文中提出了“社团思政”的概念,简而言之,社团思政就是通过以思想政治类社团引领,将思想政治教育根植社团建设,“基因式”融入社团活动各环节、各方面并贯穿全过程,让所有社团和社团活动有“思政味道”,实现社团文化育人的润物无声。社团思政与思政课程一脉相承,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课上与课下、课堂与课余以及校内与校外、隐形与显性完整的体系,因此“社团思政”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社团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

高职院校社团起步较晚,导致社团文化育人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缺乏有效引导。纵观我校“大学生成长金钥匙素质拓展工程”,社团活动也会出现如下倾向:如学生参加社团主要集中在文化体育类,达82%;思政类社团没有,社团活动内容融入思政元素仅占15%;社团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社团指导老师配备1-2个,企业导师缺乏;有的指导老师思想素质不高、业务不突出,指导“徒有虚名”。这些倾向导致社团教育主体缺位、学生社团骨干引导不力,如果任其发展,会影响社团的整体水平提升和学生参与社团的热情,所以要及时予以纠正。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团中的功能导向

(一)导向功能

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目标导向、舆论导向、价值导向和行为方式导向这几个方面。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重要场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它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载体功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社团理所当然成为了高校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第二课堂的主要抓手。通过社团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活,促进学风建设。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社团之中,不仅可以引导社团的健康发展,而且使同学们置身其中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感染和熏陶作用。因此,学生社团可以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功能。

(三)自我教育功能

在社团活动中,學生处于主人翁地位,具体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及成效分析等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教育。由于共同的志向、兴趣和爱好,使社团成员团结一心、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学生社团已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有利地配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加强高校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实施策略

(一)牢固树立社团思想阵地,充分发挥社团团支部的作用

首先,社团思政理念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社团,通过学校政策导向启发、动员、教育、监督各社团转型升级,开启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进社团模式,引导社团发展符合时代的发展方向,符合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社团活动全面弘扬正能量。比如在社团内建立团支部,利用党团组织的先进性引领社团,社团团支书负责成员思想动态建设,组织活动必须通过团支部的审核投票,社团思政是对学生的“精准思政”,打通社团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问题。

(二)利用社团载体让学生寓教于乐,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我们必须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效地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社团思政可把握高职学生思维方式的演变趋势和自身特点,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社团和活动中,用青年学生易于接受的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的方式,集教育、娱乐、知识性一体,在社团活动中潜移默化接受教育,有效解决学生思政理论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成为思政课第一主课堂的有力补充,打造成高职的“思政名片”。

比如积极组织开展社团文化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区公益类服务,重视社团的文化建设,提高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有效扩大社团的规模,对社团的骨干进行着力培养,校内校外产教融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社团挑战赛”等创新创业活动,探寻不同的活动方式,把社团的活动质量提升起来。

(三)培育精品社团,打造校企社融合新型社团

不再把高校社团局限在校内,倡导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理念,把社团打造成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比如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上延伸到课下的学生社团和活动中,英语协会和德语协会观看电影,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感受外国文化,同时还要感悟电影中的传统历史和风土人情;比如社团思政与专业同步教育,会计协会举办会计技能大赛、点钞大赛,不仅仅是让学生比拼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耐心、细心和专心,让社团成员思想与技能同步提升。“小社团、大思政”,可有效地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周先进.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优化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9(1).

[2]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胡颖蔓.社团思政:应打造成高职“思政名片”[J].中国青年报,2021.8.

[4]刘静静.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及其实现途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7.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实施策略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